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针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写作形式存在专业化程度强、理解难度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学生实验,初步测试和评价了公司年报对于投资者的可理解性水平,并对提高年报可理解性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可理解性 完形填空测试 会计术语 多层次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FASB.中文版1992)信息要具备决策有用性,在用户层面上须具备可理解性;在决策层面上须具备可靠性和相关性。可理解性是“信息有用”的前提条件,使用者所不能理解的信息也就无所谓可靠性和相关性。可理解性是反映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年报是投资者了解公司情况、制订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工具。投资者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年报所承载的信息,对资本市场中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直接影响。但是,在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研究方面,纵观我国以往的相关文献,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可靠性或相关性展开研究工作,而涉及可理解性的研究却尚付阙如。
西方国家学者通过研究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年报对于多数信息使用者不具备可理解性。如果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在我国也成立,那么推行年报通俗化就将成为大势所趋了。所以,本文选定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试图评价公司年报对于投资者的可理解性水平,并初步探讨提高公司年报可理解性的几个途径。
二、文献回顾
关于投资者是否能够理解公司年报,西方学者已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上个世纪70-90年代。各国学者所得出的结论惊人地一致:年报信息的理解难度超越了信息使用群体的认知能力。
“几乎是毫无例外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所有研究都确证了同一个结论:年报基本属于‘难’或非常难的情况”。(Courtis,1998)“要读懂上市公司年报,至少需要大学本科以上的教育程度,而多数人达不到这一水平”。(Jones,& Shoemaker,1994)“美国成年人口中只有不到20%的人达到了相当的教育水准,能够理解财务报表附注中86%的信息内容。”(Smith&Tafller,1992)Still(1972)系统评价了50家英国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其中77%的年报理解难度,超过了80.7%的成年人的能力范围。Heath和Phelps(1984)分析了财富500强中的20家公司年报,发现至少有50%的股东对年报内容的理解有困难。但一些经济期刊倒比年报好读得多。Courties(1986)分析了加拿大65份公司年报,发现这些年报对应于具备大学教育程度读者的理解水平。他根据加拿大国民的教育水准推算认为,只有44%的投资人和8%的成年人能够达到完全理解年报的要求。Jones(1988)对某公司1952至1985年的年报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32份年报中有20份是非常难读的,9份比较难读,3份属于一般难度。他认为只有一半的公众具备可以理解年报的教育水准。Simth和Taffler(1992)探讨了不同专业层次的信息使用者理解效果的不同。他们请大学四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参加了66家样本公司年报的完形填空测试①。
Simth和Taffler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会计从业人员才刚刚达到理解样本年报的水平,而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读懂年报所要求的理解水平之间差距就很大,这说明年报的理解难度过高。
三、上市公司年报可理解性的测试
(一)学生实验设计
评判年报的可理解性不可能脱离年报读者的参与。借鉴Simth和Taffler(1992)的研究方法,本文设计了由会计专业学生参与的完形填空测试,目的是评价我国公司年报对于各层次信息使用者的可理解性。
1.完形填空测试的基本原理
完形填空测试(Cloze)是由Wilson L.Taylor于1953年提出的专门用于信息理解测试的一种方法。
完形填空测试的基本思路是:从文章中截选样本,样本长度应在150字至300字为宜。在截取的样本中,每隔5个词删去一词,代之以标准长度的空格。将删节后的内容交给读者,要求读者填写还原。正确填空的百分比越高,表明文章对于目标读者越易于理解。
Bormuth(1968)为完形填空测试建立了一个可理解性的评判标准:教学用材料的完形填空分值应达到44%,独立阅读用材料的完形填空分值应达到57%,说明该文对读者是可理解的(Jones,1997)。上市公司年报属于投资者需独立阅读的材料,应适用于57%的理解标准。
2.投资者分层
上市公司年报的信息使用者为数众多,不同投资者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为了更加细致地评价公司年报对于我国投资者的可理解性,在本文中,投资者按照专业程度细分为三个层次:(1)专业人士,指既受过财会专业训练又从事过会计实务工作的人;(2)半专业人士,指有过会计工作经验或学习过财会知识的人;(3)非专业人士,指既未从事过会计工作又未受过财会专业训练的人。根据一般经验,专业人士理解年报不应有大的困难,否则,年报就没有人能够使用了。而且Simth和Tafller(1992)的研究也已证实过专业人士是可以理解上市公司年报的。年报可理解性研究的重点,应是探讨对于半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可理解性。所以在本文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将只对专业水平相当于半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学生进行年报的完形填空测试。
3.确定实验参与者
本文将实验选择大学会计系在校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作为完形填空测试的实验参与者(以下分别简称“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基本上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可以代表投资者中的非专业人士。大四学生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的学习,但尚未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可以代表半专业人士。根据以往的研究,会计职业界人士的理解能力一般要高于大四学生,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Simth和Taffler(1992)所做的完形填空测试中,会计从业人士和会计专业大四学生对同一组年报的完形填空分值分别为57.7和48,从业人士比大学生高出约20%。同样道理,从事多年股票投资的半专业投资者或非专业投资者,对年报的理解能力也会或多或少地高于大四学生或大一学生。本文后面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中将适当地考虑这一情况。
