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张美好 2019/11/14 14:48:28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有哪些?所得税会计有两种处理办法,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指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需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因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基础上,分析税会差异,并就有关差异确定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账面价值

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一般情形下,资产账面价值是未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予扣除的金额,表现为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左边列示的金额。

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账面原值-负债减除金额

表现为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右边列示的金额。

2. 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1)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的取得成本-以前期间按税法规定巳税前扣除的金额

=按税法规定在未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进入企业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等的,但在后续各会计核算期间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才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

(2)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税所得

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该负债在未来期间税前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账面价值中未来期间税前不允许抵扣的金额

3. 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

在某会计年度无对以前年度亏损弥补的前提下:

应税所得=会计利润+调增应税所得-调减应税所得

会计利润-应税所得=调增应税所得-调减应税所得

上式中当年调增、调减应税所得即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其中:

不允许在未来会计期间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作反方向调整的差异为永久性差异;

允许在未来会计期间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作反方向调整的差异为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在未来(转回)变现实现年度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故其属性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待未来会计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的年度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故其属性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我们总结暂时性差异分类规律如下:

凡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而在未来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的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凡在当年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减应税所得,而在未来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增应税所得的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37张汇算清缴报表填制指导的学习课程,由吴志华老师手把手教您填表,让您体验真实的填报过程。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您快速掌握填表技巧,为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并且我们的课程随报随学,超级方便,点击进入快来学习吧>>

温馨提示:本课程财税实务会员可以免费学习哦,点击查看财税实务会员>>

汇算清缴

本文是正保会计网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正保会计网校。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