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事务所专访:十年找到职业定位 阐述进入事务所工作到底值不值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7/01/18 10:22:55  字体:

导读:这是一个正能量的故事,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有心灵鸡汤,也有毒心灵鸡汤,但是无论这些内容如何,都是希望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从她人的故事中,看她们走过的路,经理过的事情,以及努力的方法,来教会自己如何去学习,应该拥有怎样的一个目标?

嘉宾简介

论坛昵称:ellaella

学历:中文本科、新闻研究生

工作经历:银行柜面、大堂业务、市分行办公室、会计师事务所

拥有的证书:金融理财师、信贷员资格、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嘉宾语录:

1、从考入大学到职业定位,我花了10年时间!(2年本科+2年硕+6年工作)

2、进入事务所工作,我最大的转变就是思维。

3、我的体会是,财务领域,实际做项目得到的经验是看书学习无法比的。

4、done is better thanperfect。执行然后完成比空想的完美更重要。

5、工作是我们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决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像毕业生投简历那样,投到哪家算哪家,要有主动规划的意识。

6、以前学CPA的时候觉得都是务虚的大空话,其实做起来,发现CPA考试里的内容绝对是实用性的。

我为什么转行到事务所工作?事务所门槛到底有多高!2015年3月23日进入事务所,到2015年12月26日已有7个月。请考试假10天。满打满算事务所工作了6个月。期间,企业年审做了3家,其中一家是简单的合并报表;医院、城中村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评审2家;财政投资绩效评价1家;1家房地产公司成本核算;1家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内控制度建设;还有受财政委托,耗时一个月的相关政府部门财务检查。

刚转行时,事务所没有给太多活做。工作不是太忙,不加班,基本上可以双休,期间还有时间看看CPA考试资料。半年主要是学会使用审计软件、熟悉不同项目的审计流程。先大体谈下我的感受吧:

立足专长,以工作为本。

这一条是我毕业以来的反思吧。找事务所所工作时才发现,其实进入门槛没有那么高,不需要CPA全通过,财会专业即可,非专业过2门也可以。事务所最看重的还是年轻有潜力;学习能力和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其实根据我毕业以来不多的找工作经验看,绝大多数公司也是最看重这三点。如果是这样,那么找工作,最重要的不是证书,不是你的学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的定位。具体说是对自己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又要说到中国的教育问题。我们大学以前的教育主要目的是高考,学生的基础功底都是非常扎实的。问题出在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是放羊,完全靠学生自己摸索。我承认,自己算是摸索不怎么成功的。大学被调剂到中文专业,根本不知道学什么。空有好好学习的决心,但真不知道要学什么。只能拼命地看文学作品,但还是心里没有底儿。大三决定考研,只知道武大最好的文科院系是当时考研分数最高的新闻院,于是转考新闻。但是,内心是否真正热爱新闻,并不是很明确。而且年轻时的自己性格偏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直到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对于记者这个行当天天出去跑新闻,找题材很是恐惧。迷茫归迷茫还是硬着头皮,乱撒简历。然后,命运的拐点到了。

进入某银行(四大行之一),刚开始从事柜面、大堂业务,大半年后调到市分行办公室。每天工作是维护单位内网、内刊、调研、为行长写会议材料、做些行里的企划宣传。这样过了2年,因为办公室可以接触很多公司的业务资料、信息,所以趁机学习业务,希望以后能转岗到业务部门。期间考了银行金融理财师,信贷员资格,中级会计师,也在期刊报纸上发过一些论文、小短文。知道了CPA后,开始备考。

十年,找到职业定位:去事务所要趁早,要主动规划未来!总之,做了6年,也没有找到转岗的机会。而职业发展感觉也到了一个瓶颈。于是2015年对自己说,要转变。这里再多说一句,为什么要转变,也是看了太多身边年轻人消沉下去,可惜可叹;太多中年人逼逼叨叨混日子,可悲可怜;还有不少人自毁自弃,死死抱个所谓金饭碗,自欺欺人……这里太多人不如意,太多地抱怨。我常常反思:这就是自己一生的结局么?这就是我要的稳定么?就像混到中年的小科长们那样整天宁愿抱怨不公正也不愿离开(当然他们也被耗地没有离开的资本了),然后也要挡在别人面前自己不做事也让别人做不了事情。对于这种企业氛围,我只能用一个短语形容:歇斯底里般地混!

