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桥塌了、楼倒了、国有资产流失了,很大部分是决策失误造成的。对此,李金华审计长在地方调研时曾指出,决策不周的危害性不亚于贪污腐败,有的远远超过贪污腐败,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和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成效,笔者认为应及时将决策审计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一、决策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决策审计是“民本审计观”的重要体现。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任何决策必须对公众负责。这就决定了国家审计伸张的是民声,维护的是民权。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推进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党政领导干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当前,一些地方盲目投资、违规担保等决策失误,每年都要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有的还屡决屡误。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还是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往往在决策时“一手遮天”,既未请专家论证,也未搞调查研究,更没有听取群众意见,为了个人仕途,忙于搞那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倘若在决策之前,广泛听取公民意见,全面加以论证,严格进行监督,就不至于出现决策上的屡屡失误。
(二)决策审计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各地发生的因决策不周,造成损失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决策连续失误,造成惊人的浪费。如某地市区内有一块空地,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有关部门不停地在这里建了拆、拆了建,最终,又用帆布围起来,里边机器穿梭,马达轰鸣。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城市建设,不论是修路、架桥,还是建商场、造绿地,建成后都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建了拆、拆了建的原因主要是当初决策缺乏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也不排除存在利益驱动或权力寻租等问题。因此,强化对决策行为的监督问责,将有力地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决策审计是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手中掌握着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支配权,对他们的经济决策进行审计,界定他们应负的责任,既是警示领导者要合理使用并节约资金、努力提高使用效益,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和化解决策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法治国家,政府投资效益如何,主要依靠公众监督和程序决策。因此,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决策审计上。只有进一步强化决策审计,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才能有效遏制“决策时拍脑袋、执行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屁股”等“三拍”现象的产生,真正建立起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避免因决策不周造成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决策审计的内容
当前,责任与权力相脱节、制度刚性与执行弹性的现象依然存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联系起来,围绕建立民主政治、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机制的要求,将决策审计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其主要内容有:
(一)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在进行决策审计时,首先需对决策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对外投资、土地出让、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存在不符合法规或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存在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而弄虚作假等问题。
(二)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在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决策过程的规范性进行监督。主要包括:
1.审查决策机制是否有效。主要审查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
2.审查决策程序是否规范。主要审查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如工程项目是否切实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或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闲置资产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公开拍卖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的程序执行。
3.审查决策方式是否民主。对重大决策事项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个人擅自决定大额资金运作(包括拆借资金、短期投融资等),特别是对外投资、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有无采取“通报”方式代替民主决策。此外,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或向社会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三)决策效果的真实性。各级审计机关在进行决策审计时,既要履行好“经济卫士”职责,也要担当起“保健医生”的角色,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贴近于干部管理工作。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加大决策效果审计,转变不装个人腰包不是大问题的观念,将决策的效益性和真实性纳入审计范围。在决策效果审计时,主要审查决策确定的各项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有无谎报决策效果,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核实决策的效果,看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否取得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此外,应重点关注“实事工程”、“政绩工程”和“试验田”等重大决策事项,主要审查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决策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审查重大决策事项的相关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如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可行性报告、对外签订的协议(合同)、集体讨论形成的会议纪要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按项目及时立卷归档等。
三、决策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决策审计的评价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由于目前在审计评价实践中,普遍存在经济责任难界定,评价标准难统一等问题。因此在决策审计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审计评价应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如在评价决策目标实现程度时,不仅要与其前期情况和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相比较,还要注意与其所在行业平均水平和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大背景进行比较,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对决策事项进行公允、客观地进行评价。
2.注意国家和上级政策对决策的影响。由于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调整因素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来说,是不可控因素,如果政策调整对决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影响较大,在对决策效果进行评价时应给予客观、真实、全面的陈述。如:对某些重大投资决策程序正常,且操作规范,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致使项目投资效益差甚至投资失败,造成损失的,则可采用写实的方法进行评价。但对审计发现的领导干部违反决策程序,擅自决定重大项目投资、对外经济担保或大额资金运作、大宗物资采购等事项,造成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的,要如实披露,明确责任。
(二)决策审计不仅要关注直接的审计效果,而且更要关注可控的社会效果。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除了向组织部门汇报审计结果外,应通过信息、专报、综合报告等载体提升审计成果,扩大审计影响。对擅自决策造成损失浪费的相关责任人,要积极利用审计建议、移送处理等手段,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促进监督体系整体合力的发挥。此外,要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完善干部管理体制方面建设性作用,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权力不明、责任不清,评价不准、追究不力等现实问题。
上一篇:透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