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4年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点: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整理 编辑: 2014/03/12 09:21:08 字体:

2014年经济师考试时间为11月1日,网校小编特为考生整理了2014年经济师考试科目《初级财政税收》备考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广大的经济师考试考生更好的全面备考2014年经济师考试!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自行销售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实行从量定额计征办法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2.实行从价定率计征办法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适用税率

3.卷烟、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纳税额的复合计税办法。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销售额×比例税率

国家在确定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时,主要从应税消费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和便于征纳等角度出发,分别采用从价和从量两种计税办法。

1从量定额计征办法的计税依据。

从量定额通常以每单位应税消费品的重量、容积或数量为计税依据,并按每单位应税消费品规定固定税额,这种固定税额即为定额税率。

我国消费税对卷烟、白酒、黄酒、啤酒、汽油、柴油等实行定额税率,采用从量定额的办法征税,其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的数量。

2、从价定率计征办法的计税依据。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征税的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

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包括销售应税消费品从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1)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

①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开具给购买方的;

②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的。

(2)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3)“销售额”不包括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其他若干特殊规定:

(1)销售额中扣除外购已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规定

(2)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计税的规定

纳税人通过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的自产应税消费品,应当按照门市部对外销售。

(3)应税消费品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

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应当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

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

2、不是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而是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所谓“用于其他方面的”,是指纳税人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和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这里所说的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是指把自己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消费税税目税率表所列14类产品以外的产品。

具体计税依据的确定分以下两种情况:

(1)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的,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

(2)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应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

(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

1.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应纳税额=同类消费品销售单价×委托加工数量×适用税率

2.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四)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进口的应税消费品,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应纳税额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如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属于适用从价与从量相结合计征的产品,在分子中还应加上“消费税定额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关税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核定的关税计税价格。

(2)实行从量定额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2.依据确定的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计算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消费税税额:

(1)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定额税1-进口卷烟消费适用比例税率

(2)应纳消费税税额=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消费税定额税。

归纳总结:由于消费税和增值税交叉征收,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这种情况决定了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消费品的消费税计税价格和增值税的计税价格是一致的,即都以含消费税而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作为计税基数。即应征消费税产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税价格,在不征收消费税产品的增值税计税价格的基础上除以(1-消费税税率)就可以了。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