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已开始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这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定位、审计方法、审计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审计工作,不仅要转变审计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更要在审计实践中转变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管理模式,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规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与时俱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一、强化三种意识,更新审计理念
李金华审计长指出,所谓审计创新,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审计创新包括审计理论创新、审计体制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以及审计管理创新等。其核心是审计观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因此,我认为要实现审计创新审计人员必须强化三种意识:
1.强化创新意识。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我们要不断转变审计观,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做到立足微观监督,着眼宏观服务。在推行行之有效的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努力改进审计工作模式,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推进审计结果公告。要整合审计力量,解决审计任务日趋繁重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2.强化责任意识。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敏感性高,审计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既要对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负责,又要对审计机关和自己负责。必须把问题查深、查透;对应当进行处理、处罚的问题,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对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的新问题、新情况,一定要查清来龙去脉,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并进行理性的分析。
3.强化风险意识。由于受审计权限、审计手段的局限和审计项目多、任务重、审计人员少、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有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审计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具体地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严格按《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进行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二是科学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认真评估审计风险。把该查的事项查深查透,以减少重大审计风险。三是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底稿,记好审计日记,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记录与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有关的所有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提高三种能力,转变工作重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审计工作也处于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转型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惟一的选择就是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我加压、自主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三种能力。
1.提高服务大局能力。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正由直接管理转向以加强宏观调控为主的间接管理。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但不是唯一的职能,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也日益显现出来。审计机关要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谋士”作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找准审计工作与加快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反馈动态信息,揭示影响经济发展中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预警性的问题,探求成因,寻求对策,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宏观层面发挥好宏观决策的“谋士”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2.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在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审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和执法部门,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执法水平、执法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关系到党的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审计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审计署1至6号令规定的程序实施审计,做到程序合法。对审计查明问题的处理坚持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审计复核制度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等内控措施,加强对审计组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审计质量检查,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3.提高抓重点审计的能力。一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被审计单位都要进行全面监控,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做到不留死角。二是突出重点,揭示规律。从事关国民经济运行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宏观调控,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入手,突出抓好重要项目、重点资金、重大问题的审计。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从各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科学确定审计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三种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审计创新需要培养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和培训模式,要建立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和培训模式,用新的方式,新的观念,全方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改革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教研结合,学研结合,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水平的审计人才。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践证明,人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形势的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已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审计机关的现状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人员结构不尽人意,存在“业务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繁重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人员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审计人员常年奔波在审计一线,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干多于思,没时间去培训、学习、总结和提高。因此,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激活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审计机关必须把建设学习型机关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措施鼓励审计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称考评和学历教育,完善中高级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机制,努力创造形成一支以中高级审计师为骨干的审计专业队伍。
2.建立审计方法创新机制。当前,我们要以审计信息化为中心,不断推进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通过引进、推广审计软件,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步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局域网建设,提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库建设,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努力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技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培养出一批能够对审计工作起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业务骨干。通过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促进审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建立和谐审计机关机制。构建和谐审计机关就是在一定机制作用下,单位与环境相互融洽、单位与单位相互配合、人与单位相互依存、人与人相互友爱。和谐审计机关的建设要体现“公正、秩序、友爱、活力”。有公正才有和谐,构建和谐机关,首要的因素应该是公正。审计机关的正气具体就是遵纪爱岗、敢于工作、公平公正、是非分明。维护秩序,靠的是规章制度和人的素质。和谐审计机关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我们的审计干部养成遵纪守法、按规矩做事的习惯,对于建立良好的机关秩序,促进和谐的形成十分重要。和谐,需要我们审计干部职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相互信任,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集体温暖。审计机关要充满活力,一方面是干部职工要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知识和办事能力,努力构建学习型机关;另一方面是领导要关心下属,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引领他们不断进步,实现其人生价值。
四、加强三种管理,改进管理模式
1.加强审计监督管理。一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深化对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从源头上制止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评价,为组织、纪检部门及司法机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三是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当前要特别关注重大基建投资、重大土地出让以及重大运用外资等项目,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审计。“三农”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事关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关注这些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切实加强对这些资金的审计,保证党的利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2.加强以法治审管理。审计机关要通过制度来协调工作关系,规范审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而不死,严而有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构建一个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努力做到“三个抓好”:一是抓好审计机关内部的制度建设,通过内部制度的建立健全,推进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二是抓好审计准则的学习和运用,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努力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三是抓好审计执法行为和审计程序的规范化工作,加强三级复核和公文审批制度,明确责任,防范风险。
3.加强沟通协调管理。审计工作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没有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没有科室间的沟通协调,做好工作的难度就会很大。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审计;要与被审计单位建立日常联络机制,信息共享,通过日常沟通交流,帮助被审计单位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于未然;机关内部领导与领导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产生问题和分歧时要通过沟通来达成共识、消除隔阂,要努力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沟通不猜疑、多谦让不争功、多宽容不挑剔、不为个人得失论长短、不为己利争高低。
上一篇:审计询问要念好“五字经”
下一篇: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