上面交代了我转行的一些背景。其实我想表达地就是:工作是我们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决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像毕业生投简历那样,投到哪家算哪家,要有主动规划的意识。

现在我反思,当时毕业自己的专业就是新闻,虽然说新闻、中文无专业,但是自己学了6年,读了6年书,英文也可以,语言感觉还可以吧。应该找个能充分发挥自己写作专长,就算没有专长也可以磨练的平台。所谓性格内向,那就要磨练啊。银行的文职,局限性太大。进了银行,我当时的态度是做一行爱一行,一门心思钻研银行业务,想做好文秘岗,了解银行业务全流程,争取转岗,做一名专家型的人才。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从来没有想在银行升一个处长的位置,我是莫名其妙考进来的,进来才发现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岗位即资源,没有人铺垫,很难为自己争取有力的岗位。当然我自己也措施过一些为自己争取的机会。如果在银行文秘岗做一辈子,那当初真不该放弃省直报社的机会。同样是写,媒体比企业的平台更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磨砺。

6年,走到这一步,CPA考过了3门,我想去事务所试试。自己还是蛮喜欢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有利于形成职业经验,和银行业务也有所关联。自己的工作经验也不算完全荒废。另一方面,进入银行后,我对经济体系的资金循环、管理非常感兴趣,也钻研过相关业务,但还是理解不太深入,想到事务所亲自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深化自己对经济活动的理解。社科领域,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社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哎,如果早一点了解自己的兴趣,应该考研考商学院的。从考入大学到职业定位,我花了10年时间!(2年本科+2年硕+6年工作)

进入事务所工作最大的转变是思维!进入事务所半年,我最大的转变就是思维。通过做项目,我以前学的财务知识豁然开朗。说实话,我刚到事务所,连银行存款和货币资金区分都搞不清楚。虽然考过中级,过了CPA会计、经济法、税法,但这些知识都是一个一个模块,连不起来,也根本不会用,更是没什么感性体会。翻看客户账簿,几乎看不懂账。我们项目经理虽然是中级会计师,但执业经验非常丰富,我们组有个88年的姑娘,财会专业,虽然只有初级证,但是已经能适当独立做项目了。而我的体会是,财务领域,实际做一做项目得到的经验是看书学习无法比的。自认为自己学习能力算强的,但是到企业分析坏账,账龄分析表都不会用;税法通过了,但是房地产公司成本核算时,算税还是算不清楚;连CPA合并报表题目都会做,实务子公司应收应付合并刚开始都做地乱七八糟;@@!!%%&&*(#@*从实际操作看,工作比考试简单,前提是你知道怎么做;从一个新手看,工作比考试难,因为工作中有很多微妙的方面,别人点一句,豁然开朗,但是不点破,难死你。有太多你不知道如何下手。我项目经理比较平易近人,但鉴于上次我提了个“银行存款和货币资金有啥不同的”愚蠢问题,我就不敢再随便提问了,凡事得再肚子里嚼五遍,再问。项目经理最常说的是,“账看多了,你自然明白了”,囧,水深,深奥@E$$$^***###

再说一段职业定位。如果大家专业不是财会,从事的也不是财务岗工作,那就要考虑是不是需要拼命考CPA了。首先,CPA很耗精力,影响本职工作。除非,你本职工作不是很忙。其次,CPA考试跟实务操作有很大差距,闷着头考试,没有实务经验,考出来用处不大。第三,想进事务所,完全没必要等到CPA全部通过。我最开头说的,事务所最看重学习潜力和态度。能吃苦又吃地了苦,考个中级或者PA过了2门就可以试试了。我如果早点认识到这一点,不会在原单位待那么长时间,至少可以提前出来2年,那又不一样了。现在虽然有点晚,但想通了,总比一直停滞在那里好。

时间飞快,距离我来到事务所差不多快两年了。而我也越来越确信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祸兮?福兮!拿到国内大所offer,注会完美收官!2016年是我跌宕起伏的一年。先是3月份拿到国内某大所offer,承诺一周后上班。可是拿到offer第二天周六去华农赏桃花,崴断了左腓骨(脚踝附近)。我已经做好了对方撤回合约的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事务所居然答应等我1个月好了再来上班,后来又推迟了10天,一共在家休息40天。要知道当时3月初可是事务所最需要人的大忙季啊。