本文抽取测试的年报共60份,盈利和亏损的年报样本各占一半,这样可以尽可能消除业绩对年报编制的影响。在每份年报的董事会报告中截取约250字内容组成类似的段落②,每隔5词删除一词,要求学生填写。测试时,每份年报由两名大一学生各自填空,年报填空后的结果与原文对比,将各自填对的空格数记录下来。然后,将两名学生的填空结果进行平均,以减低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用每份年报的正确填空平均数除以年报样本的全部空格数,得出大一学生对该年报完形填空测试的分值。同理,对大四学生进行同一样本年报的完形填空测试,得出大四学生对该年报完形填空测试的分值。
(二)提出假设
按照Bormuth对可理解性的评判标准,如果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结果高于57%,则说明年报对于被测试人是可理解的,反之,则是不可理解的。结合西方学者以往的研究成果(年报对于投资者是不可理解的),提出假设1和假设2:
H1 会计专业大一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低于57%。
H2会计专业大四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低于57%。
另外,公司年报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较强,而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明显优于大一学生。因此,大四学生对年报的完形填空测试结果也应好于大一学生。由此提出假设3:
H3会计专业大四级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高于大一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
(三)学生实验结论
将大一学生的测试结果39%与Bormuth的“57%”标准相比,相差太远。单个样本T检验高度显著,因此接受假设1,大一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低于57%,表明大一学生不能理解公司年报。大四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均值55%与Bormuth的独立阅读材料所要求的“57%‘’标准接近。经过单个样本的T检验,未发现大四学生对年报的完形填空测试均值与57%存在显著差异,不能接受假设2.因此可以理解为,会计专业大四学生的理解能力接近于年报的理解难度。
对同一年报样本,大四学生和大一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之差的均值为16%,远大于0,说明大四学生的测试分值要高,符合我们的假设方向。再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其统计重要性水平为高度显著。
所以接受假设3,即大四学生比大一学生对年报的理解程度更好。
(四)结论分析
大四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均值与Bormuth所要求的“57%”标准非常接近,统计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另外,考虑到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比在校学生对公司信息的兴趣浓厚得多,经验也更加丰富③,半专业投资者比大四学生的理解能力会稍稍偏高。综合大四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结果和半专业投资者的客观情况,本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报接近于半专业人士的理解水平。
大一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与57%相差很远,且统计差异显著,说明年报对于大一学生所代表的非专业投资者来说,理解难度过高。即使考虑到市场上投资人的实际理解水平略高于在校学生这一因素,对研究结果也不会产生本质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对于非专业人士是不可理解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非专业投资者对年报的理解困难,我们再以教学用材料所适用的44%标准来考察。
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大一学生完形填空测试均值仍低于44%,T检验的统计重要性水平为0.01.这说明,即使是非专业投资者在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也不能够达到理解年报内容的要求。
通过比较大四学生与大一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分值,大四学生对年报的理解力远远高于大一学生。大四学生与大一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于专业知识的多少。由此可推论:非专业投资者对年报的阅读障碍主要表现在年报的专业性上。大量会计专业术语的运用,是非专业投资者不能理解公司年报的直接原因。
总之,本文通过学生实验所获得的最后结论是:我国当前的上市公司年报接近于半专业投资者的理解能力,但对于非专业投资者则是不可理解的。如何提高年报对于非专业投资者的可理解性水平,是公司报告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提高公司年报可理解性的途径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是非专业人士。本文的学生实验已经证实,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是不可理解的。非专业人士理解年报的最大障碍是年报的专业性过强,会计术语过多。但要摒弃专业化年报,代之以“白话”式的通俗年报,似乎也不现实。因为年报是以财务会计资料为主,财务会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术语运用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上市公司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用会计术语描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比一般语言更加准确、简练。作者认为,要提高年报的可理解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是从“专业化,,的极端走向”通俗化“的极端,而是应采取多种形式,在专业化年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层次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对年报的专业性水平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式。
(一)提供专业化年报,对其中的会计术语加注解释
提供专业化年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含量及其准确性,需要考虑的只是要在信息的可理解性方面加以补偿。对年报中的会计术语进行定义或解释,可以大大降低年报对于非专业投资者的理解难度。
目前我国的法规制定机构已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中的第十九条规定,“公司应当对半年度报告中投资者理解有障碍及有特定含义的会计术语做出解释。”这一规定说明,政策制定机构已经确认了会计术语对信息使用者可能造成的影响。但是该文件中并未说明哪些会计术语需要解释以及怎样解释。
