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6 苹果版本:8.6.96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选财税专业好不好?

来源: 中国税务报 编辑:那个人 2023/06/15 11:19:10  字体: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成为家长和广大学子关心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市场对财税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更多考生把目光投向财经类院校。财税何以成为报考“热专业”?在老师眼中,财税专业是什么样的?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发表了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选财税专业好不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副院长 何辉:报考财税专业,需注意几种常见“误区”

报考专业不能“跟风”,而是应建立在对一个学科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于财政学科,可能存在几种常见的“刻板印象”:

误区一:税收学(税务师)专业学习之后只能去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就业面窄。

事实上,税收与经济生活、政府职能、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涉税政策分析与运用、税务核算、涉税鉴证、税务筹划、涉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极高的就业率。

误区二:税收学专业就是学习税收法规等内容。

税收学专业不仅开设税收相关课程,还开设经济学、法学类课程、统计学、会计类课程等,尤其会计类的核心课程在税收学专业基本都开设。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是税收学习和应用的基础,是税收分析的核心课程,也是洞察微观主体税收问题的基础。

误区三:财政学专业在国外没有对口专业,难以出国深造。

许多国外著名大学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学院都有公共财政的研究方向,出国深造专业对接没有问题。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税收学专业的毕业生月收入在经济类专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金融学专业。薪资水平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直观体现,反映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但不能因为税收学专业的毕业生收入高就简单地将其界定为“好钱景”的就业。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地位或薪金只是择业考量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专业选择和就业中体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郭月梅:探索“AI+财税”,让财税学生更好地拥抱未来 

财政学类专业备受追捧,和其健全的培养体系有密切关系。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为例,学院坚持“融通性、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搭建了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当前,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中国税制》等核心主干课程均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学院本科毕业生中有1/3以上的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在就业选择上,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财政、税务等公务员岗位,还包括金融、房地产、信息通信等行业。

财税学科发展需要与新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技能,适应数字化时代。我们学院也正在积极探索“AI+财税”专业建设的可行性。从“元宇宙”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大规模语言模型”,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课程,持续优化培养方案,让财税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拥抱未来。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授 谷成:财税人才就业前景宽广 

财税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专门的财税专业知识、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财政、税务、审计、公共管理、公共投资、国有资产管理、企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等相关领域或者工作岗位从事管理、应用、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就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学科点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开设财政学、税收学两个本科专业。目前,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按照财税类进行大类招生,大二进行专业分流。财税学科通常文理兼招,学生就业面较宽,毕业去向不仅包括政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我校历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方向之一。

财税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从业人员有扎实的工作技能,所以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这样才能追得上社会的步伐。想要快速上手新工作,适用新岗位,拿下心仪的工作,请关注财税实务选课中心点击查看>>就业指导

更多推荐:

会计在公司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23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知识点!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