40天赋闲在家,这是我8年工作以来第一次长休息。当然,我也不敢闲着,备考CPA综合。骨折固然倒霉,但是能有40天备考时间也算是幸运了。

5月4日脚上带着绷带入职,第一天夜里2:00多才下班回到家。之后就像打了鸡血的忙忙忙。帮忙整理刚刚结束的年报审计底稿、负责行政事业单位陆陆续续来的专项审计、到11月又开始了企业预审……几乎每个周六都要加班,8月份考综合,当时项目组只给了1天假,基本上被我睡过去了,然后是找酒店(CPA考场离家总是那么那么地遥远)。

考完CPA,趁热打铁,备考TA,也谈不上备考计划。几乎没有整块时间备考,周末休息,也想放松下,睡个懒觉,出去逛逛,刷刷美剧。但是即使零零碎碎的学习4门税务课程(财务会计一个字都没有看,裸考,考过CPA就是这么任性,哈哈),收获也挺大的。首先对中国税务整体构架和细节都有了更好的把握;其次,对营改增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最起码在工作中看各类税务文件,没有那么犯憷了。

12月查成绩,综合69分。5年CPA学习终于有了一个好结果。

每个财务人,都有一个CPA情节;每个事务所人,都有一个四大梦!回顾近2年的职业生涯转换,算是比较顺利吧。2015年凭借CPA3门合格,入职武汉当地中型所,2015年12月一次考过CPA3门,2016年凭借专业阶段全科合格进入某国内大所,2016年12月CPA全科合格。2016年我开始负责一些简单项目的全流程工作,从客户沟通到所有科目审计方案、实质性测试到出底稿到最后写报告到归档,也对会计师事务所这个行业以及业务有了一定理解。

可能每一位财务专业的人都有CPA情结,而每一位在事务所工作的人都有四大情结。但正如“墙内墙外”的关系,考过了、拿到了证书、进入了事务所,甚至在对四大有些了解的情况下,这些情结很可能都是人云亦云的幻觉。为什么说是幻觉呢?因为这些大家都抱有的愿景也许并不适合你自己。

首先,明确你考CPA的动机是什么?我想考CPA,是因为我毕业进了银行,而我的本科专业是戏剧文学,研究生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我在银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网点柜台、理财经理(就是卖理财产品的销售员啦)。我本人的性格是绝不认同内心无法认同的买卖,我要跟客户解释清楚这些产品是干嘛的,后来就坚持自学金融知识,考了美国一个金融理财的资质。但是后来我被调到市分行机关了,要经常写报告,这就需要更宏观更成体系的经济金融知识,当时看来,可能考在职研究生或者CFA三级,对当时在银行的我是更好的选择(现在看来却未必),但是这两个太花钱了,是的,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后来我发现银行里比较认CPA资质,而且报名费只要60块钱,我就踏上了学习CPA的道路。但是在银行前前后后花了3年也才过了3门,而且对工作用处不是很大。但是通过CPA的学习,我对经济业务、流程越来越好奇,一块钱到底是怎么流转,最后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呢?我觉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流量表、权益表四张表相互勾稽,完美的平衡,简直就是艺术,可惜,我脑力不足,却无法把握。

每一位考CPA的人都有事务所情结。虽然当时的我并不了解事务所。

正好拿了3门合格,6年银行工作,发展似乎到了一个瓶颈,往事务所投了几个简历,人就出来了。接下来的2年,顺理成章。

其次,看看事务所行业现状能否满足你的动机?但我为什么说事务所未必适合每个人呢?最大的原因是钱少。投入产出太不成比例。我在银行干到第三年,年薪10+万,到事务所,薪水我无法开口——太少了。要不是我干粮储备充分,这样的薪水,我很难想象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

中小所和国内大所薪资体系差不多,甚至中小所未必赚钱少,因为他们薪资没什么体系,如果按分成拿钱,可能一年到头赚地更多。北上广深,四大工资条公开是1+万,但是据我了解四大在武汉,拿不到这种工资水平,整体比国内大所高些,但加班更疯狂。

