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本文为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的备考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备考2013年经济师考试!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熟悉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所以也称为政府资源配置。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不同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配置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主要原因:(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财政资源配置方式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
财政分配决定的原则是效率,效率取决于政治程序的制度安排。
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财政运行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
(三)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
第一,公共产品偏好表达的困难。
第二,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困难。
(四)解决公共产品效率问题的基本途径
1.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包括:(1)决策者(领导层)的选拔制度;(2)文官晋升制度;(3)决策信息的收集传送制度;(4)公共产品的效率评估制度;(5)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制度;(6)审计监督制度
2.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五)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间接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法律设施等。
1.公共产品:国防、法律设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服务、基础科学研究
2.准公共产品:教育、医疗;
3.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
政府提供的劳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公共劳务;另一类是为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间接服务的劳务。
(六)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主要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整产业结构的途径:
(1)调整投资结构
一是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直接投资
二是利用税收、财政补贴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2)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即调整资产的存量结构
原来:关、停、并、转;今后:兼并和横向经济联合
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不公平的原因;熟悉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经济公平——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公平——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二)社会公平的准则
第一,保证生存权准则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市场的分配格局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市场领域中的"公平"实质上是"效率",而经济公平以生产要素的初始条件为前提,但初始条件被社会认为是不公平的。社会公平要尽可能缩小效率市场形成的分配差距,但要尽可能减少效率损失。
第三,共同富裕准则
(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第一,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
第二,制度不完善。如就业不平等、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等;
第三,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
综合来看,社会不公平的原因为:历史的原因;制度建设的原因,个人自己的原因。
(四)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1.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
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就是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
(1)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
(2)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3)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社会保障。
2.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
(1)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
(2)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要考虑社会公平;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
(3)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
(五)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1)税收: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2)财政补贴
2.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
(1)税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
(2)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
三、经济稳定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一)经济稳定的含义
1.充分就业
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就业人口100%的就业。
2.物价稳定—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即物价上涨幅度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如3%~5%。
3.国际收支平衡——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
注意经济稳定的含义:
(1)经济稳定是动态稳定,而不是静态稳定;
(2)增长≠发展:增长是数量的增长,通常用GNP或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还有质的提高。
(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要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
(1)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压缩需求
(2)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3)社会总供求平衡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
内在稳定器调节的最大特点在于无需借助于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的效果。
表现:
(1)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2)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