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中国设厂那天起,那家日资公司就一直没有从亏损的泥潭里爬出来过。它的中国合作伙伴也从来没有分到一分钱利润。但是,有一天中方突然醒过神来,他们跑到税务局要求好好查查这件事。
企业的中方人士不知道,在此之前,日方已经聘请了税务代理跟当地税务机关谈判,因为税务机关认为,这家企业采取了高报进口原材料和低报出口成品的方式,将利润转往海外的关联公司。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故事。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中国税务机关的注意。国税总局不久前下发各地的2005年反避税工作计划中,长期亏损、长期微利或跳跃性赢利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被锁定为重点对象。国税总局称,将继续推进对避税大户的全国联查工作,以避免跨国公司以复杂的关联方交易将相关利润转移到国外。
这让跨国公司的税务主管们开始更多的寻求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但是,普华永道税务合伙人庄子男在评价中国对外资企业的税收环境时,仍然用了“温和”这样的字眼。
转让定价
没有人知道这样的事情以怎样的频率发生。不过,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约翰。普兰德说,中国的外资是跨国公司驱动的,很难想象那些在财务方面经验老道的家伙们不会利用其关联公司避税,以使集团利益最大化。普兰德曾专门研究过跨国公司在英国的合法避税问题。
这也是中国税务官员的看法。深圳地税局涉外税收管理处陆权汗副处长对记者说:“避税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的避税手段通常是以关联交易转让定价的方式进行。”
“转让定价”的典型特征就是“采购和销售在国外进行”和“高进低出”。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出现亏损,利润则被转移到海外低税率的关联公司。在以来料加工作为出口主要模式的沿海城市,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以高价从海外关联公司购买原材料,经过产品加工制造后,再以低价出售给海外关联公司。
深圳国税局反避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胡炎峰说,根据深圳国税局开展汇算清缴工作的结果,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目前的亏损面接近50%.反避税调查是这个今年5月才成立的小组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它们已经锁定深圳几户具有重大嫌疑的外资企业,正在展开相关的转让定价问题调查。
深圳以OEM方式进行生产的企业占到很大的比重,在这些企业中,一类纯粹接受外单生产,企业集团则自己进行内部分工;另一类本身就是同一集团内部的母子公司或关联公司进行交易。
胡炎峰说,这样的生产结构方式为跨国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转移利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土壤。
苏州目前已经是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涉外税收占整个税收比重超过50%.苏州市国税局涉外分局的一位官员说,通过反避税,苏州最近几年补交的税款达1亿多元。最大的一个案子补交了3000多万元的税款。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至今年5月,中国已有超过52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有超过50%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国家税务总局的官员曾表示,因为外资企业避税,中国每年流失的税务为300亿元人民币。
但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方卫平教授对记者说,这个数字是根据各地报上来的数字加总而成,不是太科学。因为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避税的情况也不相同。2005年3月,厦门市国税局完成的一项研究课题认为,这方面的税收流失可能高达12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