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浅析高校绩效审计

来源: 湖南湘潭大学审计处·韦小泉 编辑: 2006/02/23 00:00:00  字体:

  在高校教育资金相对不足的同时,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因此,应积极开展高校绩效审计,促进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一、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

  高校的活动和企业以及行政部门的活动有所不同,高校是运用财政投入和自身筹集的经费来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达到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的目的, 即高校以师资力量、校内设施、教学经费等进行投入,从而培养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产出一定的科研成果。高校办学的效益性体现在: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产出的效果性。在投入上,表现为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物质资源,是否恰当配备教师及管理人员;在管理上,表现为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办学机制是否灵活实用,管理手段是否先进、高效等;在效果上,表现为是否培养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高等学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社会效益,这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主要区别之一。

  高校绩效审计是衡量高校内部各个资源占用部门的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学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

  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

  1、模糊性。高校从事的是非物质生产活动,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所显示出的效益很难从数量上进行全面概括,例如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在“德”的方面进行衡量,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做出数量上绩效评价是有困难的,只能根据客观情况从主观上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评价,因而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因此审计标准也只能是模糊的。

  2、长远性。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它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效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的时间很长久,所以高校活动的效益具有长远性,其审计标准也应立足于长远。

  3、宏观性和间接性。高等学校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它所提供的劳动成果(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其产生的效益将在很大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同时产生的效益并不能全部在高校范围内直接反映出来,有相当一部分效益以潜在的、转换的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因此,只有立足于宏观和间接效益的标准,方能对高校的效益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二、考核高校绩效的主要指标

  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是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地进行分析,客观反映学校财务的全面状况的需要。

  (一)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的基本指标

  如经费自给率是用来衡量学校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预算收支完成率是用来衡量学校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实际完成的程度;资产负债率是用来衡量学校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l00%

  收入预算完成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年收入预算数× l00%

  支出预算完成率=(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本年支出预算数×l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l00%

  (二)反映学校经济实力的指标

  国家经费拨款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国家经费拨款/总经费收入×l00%

  国家经费拨款仅指财政拨款数,国家拨款是学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反映国家对高校办学的支持程度,是学校财务实力的首要指标。

  总经费收入=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拨款+学费收入+教育服务收入+科研服务收入+其他服务收入+捐款收入+投资收入+所属机构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自筹经费收入=学费收入+教育服务收入+科研服务收入+其他服务收入+捐款收入+投资收入+所属机构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自筹经费收入/总经费收入× l00%

  学校自筹经费反映了高校多渠道集资办学的规模和效益。一般情况下,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且比率越高,反映该校办学效益越好。

  自筹经费增长率=(本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 l00%

  这一指标反映学校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这一指标越大,说明学校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这一指标从动态角度反映学校在自筹资金方面的努力程度和状况,在纵向或与其他院校相比之下,反映学校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自筹经费增长率越高,反映该校办学效益越好。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 ×l00%

  这个指标用于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也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支出结构、支出质量。

  (三) 衡量投入经济性的指标

  1、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这个指标综合反映国家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数额。与全国同类院校相比较,经费开支较少的院校,说明该校经济效益好。一个学校如果当年比上一年节约,就说明提高了经济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2、反映经费内部结构的有关指标。

  人员经费与经费总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经费总支出×100%

  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率=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教育事业费实际支出×100%

  教学业务费比率=教学业务费支出/公务费支出×100%

  人员经费比=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100%

  预算内外收入比=预算内总收入/预算外总收入×100%.

  人员经费包括在教育事业费和科学事业费中支出的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助学金和物价补贴等费用;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在经费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比例越高, 公用经费必然少,不利于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因此人员经费支出在全部经费支出中的比重应越小越好;当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比大于1时,说明人员有超编现象。一般情况下,人员经费应控制在45%以内,公务费、业务费占25%左右,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占25%左右,图书资料费占5%.

  教学业务费与公务费之比较,越大越好;预算内外收入比,反映学校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后,充分发掘人力、物力、财力的潜力情况,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学校取得的预算外收入越多,有利于补充教育事业费的不足。

  3、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师生比=学生人数(折合年平均数)/教师人数(年平均数)

  师生比例不能过高,师资严重不足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不能过低,否则会人浮于事。根据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999]10号文,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全国高等学校平均师生比为1∶14左右。

  教师占全校职工的比重=教师人数(年平均数)/教职工人数(年平均数)

  该指标是衡量学校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比例越低,反映学校非教学人员越多,学校社会化程度越低。

  4、物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

  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

  图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

  房屋使用效率=教学用房面积/房屋总面积

  人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末职工数

  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固定资产总数/在校学生总数

  教学实验开出率=已开实验项目/应开实验项目

  每个学生年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在校学生数

  每个学生平均图书资料在册数=学校年末公共图书总册数/年末在校学生数

  年末学生人均占用房屋建筑面积=年末房屋建筑面积/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通过考核这一系列指标,可以了解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潜的可能性,促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资源。

  (四)衡量产出效果的总量指标

  1、教育投资利用效率。设定教育投资利用效率为P,在校学生平均数为W,用于培养学生的总费用为C,学生质量系数为K,计算公式为:P= (K×W)/C

  应用这个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校学生平均总数可按下列计算:

  W=年初学生人数2/3+年末学生人数1/3

  第二,由于经费支出数中的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是根据学校当年实际情况安排使用的,若全部计入当年学生的培养成本中,就不能反映当年培养学生的实际成本,为能科学的对比考核各年的学生培养成本,培养学生的总费用应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扣除当年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和其他资金来源培养学生的费用组成;第三,学生质量系K可从两种途径求得:一是根据学校对学生德、智、体进行考核,按百分制计分,以评定的平均值除以100为质量系数K;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毕业生跟踪抽样调查,再按百分制综合评分。指标P综合反映了每万元投资培养合格人才的数量。但在实际计算中将会遇到目前会计核算制度和学生质量评估方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令K=1.

  成才率=优、良、及格以上的学生人数/当年全部学生总人数×100%

  2、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 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是检查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但有一部分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研究,是为科技本身或者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服务的,在近期生产领域不易实现成果的价值,因此只能用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来间接考核经济效益。其指标分为两种:

  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实现的价值/研制成果投入的价值×100%

  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

  3、高校的社会效益指标。高校作为社会单元中的一部分,自身也必须不停地发展、完善、壮大,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在进行投资,培养人才、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评价其自身的社会效益的指标为:

  高校社会效益=高校新增加的价值/高校投入资金

  高校作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组织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来自国家的“经济杠杆”的管理。抓管理、讲效益,建立与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高校办学的方向,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促进高校完善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多方位的审计监督,为学校的管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但要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更要加强对高校经营和管理绩效的审计,降低投入、提高产出,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