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5 苹果版本:8.6.95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初级会计实务第八章知识点: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1/03/18 09:41:44 字体:

  知识点四、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归集和分配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

  月末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则应当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产品每月发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其每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即为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6.定额比例法: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例题·单选题】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等其他费用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月末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D.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答案】B

  【正保会计网校答案解析】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1.联产品成本分配

  2.副产品成本分配

  【例题·判断题】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加工成本时,通常先确定主产品的加工成本,然后确定副产品的加工成本。( )

  【答案】×

  【正保会计网校答案解析】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加工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加工成本,然后确定主产品的加工成本。

  【例题·综合题】(2009年试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生产中所需W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和结转发出材料成本。2008年6月1日,W材料结存1 400千克,账面余额38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08年6月份发生的有关W材料业务如下:

  (1)6月3日,持银行汇票300万元购入W材料8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216万元,增值税额36.72万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8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2)6月6日,签发一张商业承兑汇票购入W材料59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163万元,增值税额27.71万元,对方代垫保险费0.4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3)6月10日,收到乙公司作为资本投入的W材料5 000千克,并验收入库。投资合同约定该批原材料价值(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 415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40.55万元,乙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定合同约定的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未发生资本溢价。

  (4)6月20日,销售W材料一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71万元,增值税额为29.07万元,款项已由银行收妥。

  (5)6月30日,因自然灾害毁损W材料50千克,该批材料购入时支付的增值税为2.38万元。经保险公司核定应赔偿1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其余损失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

  (6)6月份发出材料情况如下:

  ①生产车间领用W材料2 000千克,用于生产A产品20件、B产品10件、A产品每件消耗定额为24千克,B产品每件消耗定额为52千克,材料成本在A、B产品之间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车间管理部门领用700千克;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450千克。

  ②委托加工一批零部件,发出W材料100千克。

  ③6月30日对外销售发出W材料600千克。

  (7)6月30日,W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 000万元。

  假定除上述资料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编制甲公司第(1)至(4)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①借:原材料——W材料 216+1.8=217.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6.72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254.52

  借:银行存款 300-254.52=45.48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45.48

  ②借:原材料——W材料 163+0.4=163.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71

     贷:应付票据 191.11

  ③借:原材料——W材料 1 4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40.55

     贷:实收资本 1 655.55

  ④借:银行存款 200.07

     贷:其他业务收入 17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9.07

  (2)计算甲公司6月份W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正确答案』W材料加权平均成本=(初385+①217.8+②163.4+③1 415)/(初1 400+①800+②590+③5 000)=0.28(万元/千克)

  (3)①编制甲公司第(5)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6.38

    贷:原材料——W材料 14(0.28×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38

  注意:新税法下,因自然灾害造成存货的存货进项税不需要转出。本题是09年试题,所以按照旧税法来进行处理将进项税额转出。

  借:营业外支出 6.38

    其他应收款 1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6.38

  ②计算甲公司A产品、B产品成本。

  产品的定额分配率=2 000×0.28/(24×20+52×10)=0.56

  A产品应分配的W材料成本=20×24×0.56=268.8(万元)

  B产品应分配的W材料成本=10×52×0.56=291.2(万元)

  ③编制甲公司第(6)项结转发出材料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68.8

        ——B产品 291.2

    制造费用 196 (0.28×700)

    管理费用 126 (0.28×450)

    贷:原材料——W材料 882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0×0.28=28

    贷:原材料——W材料 28

  结转销售材料的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600×0.28=168

    贷:原材料——W材料 168

  (4)计算甲公司6月30日W材料账面余额。

  『正确答案』W材料账面余额=(期初385+(1)①217.8+(1)②163.4+(1)③1 415)-(3)①14-(3)③882-(3)③28-(3)③168=1 089.2(万元)

  (5)计算甲公司6月30日W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W可变现价值是1 000,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 089.2-1 000=89.2 (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89.2

    贷:存货跌价准备 89.2

  (6)计算甲公司6月30日W材料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金额。

  『正确答案』W材料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金额=W材料账面价值=1 000(万元)

  (四)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企业完工产品经产成品仓库验收入库后,其成本应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的贷方转出,转入“库存商品”科目的借方,“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就是基本生产在产品的成本。

[上一页]   [下一页]

点击进入《初级会计实务》学习指导专区>>>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