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审计计划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来源: 陈莉 邹晶 编辑: 2006/11/10 10:18:54  字体:

  摘  要:目前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在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加强和改进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不仅是国家审计有效履行监督职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首要环节,也成为影响国家审计管理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着手,指出现行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型管理模式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审计计划;管理;模式

  1 引言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第十四条提出: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重点之一就是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实现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化,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构建中国特色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使中国审计融入世界现代审计的行列,是我国审计管理亟待解决和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2 当前我国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审计计划随意性较大, 审计计划的安排缺乏长远性、科学性。一些审计机关制定年度计划前,在经济工作宏观角度考虑不够,也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计划的重点不突出,落实计划的措施和目标、要求不明确。表现在临时“拍脑袋”现象比较严重,计划编制时间晚,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计划的编制缺乏科学性等;而且审计计划编制中也存在“重年度计划轻中长期计划”的问题。

  2.2审计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能力低。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改善内部管理,扩大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建立综合的被审计对象信息资料,并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目前,审计机关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积累能力不高,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执法水平、政策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性质相同事项的定性、处理,不同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

  2.3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不匹配,管理难度大。审计署每年下发的审计计划都是围绕项目来进行的,而审计项目如何分类一直是困扰审计机关多年的一个难题,由于分类标准不明,有的一个被审计单位称一项,有的同一性质的称一项有的一个检查事项为一项,有的一个大行业为一项而且各年间、各业务部门间分类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与事实不符的假象,导致反映审计成果的统计信息与审计计划严重脱节,难以匹配,使得以项目完成为基础的统计数据无法反映当年真实的审计情况。

  3 构建新型的审计计划管理管理模式

  3.1 改进计划编制工作

  3.1.1注重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至关重要。科学地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是保证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在审计计划制定之前,审计机关应该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关心的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审计立项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

  3.1.2建立中长期审计计划体系。建议建立起时间上连续的审计计划体系,即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长期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和年度审计计划三者结合的计划体系。具体设想如下:制定7年期长期审计计划、3年期的中期审计计划和年度审计计划。以长期审计计划为导向,中期审计计划为基础,年度审计计划为核心。中长期计划有利于克服计划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临时性,有利于审计机关对国家审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综合规划,全面履行审计法定职责。

  3.1.4建议审计计划采用滚动编制的方法。所谓滚动计划法,就是把计划的时间向前延伸,使短、中、长期计划在时间上紧密地连贯起来。编制滚动审计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对所有审计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分别确定各审计对象的审计频率,在此基础上,由审计机构最高决策部门制定出滚动式的期间计划,并依据滚动计划来编制短期计划。一般做法是:先确定计划周期,然后制定周期计划,在该周期计划执行完一年或两年后,再对执行情况作一次分析和估计,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周期的计划,从而使两个周期的计划紧密衔接,出现问题及时矫正。采用滚动式的编制方法,把计划的时间向前延伸,不仅可以为年度审计计划提供有效的编制依据,而且使短中长期计划在时间上紧密地连贯起来,因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量不配比的问题,同时变短期临时安排项目为长期规划,有目的地安排项目,最终达到审计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3.2 有效执行审计计划,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

  执行审计计划过程中,积极进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为了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该持续与上级就审计的情况进行沟通。沟通的频率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目标、重点和内容、审计时间安排和人员配置是否适当,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目标执行审计任务。已经确定出的审计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审计机关在年度中期视情况对审计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一旦在审计中发现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甚至可能因此停止对该项目的审计。

  3.3 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估制度

  3.3.1对审计计划进行定期报告和检查。计划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和情况,这不是指随时注意计划执行中的所有细节,而是寻找关键目标控制因素,并将其具体化,通过控制关键点,控制全局。一般而言,一个项目的关键控制点应当是数量、质量、时间与成本。是否按预定审计目标开展工作?资财分配是否有效?工作进度是否合理?审计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加强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协调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标准报告模式、录像、总结等定期反馈有关情况或到现场进行检查。

  3.3.2制定项目评估标准及奖惩措施,即确定客观的、相关的、适当的、可控的、可测的绩效标准,并对违反计划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理。具体包括:项目目标准确性、项目执行调整情况、项目质量测评、项目审计成果评价等。可借鉴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中的部分指标,结合计划管理的特点,采取分项打分的方式对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效率、效果和效益进行测试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3.3.3将计划信息与统计信息进行有效衔接。通过把计划中制定的指标与所取得结果的信息数据结合在一起,来了解审计情况和分析改进方向。报送反馈信息时,变以项目为中心为以结果为导向的统计方式,建立条块相结合的两套报表报送体系。在条条上以考核为目标,要求各内部单位和下级单位按时报送涵盖所有工作情况的报表,在块块上以项目执行结果为目标,以计划执行部门为单位向计划管理部门报送计划完成情况表。统计报表要注意统计分析项目的设置,要从审计业务实际及管理需要出发,以能及时反映审计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果为目标,体现完整、及时、透明、易解、可比、重要、平衡的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时的统计指标,做到兼顾需要与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英来。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5(6)

  [2] 肖菲等。提升计划管理水平之我见。中国审计。2005(21)

  [3] 张益民等。政府审计计划管理初探。审计月刊。2005(6)

  [4] 廖洪等。审计计划管理模式重塑。审计研究。2005(6)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