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6 苹果版本:8.6.96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5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冲刺资料:货币供给机制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整理 编辑: 2015/10/28 16:10:47 字体: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始,现在已经是冲刺阶段了,职业培训教育网特整理了2015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冲刺资料,希望对您备考有帮助!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因此,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1. 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都受资产与负债平衡关系的约束,银行部门也不例外。然而,在处理资产和负债关系方面,银行部门,特别是中央银行,与非银行部门有很大不同。作为非银行的一般经济部门,当其资金不足时,可以向银行、别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借款,财政部门也是如此,甚至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不足时,也还可以从中央银行获得信用支持。但是,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却无处告贷。中央银行是社会资金运动的组织和菅理部门,要承担向社会提供充足的货币资金的责任。经济在不断发展,流通规摸在不断扩大,对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在任意一个时点上,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总是保持着平衡。这意味着中央银行现有的信贷资金来源已经被全数占用,如果不补充新的资金来源,就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追加货币资金的需求。中央银行既存在着不断补充信贷资金的需要,又无从获得新的信贷资金来源。于是,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即中央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中央银行xt商业银行、政府的债权以及持有的国际储备增加,其负债也就相应增加:首先是商业银行或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长,又因其中有一部分要转化为现金而使其货币发行随后增加。其结果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仍然保持着平衡,但是已经是在更大货币量基础上的平衡。

由此可见,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2. 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商业银行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其资产规模必须取决于其负债水平。从银行信贷业务角度看,必须要以组织信贷资金来源作为运用信贷资金的基础,以维持其资产与负债的平衡关系。尽管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但是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一旦中央银行增加一笔信用,无论是直接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还是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或是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其结果都会通过不同渠道使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来源增加,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新增信贷资金发放新的贷款;而发放新的贷款又派生新增存款,又成为商业银行再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如此循环往复,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体系的辕转存贷,就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但是,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1) 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并不能全数用于发放贷款或投资于有价证券,其中有一部分要按规定的比例缴存中央银行,还要留一部分作为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这部分资金就不能作为商业银行继续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

(2) 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存款总有一部分要转化为现金,一旦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化为现金,流出银行体系,这部分存款也就失去了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 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的限制。各类法人单位及居民个人缴纳税款、购买政府债券,都会使其在商业银行的一部分存款转化为财政存款。这部分存款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从而也失去了继续扩张信用的能力。

总之,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不仅直接向流通领域注人了一笔存款货币或现金,并且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能够扩张出若干倍的信用,派生出大量的新增存款。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为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则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人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这个倍数被称为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一般用k表示。由此得出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xk (14-4)。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