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美联储对于通胀形势的认识可能需要作出一些小的调整,市场对于美联储的政策预期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过去两天出炉的数据显示,1月份美国的核心CPI和PPI数据均出现了至少15个月以来的至快增速。尽管总体上看,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仍无通胀之虞,但业内人士指出,数据表明,美国通胀缓慢上升的漫长时期已经过去,换句话说,通胀已经见底,下一步将加速上行。
虽然官方对于何时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慎之又慎,但金融市场已加大了对美联储在今年年内加息的押注。与此同时,在欧元区、英国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对于通胀的关注也慢慢从幕后走到台前。
核心PPI超预期
攀至两年来至高
美国劳工部1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1月份CPI上升0.4%,与去年12月的涨幅持平。报告显示,受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拉动,1月份美国商品价格较一年前上涨2.2%,且比衰退前上涨得更快。但服务价格仅同比上涨1.2%。
不过,令业界更为关注的是,1月份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升幅创下15个月来的至高水平。根据劳工部的数据,1月份美国核心CPI环比上升0.2%,为2009年10月以来涨幅。去年12月份的增幅为0.1%。
1月核心CPI的增幅,超过了此前分析师普遍预期的0.1%的水平。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而核心通胀数据尤其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比来看,1月份的核心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0%,增幅也高于去年12月的0.8%,但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
就在一天前,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衡量通胀水平的另一指标——核心PPI在1月份的升幅亦创下两年多来的至高水平。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美国1月份PPI环比上升0.8%,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PI上升0.5%,核心PPI升幅创2008年10月份上升0.8%以来的至高水平。此前业内预期的1月份核心PPI升幅仅为0.2%。
一些来自生产环节的数据,也凸显了通胀压力的不断上升。在公布的费城联储制造业活动报告中,2月份的支付价格分类指标升至2008年7月以来的至高水平。
发达经济体
不再羞于谈论通胀
尽管短期来看,美国的通胀情况依然非常温和,就像美联储在至近一次的议息会议上说描述的那样。尽管近期食品和能源价格大幅飙升,美联储仍预计今年的通胀率将在1.3%至1.7%左右的可控水平。
不过,随着经济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决策者内部的分歧也在日渐加大,特别是对通胀的问题上。
周四,一位美联储成员再次提示了物价上涨的风险。来自美联储达拉斯分区银行总裁费舍尔表示,他不支持当局在完成第二轮6000亿美元的国债收购计划后,继续买入更多国债,因为已有迹象表明,美国的物价压力在加大。
费舍尔提醒美联储决策者们注意低通胀已触底的可能性,并称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物价上涨的初步压力已经显现。
另一位美联储成员、堪萨斯分区银行总裁洪尼格则表示,美国经济的复苏已经持续了超过一年半时间,他一直坚决反对美联储继续大力刺激经济的做法。
美联储芝加哥分行总裁埃文斯则持不同看法,后者18日称,经济复苏的速度仍令人失望,需要继续保持刺激性的货币政策。
分析人士注意到,相比当前通胀压顶的新兴市场,发达市场总体上面临的压力较小,但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政策当局也开始更多关注通胀方面的议题。
包括特里谢在内的多位欧洲央行官员本周都表示,一旦物价上涨从食品和能源领域扩散的所谓“二次效应”出现,央行将采取积极措施维护价格稳定。特里谢还举例说,在2005和2008年,欧洲央行曾不顾政界的抨击坚决加息。
在英国,央行发布的通胀报告注意到,尽管在两年内CPI高于或低于目标的几率各占50%,但当前的风险偏向上行。
市场大肆押注
英欧美提早加息
专家指出,发达国家之所以在通胀的问题上“羞于”开口,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温和的通胀其实对发达国家减轻负债压力有利,同时,央行还受到政治方面的压力,因为执政当局害怕加息会冲击到仍不稳固的复苏。
事实上,很多人至担心的恰恰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政治意愿和独立性,美欧央行不能在至合适的时机启动加息,进而使得通胀形势失控,甚至引发新一轮的危机。
相比决策当局的犹豫不决,金融市场的交易员和投资者们倒是显得更为果断和清醒。
利率期货市场的走势显示,交易商和投资人大肆押注发达国家会将加息时机提早。市场目前预计,英国将在6月率先加息,紧接着是欧洲央行,后者可能在9月加息,而美联储则被认为会在12月份加息。市场人士注意到,仅今年以来,已有数千亿美元资金投入了这方面的押注。
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的报价表明,交易商认为美联储年底升息的可能性高达90%。不少市场人士都认为,届时,当局将把政策重点从刺激经济和就业增长转为控制通胀。
丰田资产管理公司的策略师注意到,1月份美国大中型企业的商业及工业贷款需求已升至五年高点,而在过去,这往往是加息将在一年内到来的强烈信号。鉴于此,该公司认为,美联储的首次加息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下一篇:美国人的减赤悖论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