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下机会成本。事务所工作,拿到CPA一般需要3年时间,顺利的话每年过3门。即使你是大神,有过6门的实力,但是考虑到不确定因素,专业阶段至少2年还是大概率事件。3年拿到CPA,在事务所也仅仅是刚刚起步(薪资起步,而非业务能力起步),一般刚拿到工资薪金也就增加个QP,类似国内的资质补贴,500-1000元。对整体薪资没什么实质帮助。这样你在事务所几乎要有过4年穷逼生活的准备。4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在今日热气腾腾的中国,似乎到处都是机会,每天都有变化。

4年意味着,你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4年,一个长地不差头脑灵光的同学如果做销售,很有可能接了好几个大单,买房买车,甚至无房贷。

4年, 一个从事IT行业的同学,可能已经成为资深工程师,猎头争相挖墙的对象,月薪2+万可期。

4年,创业的公司可能已经拿到C轮的风投,可能已经上市,也可能烟消云算。

但是在事务所4年,可能你出了很多差,见识了很多有趣的项目,但你的薪水依然乏善可陈。更遑论大部分人3年内离开事务所,还要在拿不到CPA资质,没有任何经济积累的情况下重选择业。当然对于具有工作经验,跳到事务所工作的人,可能不需要4年那么长的时间,毕竟任何工作本质是相通的,却不会像刚毕业的同学那么生涩,工作无外乎沟通、执行。技术性细节工作中学起来很快。

最后,在事务所工作,你能得到什么!总之,以上你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是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付出的代价,那么所得又有哪些呢?

1.宏观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现状与注册会计师需求

以下是我从公开官方渠道搜集的数据

(1)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注协非执业会员共有121046人,其中外国及港澳台地区非执业会员557人。截至2016年9月30日,全国共有注册会计师102671人。

(2)截至2016年9月30日,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8452家,其中总所7414家,分所1038家。2016年第三季度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比上一季度末净增加41家,其中批所56家(含分所21家),撤所15家(含分所2家)。

(3)湖北截至2015年12月31日,执业CPA 3937人,事务所450家,平均每家9人。(湖北数据从省注协各类文件分析汇总)

(4)香港截至2016年8月31日,CPA 40210人,执业会计师4538人,事务所+执业法团,1800家,平均每家执业CPA3人。

之所以把香港拿出来作为参考项,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本来就是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正是由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才产生了公司业务经营成果鉴证的市场需求。而香港事务所发展可以看做中国整体行业发展的前景样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1)目前,我国执业CPA小于非执业CPA,也从侧面说明事务所并非吸引人才的行业。

(2)国内每家事务所平均12名CPA。我认为执业CPA之所以给人感觉NB,是因为正如律师,执业CPA拥有法律认可的资质。《会计法》赋予了执业CPA以签字权。只有经过执业CPA签字认可的报告才具有法律认可的公信力。但是一家事务所需要多少签字的CPA呢?报告鉴证,固然需要很多人执行一系列程序,但是签字CPA只要能够把控流程,做好复核,重大问题经过所内技术团队的讨论确认,一份财务报告的总体审计风险就可以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所里签字CPA不需要那么多,报告制作是团队共同完成的,大部分科目并不需要资深CPA进行职业判断,项目经理很重要,只要项目经理具有足够业务经验,财务报表鉴证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理论上,事务所更需要具有业务实战经验的项目经理,而不是仅仅能够签字的CPA。看看香港,每家事务所平均仅仅3名CPA,国内事务所平均每家12名,相对饱和。

此外,国内大所拥有CPA资质的从业人员更多,以湖北为例,当地某大所有200CPA,有的CPA刚入职,就跑跑银行函证。而我所在的所员工不到300人,拥有CPA资质的70多人,事务所里每4人就有1个CPA,一般项目也就3-4人(非上市业务、非债券发行业务),也就是说在内资大所里,拥有CPA资质相当于高级审计员,可以负责项目流程,但未必能够职位晋升,不像四大,拿到CPA可以保证晋升项目经理。因为四大工作强度更高,CPA不是那么好拿。正因为国内所CPA太多,晋升不是太看重考试资质,而是更多看工作年限,年限不仅是衡量工作经验的客观指标之一也是淘汰新人的不二法宝。

