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6 苹果版本:8.6.96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2012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利息与利率

来源: 编辑: 2012/04/01 09:48:31 字体:

  2012年经济师考试时间为11月3日,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是:《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华会计网整理了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预习辅导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有助于考生备考。

  「例题4.单选题」(2007年)甲银行与乙银行签订合约,合约规定:甲银行交付3万元给乙银行,6个月后可以按约定价格卖出300万份指定的货币市场基金给乙银行。这种交易是( )交易。

  A.现货

  B.期货

  C.期权

  D.资本

  [答案]C

  「例题5.单选题」期权交易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价格和时间

  B.时间和风险

  C.利率和风险

  D.价格和利率

  [答案]A

  (三)利息与利率

  1.利率的定义及计算(掌握)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借贷本金额之比,简称利率。

  或:利息额=借贷本金额×期限×利率

  利息的计算涉及到三个因素:本金、期限和利率。计息方法包括单利和复利两种:

  (1)单利计息方法

  即仅以原有本金计息的方式。本金和利息之和是Pt=P0×(1+it)

  (2)复利计息方法(利滚利)

  每期届满时,将应得利息加入本金再计息的方式。

  计算公式是:Pt=P0×(1+i)t

  「例题1.单选题」(2005年)甲向乙借得10万元钱,双方约定年利率为4%,以单利方式5年后归还,则届时本金、利息之和为( )万元

  A.2

  B.11

  C.12

  D.12.17

  [答案]C

  [解析]单利条件下本息和的计算公式:Pt=P0×(1+it)=10×(1+4%×5)=12万元。

  「例题2.单选题」(2006、2007、2008年)甲向乙借10万元钱,双方约定年利率为5%,按复利方式计息,2年后归还,届时甲应向乙支付利息( )元。

  A.10 000

  B.10 250

  C.10 500

  D.10 750

  [答案]B

  [解析]复利条件下,本息和Pt=P0×(1+i)t=100000×(1+5%)2=110250元,利息=110250-100000=10250元。

  2.利率种类(了解)

  (1)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能够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称中心利率,一般由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掌握。

  (2)按照利率的管理体制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和计划(官方)利率。

  (3)按在信贷期限内利率是否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4)按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例题。单选题」(2006年)从利率管理的角度看,市场利率( )。

  A.由货币当局决定

  B.有时由货币当局决定,有时由市场货币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

  C.由市场货币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

  D.由货币当局和市场货币资金供求关系共同决定

  [答案]C

  3.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熟悉)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

  (2)货币资金供求关系。

  (3)通货膨胀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4)历史沿革。

  (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6)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例题。多选题」(2004年)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

  A.平均利润率

  B.货币资金供求关系

  C.货币政策

  D.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E.企业平均成本

  [答案]ABCD

  4.利息的本质和作用(熟悉)

  利息是由借款者支付给贷款者的超过借贷本金的价值,即借出资金的报酬或使用资金的代价。

  (1)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利息来源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利息的作用——价值判断作用

  第一,利息是衡量不同时期货币资金实际价值的尺度。

  第二,利息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例题。多选题」利息的价值判断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

  B.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C.利息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D.为金融资产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E.利息是衡量不同时期货币资金实际价值的尺度

  [答案]CE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