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减负,看宁波如何做?
积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既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也是推进新常态下,地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
在年初的市委经济会议上,宁波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减负为重点的制度供给环境,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接着,春节前夕,宁波又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了降本减负的一揽子新政,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组合拳”式地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
记者注意到,《若干意见》内含35条新政,有别于以往文件的宽泛宏观,这些新政相当“接地气”,都是直接针对当前宁波企业反映的突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若干意见》指出,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一律取消;全面落实注册资本登记改革,除国务院公布的银行、证券等27项暂不执行认缴登记制的行业外,其他全部实行实缴改认缴登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各项交易服务费按50%收取,免收信息服务费和场地租赁费,开放招标文件免费在线浏览功能。
企业是创业创新的主体,企业活了,整个社会经济就活了。企业的活力从何而来?除了内生性动力,外部的制度供给环境也是关键。打破制度藩篱,从行政审批、商事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精简审批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把原来政府手上的权力交给市场,交给企业,让市场真正活起来,让更多的人和企业投身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去,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想必是宁波此次降成本“组合拳”中关键的一拳。
又如,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税费负担重的问题,《若干意见》给出了七大缓解途径,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部分企业稳增促调政策补助;降低小微企业税费担负;加大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力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清理规范社会团体收费等,并将为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政策补助为例,《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宁波将拿出年收取的相当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总额的60%的资金,建立稳增促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企业转型升级补助,据悉,仅此一项将给企业带来近30亿元的红利。
事实上,近年来,宁波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制度供给环境,企业减负力度一直在加大。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5年间,宁波已累计减免涉企税费344亿元。正如宁波市市长卢子跃一再强调的“宁可政府日子难过一些,也要让企业日子好过一点。”由此可见,宁波此番降成本的决心。
再如,社会保险费率这个企业降成本呼声集中的领域,因涉及面广,同时又涉及社保支付能力的可持续性,因而也是降成本的难点,《若干意见》对此也有突破。《若干意见》指出,从2016年2月1日起,宁波市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1%降低至9%;失业保险费率从3%下降至2%,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费率各降0.5个百分点;继续在市区统筹范围内,对不同工伤风险类别的行业执行不同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平均费率从0.95%降至0.61%。
此外,《若干意见》对降企业财务成本、水电气等要素价格、物流成本等,也作了具体详细的部署,如严格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严禁各种不合理收费和各种贷款附加条件,进一步减少涉企收费项目,调低收费标准;落实电价气价水价调整政策,从2016年1月1日起,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4.47分;对宁波绕城高速公路浙B牌照车辆通行费按50%收取;清理规范物流园区、口岸、港口码头、公铁水运等环节和领域及进出口环节、海关监管区服务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等。
根据相关部门初步测算,这一揽子政策措施今年有望为宁波全市实体企业减负近200亿元。而且这些新政并非一锤定音,而是将根据国家、省里的新政策,以及经济发展、企业运行、实施效果等实际情况,还会及时调整,以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
政府主动作为,在降成本上可谓是下了一番功夫,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这点在《若干意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政力度大、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惠及全市企业,且都是实实在在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好政策尽快落实到位,让企业及早受益、借力登高。当然,光靠政府不行,企业自身努力也是离不开的,对企业来说,需要通过自身进一步挖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内部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尽快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总之,只有政府和企业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努力,降成本才会真正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