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浅谈《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来源: 编辑: 2003/07/02 09:53:22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具体层次组成。1993年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即为基本准则。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报表编报的一般要求。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就会计核算做出的具体规定。本文所要讨论的非货币交易准则即是其中之一。

  诚如大多数人所知的,中国的企业会计具体准则扮演了“救火员”的角色,即哪里需要就指导哪里,哪里紧急哪里就优先颁布。所以,具体准则基本解决了目前会计核算领域的突出性矛盾。但是,由于紧急,工作上难免仓促,故往往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也不例外。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企业应分清盈利过程完成的非货币性交易的界限。相对于交易的某一方,如果交易使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目的的发生变化,则应视为换出资产目的的实现,确认盈利。也就是说,非货币性交易本身的盈利只产生于非同类非货币资产交换过程中,但这是不合理的。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观点,交易的本质是双方不同价值观念的协调一致,是在不存在一致点的情况下,一致意见的取得。所以,一项交易从绝对上讲,双方都能从中获利,各取所需,这是不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还是非同类非倾向性交易都不能抹煞的。但是,一项经济事项是否作为会计事项是有前提的,即货币计量,这就是会计信息初次确认的任务。也就是说,从会计主体出发,这项业务能否表示为货币上的变动是否确认为会计信息的关键,而非交换资产的类别。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出去闯世界,路上他捡了一捆稻草。晚上来到一户农家。那农家养了几只鸡,由于天冷,鸡都冻得咯咯叫,他就把稻草送给了哪农户做了一个鸡窝,鸡不再冷了。那农户感激他,就送给他一只鸡。第二天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牧场。牧场主的儿子特别喜欢那只鸡,牧场主就拿一只小牛跟他换了那只鸡。年轻人继续往前走,在一个村子里,突然冲出一只发狂的公牛,将小牛顶死了。那公牛的主人见状觉得过意不去,就把那头公牛送了给他。年轻人牵着公牛来到一个城镇里,将那只公牛卖了,然后做生意终于发家致富。这个故事中,年轻人手上的商品一件一件地换,没有涉及现金,可是利益的增加是有目共睹的。你能说这种非货币性交易不产生利润吗?所以,某些同类非货币交易也应确认盈利,其理由如下:

  交换产生于双方对利益的不同认可,交易的本质是不同价值观念的协调一致,是在不存在一致的情况下,一致意见的取得,故会计主体假设——立场。

  首先,从国际上来说,美国和加拿大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依据是:类型相同功能相同,在相同经营范围内使用。而中国规定是待售资产之间和非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换(为方便起见,本文不考虑多项资产的交换)。这两者在内涵上是不一致的。比如待售的搪瓷瓶和太空杯,两者就会不同。为符合国际惯例,应将这部分交易确认盈利。再者,美加之所以对上述交换不确认盈利,是基于确定公允价值比较困难,尽量减少运用公允价值能合理确定的,都应确认盈利。

  其次,从公允价值的确定来说。准则定义的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这里的“自愿”是有各自考虑的。尤其是在以贴现净流量法确认公允价值时,这种对未来情况的预期是有风险的。有风险就应该有收益。这种有风险的活动不让其确认收益,合理吗?

  而且,从外汇买卖来说。企业之间出于某种战略意义考虑,往往不仅仅凭外汇牌价来确认兑换关系比例。比如在当前欧元贬值的趋势下,为稳定币值,两企业可能确定一个低于外汇牌价的长期兑换比例,这对双方都有好处。这样,在某一会计期间就会有汇兑损益。这是予以确认的。那么既然外汇的这种交换确认损益,为什么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就不能确认损益呢?

  同样的道理发生在短期投资当中。假如甲乙两人分别持有A、B两种股票,持股比例为1 %,作短期投资。如果甲买了A以后,股价持续下跌,他认为A股票将预期继续下跌,而乙买了B以后,股价虽上涨,但后期预计会下跌,但甲却认为B将继续上涨。这样,出于对股价走势的不同考虑,他们7可能以高于自身股价的价格成交。这当然应该确认为收益了。)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