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审计环境是指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基础。不同的审计环境将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方式、业务活动、工作程序、管理水平、领导意识等是内部审计所处的微观环境。国家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是内审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审计随着审计环境及其审计的构成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一、内部审计作业要受到审计业务具体执行的各种规范、准则、实施办法、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理解和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内部审计存在于单位或部门内部,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活动空间范围不可能超过领导人的管辖范围,其监督评价对象仅是单位内部的经济和管理活动,也不可能摆脱本单位领导的意识而独立地工作;其服务对象是部门主要领导,审计结果仅在内部产生影响,对于企业外部来讲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也仅是把内部审计结论作为参考。
二、内部审计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陋习对内部审计环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致出现个别领导不愿接受监督,认为内部审计是例行公事,可有可无。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不是出于单位自发的需要,而是迫于行政命令的压力,造成了内部审计的先天不足。内部审计往往站在国家审计的立场上,把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作为主要的审计内容,而对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事项审计较少,重监督、轻服务。其结果是工作做了不少,但从部门或单位领导的角度看,意义并不大,甚至造成有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产生反感情绪。其实,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应是政治的产物,应是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其工作首先服从于单位的总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其经营的资产获得保值增值。
三、审计技术和手段对内审工作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许多内审人员抱怨领导不重视,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审计人员素质低和审计技能的不过硬,造成了审计工作质量不高,无法引起领导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各种信息的迅速扩展,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普及应用,网络技术的不断渗透,使原有的审计技术、方法、实务、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不断规范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内审工作的需求。
总之,通过各方面努力,使内部审计由被动接受到自发设立,从处处遭到冷落到成为经营管理人员的良师益友,实现内部审计同微观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关键。这样的良性循环需要内部审计工作者、部门领导等方面共同努力以及整个审计内外环境的改善,但更主要的还是靠内部审计适应环境的变革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内部”观念。
内部审计适应形势发展,实现同微观环境的良性循环,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性质有所不同,牢固树立内部意识,实现审计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思想上解决同审计环境的相容性问题。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维护本单位的合法利益,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比较复杂,但内部审计首先应该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做好部门领导的参谋,对外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对内主要依据内部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监督和评价单位内部的各项活动,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是研究审计环境,探索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研究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根据需要及时变更审计范围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在项目安排上,不能只围绕财务收支,更主要的从管理顾问的角度上,最大限度地满足领导的需要。如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领导的需要就很迫切。另外,实现同审计环境良性循环,不仅要知道需要做什么,还应该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盲目夸大审计职能,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限制做一些自己根本做不到或根本做不好的工作,不仅对单位无益,也损害了审计的形象。
三是正确处理同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
内部审计部门是单位内部一个特殊的职能部门,它通过对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促进管理,堵塞漏洞,减少损失,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内部审计和其它职能部门,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应当讲求工作方式和方法。内部审计当然应当查错,但查错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促进,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查处错误,还应该查出原因,如果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应向领导提出改进建议;如果是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偏差和无意识的错误,就应表现出应有的理解,提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对其他部门抱着真诚服务的心态,和被审计单位友好相处,消除和减少被审计单位的对抗情绪,以有利于获得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四是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是内部审计良好的微观环境。通过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是内部审计工作者获得支持、开展工作的保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内部审计将会产生更多的需要,只有不断适应审计环境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上一篇: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