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7年注会《审计》预习知识点:营业收入审计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7/02/20 17:03:15 字体: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现阶段是预习的黄金时期,学员可以根据网校预习计划表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以下是网校依据2016年注会教材,整理的注会《会计》科目知识点,用于预习阶段学习,祝大家备考愉快,梦想成真!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知识点:营业收入审计

(一)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

1.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认定
发生
完整性
准确性
截止
分类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A: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均已记录
    
    
    
    
    
C: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D:营业收入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E:营业收入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F:营业收入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2.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审计目标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C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ABC
2.实质性分析程序(必要时)
ABCD
3.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前后期是否一致;关注周期性、偶然性的收入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方法
AC
4.结合对应收账款实施的函证程序,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D(主要)
5.销售的截止测试
ABCDE
6.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如: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委托代销、售后回购、以旧换新、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分期收款销售、出口销售、售后租回等,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核
F
7.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列报是否恰当

(二)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

注意:

第一,实现的审计目标;

第二,审计路径;

第三,收入确认的会计知识。

2.必要时,实施以下实质性分析程序。

①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预算或预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构成的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②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或预算或预测数据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

③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④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⑤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3.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

对销售实施截止测试,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

(1)通过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且金额大于N的发货单据,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同时,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选取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且金额大于N的凭证,与发运凭证核对,以确定销售是否存在跨期现象;

(2)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并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实施截止测试程序;

(3)取得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的销售退回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4)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检查有无未取得对方认可的大额销售;

(5)调整重大跨期销售。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选择两条审计路线实施主营业务收入的截止测试:

一是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追查至记账凭证和客户签收的发运凭证,目的是证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发货并由客户签收,有无多记收入。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多计收入。

二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已经客户签收的发运凭证查至账簿记录,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这种方法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少计收入。

4.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如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委托代销、售后回购、以旧换新、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分期收款销售、出口销售、售后租回等,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核。

相关链接2017年注会预习阶段《审计》第九章知识点

本文内容来自正保会计网校老师讲义,转载请注明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