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是什么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是什么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已确认的金融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的过程。

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类资产的后续计量直接依据市场报价或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任何公允价值的变化都会立即反映在利润表中,影响当期损益。例如,股票投资通常属于此类。
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这类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的差额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这种方法适用于贷款和应收款项等债权类金融资产。公式为:期末账面价值 = 初始确认金额 累计摊销 - 已收回本金 - 累计减值损失。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这有助于减少利润表的波动性,同时保持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常见问题
如何选择合适的金融资产分类?答:选择合适的金融资产分类应基于企业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特征。企业管理层需要评估其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如是为了交易还是为了收取合同现金流,并据此选择最恰当的分类。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对企业风险管理有何影响?答: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直接影响企业的风险暴露情况。通过及时调整金融资产的价值,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答:确实会。准确的后续计量能提供更真实的财务信息,增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良好的财务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提升其融资能力和条件。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