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6 苹果版本:8.6.96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B股公司境内外审计后净利润差异分析

来源: 陆德明、李东平 编辑: 2003/08/21 13:54:04  字体:
背景
  从1991年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上市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B股市场已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的全国性的市场。截止去年底,B股上市公司已达114家,其中28家只发行B股,86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
  为了满足境内外投资者的需求,我国B股上市公司实行双重审计和双重披露制度,即既要提供按境内会计准则编制,经国内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信息,又要提供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经境外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信息。两种信息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
  本文分析1995至2000年全部B股公司境内外审计后净利润的差异。正差异是指境外会计师审计后财务报表反映的本期净利润大于境内会计师审计后的数字,或境外会计师审计后财务报表反映的本期净损失小于境内会计师审计后的数字;负差异则相反。绝对差异是指将正负差异取绝对值后合并计算的差异,以避免正负差异相互抵销。
  全部B股公司差异
  1995年到1998年,全部B股公司境内外会计师审计后净利润差异逐渐减少。其中,绝对数差异率从1995年的33.77%下降到1998年的26.70%,净差异率也从1995年的-15.93%下降到1998年的-3.02%。其原因是负差异率从1995年的-24.85%下降到1998年的-14.86%,而正差异变化并不特别明显,一直在10%上下波动。
  1999年,全部B股公司的差异却不寻常地达到历史的峰值,负差异达到-28.33%,净差异达到-18.16%,正差异水平变化不大,为10.17%,绝对差异率则高达38.50%。换言之,尽管1998年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本身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更小,但全部B股公司报告的差异并没有如人们所愿继续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000年,全部B股公司的差异比1999年有比较大的下降,但是,与1998年相比,这种减少似乎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全部B股公司2000年的净差异率(-7.15%)虽略低于1997年(-9.12%),但远远高于1998年(-3.02%)。负差异率水平则与1998年基本持平,为-14.61%。所减少的主要是正差异项目,减少到7.46%。同时,绝对差异率虽为几年中最低的,但22.08%仍不算低。
  由此可见,1999和2000年出现的新情况,似乎不再支持B股公司净利润差异在实行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后会发生实质性下降,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接轨的结论。
  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
  与全部B股公司相比,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的净利润差异略大一些。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的净差异率和负差异率在1995到1998年期间逐年下降,分别从1995年的-17.49%和-27.26%下降到1998年的-4.01%和-17.42%。1999年的净差异率和负差异率则突然上升到-21.70%和-24.86%。到2000年则分别下降到-7.35%和-15.74%。绝对数差异率在1998年略有提高,1998年之后开始明显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24.12%。除了1999年之外,正差异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
  只发行B股的公司
  只发行B股公司的差异率要比同时发A/B股公司的差异率小得多。只发B股的公司除1997年净差异率为正之外,其他年度净差异率均为负数。除1996年净差异率比较大(-15.36%)外,其他年度都比较小。到2000年,仍有-2.01%的净差异率。
  与净差异率相比,负差异率水平较高,1996到1999年都在6%以上,其中1996年达-15.87%。这三个年度的正差异水平也较高,因而导致净差异水平相对较低。此时,只看净差异率显然会低估B股公司的净利润差异水平。到2000年负差异率降低到-2.21%。
  1996到1998年间,只发B股公司的绝对数差异率维持15%左右,但明显小于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1999年和2000年,只发B股公司绝对差异率分别下降至9.61%和2.40%。
  人们普遍认为,只发B股公司差异率低的原因是这些公司没有A股配股所受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压力。
  沪市B股公司
  沪市B股公司净利润差异一直很大。其中负差异率一直在20%以上,虽然1995年到1998年,负差异率从-46.21%下降到-29.40%,但是1999年突然升高到-51.72%,到2000仍达-20.73%。同时,正差异率一直在15%至20%间,2000年达到历史的最低点(8.62%)。由于正负差异率都比较高,绝对差异率维持在40%以上,最低的年度2000年也达29.35%。2000年净差异率虽比1999年大幅度下降,但仍达-12.12%。
  深市B股公司
  深市B股公司的差异总体上要小于沪市B股公司的差异。这与深圳较早实行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取向的会计改革有关。
  深市B股公司负差异在1996年达到最高,为-15.41%。到1998年,下降到-6.96%。类似沪市B股,深市B股公司1999年的负差异率水平上升到-14.71%。到2000年仍存在-4.26%的差异,但仅相当同期沪市B股公司的1/5.深市B股公司的正差异则从1997年之后开始下降。1997年的正差异为11.17%,到1999年下降到6.64%,2000年的正差异仅为2.55%。这仍然远远低于沪市B股公司的正差异水平。
  综合正负差异的影响,2000年的绝对差异率为6.80%,相当于前4个年度的1/3左右。净差异率则在1996年之后显著下降,但1999年则显著上升,达-8.07%,2000年的净差异率又降为-1.71%。
  全部B股公司净利润差异之影响因素分析
  (一)全部B股公司绝对差异之影响因素分析从表2可知,坏帐准备一直是影响全部B股公司绝对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影响较大的因素还有存货损失准备、权益法运用、费用确认和资本化等。
  (二)全部B股公司净差异之影响因素分析对净差异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也一直是坏帐准备,此外,存货损失准备、固定资产损失准备、以及费用确认与资本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很大。但是,由于正负差异相互抵消,待摊递延和无形资产、收入确认、合并差异等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改进、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提高和监管水平的提高,我国B股公司境内外审计后净利润差异有所降低,但差异水平仍不低。相对而言,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差异率比只发行B股的公司高,沪市B股公司的差异率也高于深市B股公司。
  2、随着四项损失准备政策的出台,这些项目的影响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一些没有硬性规定(如固定资产损失准备)或者难于硬性规定的项目(如费用确认与资本化、待摊递延项目)的影响在扩大。这在表面上体现为会计准则的差别,实质上体现的是境内外审计的不同思路。境内会计师主要是依照会计准则进行审计,对于准则没有明确的领域或者要依靠更多职业判断的项目,往往不够谨慎或难以顶住客户的压力。相反,国际会计师虽然是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进行审计的,但更注重风险,更谨慎。结果,境外会计师审计后的净利润常常低于境内会计师审计后的净利润。
  3、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我们需要从如下方面努力:(1)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的准则的差异;(2)进一步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判断力和识别风险的能力;(3)纠正可能诱导利润操纵的证券市场政策。
  对本文分析的两点说明
  1、从会计准则的角度,我国B股公司境内外审计后净利润差异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准则本身导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准则执行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差异。在本文中,这两方面的因素没有分开,是综合在一起的。
  2、本文分析所涉及的年份中,国家颁布新的会计政策时,要求企业对某些项目作追溯调整,从而对以前年度的财务信息产生影响。但本文分析所用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当年公布的年报,并未考虑以后年度对以前年度数据所作的追溯调整。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