但是!以上我只是分析的大所CPA需求情况,大所一定程度已经饱和了。但是,中小所应该是有缺口的。我上家在湖北是前100的所,湖北共有480个所,算是中等规模了吧。但是就是这样的中等所,没有一个执业CPA,所里签署报告的印章都是。我们项目经理并没有CPA资质,但是从业经验丰富,已经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基本上算是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武汉的发展。所以跟着他在某些实务方面,比我现在所学地更多。这种情况我推测应该不是个案,如果省内前100的所,都是依赖CPA,那么大部分小所呢?这也是行业乱象的根源之一。就省注协公开的文件,大部分所CPA也就2-10人以内,这还不知道是不是的。所以,国内CPA执业总人数应该有所高估,实际没有10万。

请大家不要认为中小所必然不如大所,不值得发展。其实注册会计师与律师、医生一样,不是看你所在的机构或者平台,而更主要看个人能力。一名执业注会收入多寡主要取决于他本人的能力,他本人的能力决定了承接业务的量和质。从这一角度,这个行业,大所小所做的业务本质差不多,你能否承接到业务以及业务的质量,承接完成的质量都决定了执业注会的收入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所在市场中将大有所为。

(3)中小所在市场中大有所为。还是以香港为样本,拥有事务所1800家,国内事务所才8452家,香港弹丸之地,事务所的数量就占到96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21%。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即密度。中国市场经济还需要长足地发展,其密度远远达不到发达水平。我看了香港注会主页,香港事务所大部分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所,也就是他们承担无限责任,为小企业做鉴证报告和服务。中国目前的中小所几乎是改制前地方审计局脱钩后的“红顶中介”,但是我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必将淘汰那种出假报告,盖橡皮章的不合格中介,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每一位身在其中的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努力,执业过程中坚守准则,对得起自己良心,把握风控,拿人钱财,替人出谋划策。以今年“营改增”为例,不说企业,就是基层地方税务部门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些千头万绪的政策,可以说市场上的企业都对“营改增”政策的把握嗷嗷待哺,这当然是很大一块市场也能体现出我们专业人士服务企业的价值。

随着现代经济越来越复杂化、虚拟化,企业财务风险把控、税收筹划、投融资战略都是我们注册会计师发挥专长的领域。看看香港,1名CPA(4万)服务180人(香港2015年721.8万人口);而全国1名CPA(22万)需要服务5910人(以13亿人口为计算依据)!从湖北看,湖北事务所占全国5%,湖北事务所明显有很大发展空间。无论未来还是现在,中国高端财务人才都是非常稀缺的。

当然以上分析比较粗疏。比如人口,如果按照劳动人口计算更准确;当地事务所饱和还是欠缺,以各省GDP加权更有说服力。但是这些数据一来我没有找到,二来粗浅看,大方向应该不会错。看行业,只要方向不错,剩下来还是看个体发展。

事务所专访:十年找到职业定位 阐述进入事务所工作到底值不值

2.微观看,个人在事务所发展的所得

正如我前面所说,4年事务所工作仅仅是你薪资开涨的起步阶段,但是绝不是说你业务能力才开始步入轨道。这个大家也都知道。4年如果在国企非核心岗位或者行政事业单位,可能连个副科都不是,业务每天也就是固定流程。但是4年事务所工作,你已经见识了很多业务种类,接触了大部分行业财务流程,对国家财会政策的把握应该不逊于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负责人。

总体上,这就是我想说的在事务所的所得:只要你能承受经济匮乏的煎熬,你的业务能力会快速积累。这个很多帖子和前辈都有谈到,我不用再多说了。其实主要是现在我打算出去跑步了,不知不觉写这么长,大家看着也累吧。如果大家感兴趣这个话题,跟帖提出,我们接着聊!

【互动时间】&【事务所专访嘉宾申请】

2017年1月18日——2017年2月7日。大家可以跟帖与嘉宾交流事务所工作问题,嘉宾有时间就会上来跟大家互动交流,想结识更多事务所大咖吗?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嘉宾吗?赶快跟帖互动,High起来!

如果您也在事务所工作,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分享您的事务所工作经验、学习、生活,成为“事务所专访”栏目的嘉宾。报名邮箱:shequ@cdeledu.com,赶快行动吧!

事务所专访:十年找到职业定位 阐述进入事务所工作到底值不值

本期内容来源于正保会计网校论坛学员,转载请注明出处·正保会计网校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小泥鳅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