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会计软件的产生
中国会计中应用计算机在60年代开始酝酿准备,70年代末开始实施,自从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期阶段(1989年以前)
这个阶段,是国内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阶段,或者说是萌芽阶段,主要是理论研究、人才准备和部分单位的自发试验阶段。这个时期以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为主要特征,会计电算化系统基本上是以企业为单位自己或请专业人员开发设计,因此投资大、周期长且使用不稳定、维护不可靠。这时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都是针对具体的环境所进行开发的,因此专用性是比较强的。
2、会计电算化飞速发展的10年
1988年8月,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国会计学会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会计电算化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应用只有走规范化、通用化、商品化的道路,才能有较大的发展的观点。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短短几年的时间全国已涌现出上百个会计软件专业开发公司,并且出现了通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这时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始向通用化考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推动力量:首先从理论上,一些专家从传统的专用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解脱出来,开始研究和探索通用化的会计软件系统;其次,软件开发商为了迅速占领和扩大其市场,便转向开发通用性的会计软件,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其费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商业利润;再次,从会计软件的使用者来说,有许多企业或用户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不可能拿出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小组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所以便希望使用现成的通用会计软件以适合企业自己的需要,而现成的会计软件又不是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由此,通用会计软件便产生了。
二、通用会计软件的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通用性实际上是上述第二个阶段的显著特征,也是第二阶段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相对于专门为特定企业设计的优点非常明显: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在近几年的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用化会计信息系统使得系统初始变得越来越复杂。通用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比如,有的会计软件的初始化项目几乎超过了日常的业务处理项目),并且系统的部分功能不适用,企业又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从而使得有些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了抵触情绪。
其次,通用系统在软件质量水平导向和功能目标规定性上出现了偏差,系统体积较大、功能很多,近几年来,虽然软件开发平台,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越来越丰富、越方便、功能越强,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更高效地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但是这几年开发出的新版本,离用户越来越远,离开发工具越来越近,大都成了会计软件的开发工具,而不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软件,而且名曰“功能强大,使用灵活,能适应任意环境”。这种倾向,使许多用户更难适应,因为软件已不是电算化的应用软件,而是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支持的不是最终用户,而是二次开发商,或软件专业人员。这一点也导致了会计人员对功能强大的会计软件的反感。
再次,通用会计系统必然导致对软件的“面向管理,支持决策”考虑不足,致使提供的管理信息在及时性助记词对管理决策的实用性上达不到要求,只达到核算要求和事后分析的基本要求,在管理系统所需的“及时反映、信息有效”方面远未达到要求,甚至有的软件在设计时对这些根本未予考虑。应该说,通用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利于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因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需要领域的专用性。
三、解决的方法
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在设计时考虑到要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而各个具体单位的实际需要是千差万别的。要想把这些千差万别的需要统统纳入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势必造成系统体积更大、功能更多,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功能不适用,系统定义必需更抽象,系统初始化工作量更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而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的信息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说都将有一个大飞跃,更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强有力的支持。为此,笔者认为,目前尚不具备搞通用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条件,在未来的第三阶段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设计应该突破通用性的局限,走上标准化的道路。
所谓突破通用性的局限,是指在软件开发设计中不要单纯为扩大市场而片面追求提高通用性,应适当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需要。例如可依据新会计制度按十几个行业分别设计各具特色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每套系统中可以预置会计科目(分常用科目和非常用科目,后者供用户自选)、会计科目对应关系、主要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的格式、特殊业务的核算方法直至财务会计报表格式和常用管理会计报表格式、报表指标项目的解释(包括计算公式)以及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及其解释。由于服务对象比较具体,所以在软件设计中就可有针对性的完善功能而且不必设置许多无用功能,企业会计人员也不必理解许多抽象的系统初始化、系统定义概念。
所谓走上标准化的道路,是指所有软件开发公司在设计电算化系统时,应该遵守共同的标准。这里的标准是指技术标准,类似于机械电子工业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这个标准应由财政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讨论拟订,财政部颁布并强制执行,具体应该包括:信息格式标准化、功能模块标准化和功能模块小型化。
要想解决会计通用化问题,除了要制订规范化的标准外,还需要对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形式、会计过程、会计习惯、会计工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另外还要实施配套的企业改革。相信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