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6 苹果版本:8.6.96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从经济后果观看会计准则的制定

来源: 成煜 编辑: 2004/08/17 08:30:08  字体:
  会计准则的研究历来受到政府及其授权机构的极大关注。会计准则的产生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协调信息不对称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但由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利益集团,会计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即会计准则不得不带有“经济后果”。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除了要考虑会计科学性、会计实务中的技术性外,还需要考虑会计准则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

  一、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

  泽夫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会计职业界就注意到,在难则制定过程中“外部力量”的影响日渐增强。泽夫对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斯考特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不论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按照这些学者的论述,会计准则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接受者如股东和其他投资者的影响。面对不同信息内容的财务报告,股东将会做出不同的抉择。二是对搭便车者的影响。在公司财务报告公开后,那些并不是公司法定财务报告的接受者,可以无代价地取得公司报告信息,如竞争对手、供应商、顾客、劳工等。三是对报告公司自身的影响。报告公司为了取得市场的正面评价,而选择使得财务报告更“漂亮”的经济行为。

  会计政策之所以会影响经理人员的决策行为,产生经济后果,主要是公司赢利常被用作制定企业各种契约的依据。因为会计信息并不是抽象的数字,这些数字还代表了一定的经济意义。不同的数字将会有不同的影响。瓦茨和齐默而曼在《Positive Accountlng Theory》一书中用三大假设:分红假设、债务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解释了经济后果出现的原因。就经理人员的红利计划而言,最常见的计划是以盈利水平作为奖励依据。就债权人与公司所订的债务契约而言,通常会规定一个利息保障倍数,这样公司的盈利水平就直接关系到是否可能违约。对于一些垄断企业或受政府管制的公用事业企业,其产品或服务价格常受到政府的管制,而政府管制的依据通常是根据企业的盈利水平判断价格或费率的高低,经理人员为避免管制可能引发的的管制成本常有意识地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对公司盈利水平有重要影响的会计政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会计政策会产生经济后果就不足为怪了。

  通常在有效市场下,只要公司对其所运用的会计政策做出充分批露,市场便会识破由会计政策变动所引起的盈余变化,并对之不做出价格反应。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不影响现金流量的会计政策却最终会影响公司股价。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就是所谓的“会计的经济后果”。

  二、经济后果在中国的表现

  从西方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历史看,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对准则及其制定过程的演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经被大量的文献所证明。但我国的会计政策是否也有经济后果,准则制定机构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则探讨的较少。而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具体会计准则,这些问题正是我国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平有效的会计政策所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亟待会计实务界和学术界探讨。以下便是经济后果在中国的例证。

  例证之一:《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出台

  1998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其三大减值准备(指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三项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就是例证。《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三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对B股等外资股份公司强制执行,对A股公司自愿执行。这一规定使三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执行结果在A股和B股公司之间形成极大反差,统计数据(重庆国投研发中心1999)如下表所示:

  A股公司和A、B股公司提取三大减值准备的情况

 

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存货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A股公司

3.16%

10.20%

6.70%

B股公司

36.36%

81.80%

64.20%



  可见由于会计制度上区分不同公司执行三大减值准备的政策,客观上加剧了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影响了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力。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经济后果,财政部于1999年10月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财会字[1999]35号),对原三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了修正,废除了A股公司自愿执行的条款,规定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计提三大减值准备。

  例证之二:2001年修订《债务重组》等准则

  我国1998年和1999年发布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对规范企业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两个准则中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但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二是关联交易影响了价格的公允性。一些公司就利用债务重组扭亏、增加利润。于是在2001年,国家出台了对《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规定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而不能再直接计人当期利润,从而有效防止了过去曾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虚假重组。

  三、经济后果对我国准则制定机构的借鉴与启示

  会计是一门科学,而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所以会计准则是科学和利益斗争相妥协的产物。为了使准则的制定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兼顾社会公平与效率,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合理保护各利益集团,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增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泛代表性,使公有制经济与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利益代表都有权利参加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公有制经济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处于优势,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其他所有制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比重已有很大提高,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以及私营经济等在中国都有很大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主体和其他所有制经济主体都应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维护各方利益,在准则制定机构中一定要有各方利益的代表。但是考虑到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应让公有制经济的利益代表占准则制定机构总代表名额的较大比重。

  (二)加强膛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

  在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上,曾先后有会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原则委员会和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负责。前两个机构因独立性不够而遭受很多批评。而FASB则从形势和实质上较其前任独立性都得到很大提高。首先,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由财务基金会任命,是专职的、有报酬的。其次,FASB的资金来自于财务会计基金会,不依赖于外界资金的资助。在我国,由于缺乏强大的外部投资者,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得不依赖于政府部门,其独立性有待加强。

  (三)加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大部分过程总体上对外公开度不高。在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前,只有准则制定者了解准则指定情况。其中不乏有政府官员、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了准则制定,但作为会计准则的应用者——广大实务界了解甚少。就是在征求意见阶段,反馈回来的意见处理结果也不公开。所以,适当增加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吸弓I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进行反馈意见的交流,必将使会计准则更具有公开接受性与科学性,并减少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四)加强我国准则制定机构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与交流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约为50%。证券市场在我国发挥着筹资、定价、资源配置以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功能。并且上市公司必须对其经营情况进行批露,更容易看到新出台的会计准则等的经济后果对它们的影响。所以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应加强与中国证监会的合作与交流,吸收中国证监会的专家参与到准则制定过程中来。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