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此前,较多小企业直接使用行业会计制度,但并不适用;虽然有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制订、修改、补充等但未经董事会等讨论通过。小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事先分析预测控制手段少,财务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整体管理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加强小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随企业管理和经济同步发展,促进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为企业效益增长充分发挥作用。针对目前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做好小企业财会工作谈些想法。
1.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管理要求完善以下财务制度
(1)货币资金管理。明确库存现金最高限额;支票印鉴由会计、出纳分别保管;每季度由财务负责人组织对出纳的银行存款、银行对账单、库存现金核对。每月编制收支平衡计划,必要的资金分级归口管理和分级审批制度。
(2)实物资产管理。应明确实物资产采购各环节的责任人,以及确定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方法、采购价格、货物验收、入仓手续、付款方法等制度要求;明确实物资产保管使用责任人责任制;明确实物资产盘点检查制度。
(3)销售收入管理。应建立销售合同和销售价格确定审批制度,销售开票与结算制度,仓库发货,销售退回、折扣、折让制度,以及货款回笼责任制。
(4)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管理。应明确项目投资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决策程序,付款审批以及投资过程中的监督和完成后的管理,财务反映方法等制度。
(5)成本费用管理。企业应事先确定年度成本费用开支计划和成本消耗定额,并进行季、月细化。确定成本费用分级归口管理和相应的考核责任制,每月进行成本费用考核和评价,每季进行成本费用对比分析和成本费用预测工作。
(6)会计核算政策。应分析确定坏账准备提取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残值比率,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及方法,外币折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会计政策。
(7)财会学习和岗位交流制度。企业应确定具体的财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和工作岗位交流制度,促进财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应注重区别原财会核算方法《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许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以前的“两则两制”有较大区别,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收入确认。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即“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按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取得收款权力)时确认营业收入。
(2)固定资产折旧。《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并按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按国家规定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3)资产期末价值确定。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各项资产期末价值的确定要求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成本(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账面价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账面价值)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小企业制度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企业应至少于每年末将资产成本(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可变现净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应计提资产减值(跌价)准备,确保资产价值真实性。
(4)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的内容有:坏账准备的计提,融资、投资的作价及核算方法、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方交易、资本化利息、或有事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等经济业务。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时应注意改变原按“两则两制”进行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方法。
3.在加强财会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的几项工作
(1)小企业应定期检查、总结、考核财务制度执行情况,适时修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经公司董事会等高级管理层讨论通过,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
(2)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注重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先预测和控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通报财会信息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数据核对,使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状况。
(3)财务负责人应履行经济监督职能,参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审核企业重大投资、利益分配等工作。
(4)小企业应健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定期进行实物资产盘点和债权债务函证,对账务处理经常进行自责和核对。
(5)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会队伍。
(作者单位:余杭区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