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十种方法助你增强记忆力 备考初级会计职称事半功倍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编辑: 2012/04/27 13:57:13 字体:

  记忆力随着身体各器官的老化也在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

  延缓记忆力衰退和增强记忆力的方法,首先不能对自己的记忆失去信心,产生焦虑、忧愁、不安等消极的情绪,因为心理作用在增强记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必须及时而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戒除烟、酒,注意记忆卫生。人的记忆力也象人的大脑一样越用越好,如果勤记多用、重复练习、增加印象以加强记忆训练,是能延缓记忆力的衰退和增强记忆力的。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下面介绍增强记忆的10种方法:

  1、注意集中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5、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

  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视听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8、多种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00—11:00时,下午3:00—4:00时,晚上7:00—10:0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10、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一般来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呈碱性,当用脑过度或体力透支时,血液则呈酸性;所以若长期偏好吃酸性食物,会使血液酸性化,大脑和神经功能就易退化,引起记忆力减退。

  含磷、氯、硫的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如大米、面粉、鱼、肉、鸭蛋、花生、白糖、啤酒等,常常食用会使血液酸化;反之,含有钠、钙、镁的食物则属于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海带、牛乳、茶叶等。

  其中又以海带所含碱性最大,次为水果和豆类,所以常用脑的人(如考生、工作繁忙的老板),都应该多吃海带。

  另外,一些干果类,如腰果、胡桃及芽菜类如苜蓿芽、豆芽以及菇类等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醣类、维生素A、E和矿物质钙、磷、铁等,对人体的记忆力,都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一些含有卵磷脂的食物,像脑类、蛋黄、芝麻、花生等,不定期的食用,也能产生一定的益智效果!

  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记忆,营养保健专家研究发现,一些有助于补脑健智的食品,并非昂贵难觅,而恰恰是廉价又普通之物,日常生活随处可见。

  1、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人脑中含有大量乙酰胆碱,记忆力减退的人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明显减少,老年人更是如此。补充乙酰胆碱是改善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鱼、瘦肉、鸡蛋(特别是蛋黄)等都含有丰富的胆碱。

  2、补充卵磷脂。卵磷脂能增强脑部活力,延续脑细胞老化,并且有护肝、降血脂、预防脑中风等作用。蛋黄、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妨适量进食。

  3、多食碱性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碱性食物对改善大脑功能有一定作用。豆腐、豌豆、油菜、芹菜、莲藕、牛奶、白菜、卷心菜、萝卜、土豆、葡萄等属碱性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金针菜(黄花)、荠菜、草莓、金橘、猕猴桃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4、补充含镁食品。镁能使核糖核酸进入脑内,而核糖核酸是维护大脑记忆的主要物质。豆类、荞麦、坚果类、麦芽等含有丰富的镁。

  5、有条件的话,可适当进食人参、枸杞、胡桃、桂圆、鳝鱼等补益食品。

  胡桃仁:胡桃仁是补肾固精,滋养强壮食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的大脑神经有益,是神经衰弱健忘之人的辅助治疗剂。凡健忘者,可坚持每天早、晚吃1~2个胡桃,也可经常用胡桃仁30克,同大米煮粥服食。

  桑椹:桑椹具有补血强壮、松弛神经和安定神经的作用。《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临床实践证明,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健忘失眠者均宜。

  桂圆肉:桂圆肉有益心脾、补气血、健脑作用。《开宝本草》中说它能“归脾而益智”。《本草纲目》认为桂圆肉“开胃益脾,补虚长智”。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桂圆肉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维生素b类物质,这些物质能营养神经和脑组织,从而调整大脑皮层功能,改善甚至消除健忘并增强记忆力。所以,桂圆肉尤其适宜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健忘者经常食用。可用桂圆肉、白糖各500克,拌匀,隔水炖至膏状,即为桂圆膏,早、晚各吃10~15克。也可用桂圆肉15克,同红枣3枚,粳米100克煮成稀粥食用。

  柏子仁:李时珍称柏子仁味甘而补,其气清香。“益脾胃,养心气,益智宁神”。用于劳累过度、心血亏损、健忘恍惚的古代名方“柏子养心丸”,就是以柏子仁为主药。所以,凡健忘之人均宜食用。

  莲子:莲子为滋补性食品。《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认为它能“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宋《图经百草》还记载:“莲子捣碎和米做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适宜健忘之人经常服用。可用莲子煮粥,也宜用莲子、红枣、白糖煨烂后服食。

  灵芝:中医认为灵芝能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滋补强壮、健脑益智,适宜心脾两虚、神经衰弱、健忘之人食用。一般可用灵芝3~6克,水煎服,每日服2次。也可将灵芝研为粉,每日2~3次,每次开水冲服1~1.5克。

  何首乌:何首乌能补肾、养血,并有强壮神经的作用。卵磷脂在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何首乌中卵磷脂含量较多,这对大脑神经衰弱,颇为有益。对健忘之人,宜经常用何首乌粉30克开水调服。

  大枣:大枣能补气血、健脾胃,适宜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健忘者食用。现代医学认为,大枣含有多种多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更是百果之冠,故大枣被人称为“天然的维生素丸”。不仅如此,大枣还含有较多量的并为造血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铁和磷。对于体质虚弱的健忘之人,均可常用红枣煎汤喝,或蒸熟后食用。

  蜂蜜:蜂蜜是一种滋补强壮的营养剂,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铁、钙、铜、锰、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与柏子仁一同炖服,有增强记忆力、改善健忘的效果。蜂王浆对神经衰弱健忘之人也频适宜。

  枸杞子:枸杞子能补肾健脑。民间多用于健忘症,用枸杞子30克,羊脑1副,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食;或用枸杞子10克,山药30克,猪脑1副,加水炖食;或用枸杞子20克,红枣6个,鸡蛋2只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15分钟,吃蛋饮汤,每天或隔天1次,适宜神经衰弱健忘者食用。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能补虚损、益精气,适宜肾虚健忘之人食用。民间对于肺肾阴虚之人的记忆力减退、头脑昏沉者,有用冬虫夏草4~5枚,鸡500克左右共炖。不能吃鸡者也可用瘦肉共炖,功效颇佳。

  增强记忆的条件有记忆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及理解、丰富的知识经验、及时复习、运用和实践、讲究用脑卫生。

  首先记忆目标要明确,如果目标不明确,既使把一篇文章读上好几遍,也不容易记住。例如,一般住楼上的人,尽管每天多次上下楼,却搞不清有几级楼梯,而同样情况盲人却能准确回答。原因就是前者没有记住楼梯数的目的和需要,而后者则有这种目的和需要。

  其次,注意力要集中。有人实验,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文章两遍,比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十遍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长期养成的专注的阅读习惯或对某一专业特别感兴趣,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增强记忆效果。

  多动脑思考也可以增进记忆。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不一定有意识地想去记住某些东西,但经过动脑思考反而能记住。实验表明,平日的工作只需很少的记忆,或工作单调,没有压力,往往记忆力衰退较早。而学习紧张、工作中压力大,富有创造性,需要不断解决各种新问题,这种人记忆力强,并且衰退的程度很小。这说明经常性的锻炼和练习,是保持记忆力的关键之一。

  另外,在饮食方面。注意摄取鱼、肉、蛋黄和牛奶等健脑食品,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心态都对增强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