西方一些学者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Lee和Tweedie(1977)提出,不仅会计术语与日常生活用语之间存在理解差异,而且‘’投资者对不同类型会计术语的理解能力也不相同。“Dupree (1985)更是创造性地将会计术语分为技术性术语和描述性术语。其中,技术性术语是指在专业文献中所应用的专业词汇;描述性术语是指用日常生活用语来描述的专业词汇。例如,”未实现收入“就是技术性术语;”顾客预付款,,则属于描述性术语。后者明显较前者易于理解。Dupre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技术性术语的偏好随专业性水平的下降而递减,对描述性术语的支持程度随专业性水平的下降而上升。也就是说,越是会计专业水平高的读者,越是希望年报中使用简洁有效的会计术语;而越是会计专业水平低的读者,越是希望年报中多使用一些描述性词汇。
作者认为,在我国也可以根据理解难度对会计术语进行分类。全部会计术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会计术语,如收入、费用等;第二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遇到的,但多数成年人都能够从字面上大致了解其含义的会计术语,如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等;第三类,是日常生活中极少出现,且单纯从字面上无法了解其含义的会计术语,如公积金、递延款项、流动比率等。如果能够建立起会计术语的理解难度分类词汇表,我们就可以在年报中更准确地把握会计术语的运用:凡是属于最高等级的会计术语均应在年报末尾提供解释,并且在解释过程中不能再出现同类别的术语,只使用非会计术语或低等级的会计术语。这样既不影响年报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人士对年报信息的利用。
(二)以专业化年报为蓝本,同时提供专业化和简化型年报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要使年报信息顺畅地传递给投资者,就必须达到信息的理解难度与投资者理解能力之间的平衡。调整年报中会计术语的使用方式,实质上就是在理解难度和理解能力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平衡点只能有一个。我国投资者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即使按照投资者的平均理解能力提供年报,也很难达到多数人满意。为了解决投资者理解能力与年报全文理解难度的矛盾,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投资者按照专业水平分为若干层次,为每一层次的投资者提供一份与其专业理解能力相适应的公司年报,尝试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年度报告体系。这种多层次的报告体系可以同时兼顾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1、年报全文。高度专业化的年报全文构成公司多层次年度报告体系的基础。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年报是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信息披露方法。年报中的内容和格式多由法律法规所规范,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年报所使用的语言准确、简练是最适用于专业人士的公司信息披露形式。
2、年报摘要。在年报全文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采用对应于各专业水平人群的多层次简化型年报。美国SEC就曾于1987年允许公司同时编制两套报告,一套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编制的报告全文,另一套是大量浓缩过的由会计报表和财务评论组成的简化型报告。简化型报告虽然在报告内容上有所损失,但是公司信息的可理解性得以提高。美国财务经理基金会评论说,“简化年报……能够保持相对的全面性……简化的报告将成为向年报的平均使用者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陈少华,1998)
目前在很多国家通行的简化型年报形式是年报摘要。对比我国公司年报全文和年报摘要,可以发现年报摘要简化的重点在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也就是非专业投资者最难理解的部分。其次是关于董事、监事个人资料、监事会报告等重要性略低的项目,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短期内较少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而可理解性相对较强、可以辅助非专业投资者了解公司概况的董事会报告则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可见。
简化型报告的基本思路是:缩减理解难度最大的内容和投资决策并不急需的内容,突出重点信息。所以。
公司年报全文是多层次报告体系的基石,年报摘要是建立在年报基础之上的次一级表现形式,至于在“摘要”以下是否还要有更多层次的简化型报告,或者要设计几个层次的简化型报告,应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最终的取舍标准。过多层次的报告体系,尽管有利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但也会导致信息成本的上升,如报告编制成本、审计费用、可能发生的诉讼等。
(三)对主要财务指标采取图示法,作为投资者理解年报的辅助措施
国内和国外都有学者提出过以图示法体现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借助各种形式的图形,投资者可以迅速判断出公司当前的大致经营状况。
1.公司脸谱图(smith,1986)。以人脸的简单线条来表示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个方面。例如。以眉毛的倾斜角度代表公司资产的流动性,以眼睛的大小代表公司的杠杆运用水平,以耳朵的大小判断资产增值,以鼻子长短表示营运资本的多少,以嘴形是笑是哭判断盈利与否,以脸的大小判断资产周转的速度。总之,如果公司的脸谱图充满笑容,且五官较大,公司总体情况就好;相反,如果它面带愁容,形象猥琐,公司必然是处于危机之中。
2.雷达图(马英麟等,1995)。以一点为圆心,画三个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依次递增。而后从圆心引出若干直线,分别代表各项财务指标。各直线与外圆的交点代表各项指标的最佳值,与中圆的交点代表各项指标的标准值,与内圆的交点代表各项指标的下限。绘图时,将各项财务指标的实际值按比例绘制于各条直线之上,再将所有代表实际值的点连接起来,所得出的多边形就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了。多边形的面积越大,表示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越好。
公司脸谱图和雷达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多维地表现公司数据。不论是公司脸谱图还是雷达图,在选取的财务指标以及对应的图示部位确定之后,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如果法规制定部门能够对这些指标和图示部位进行规范,那么不同公司的图示之间就具备了可比性。图示法尽管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做出了最大的让步,但对于那些对会计“目不识丁”的投资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
①完形填空测试的原理参见本文第三部分。
②抽取的董事会报告内容为“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和“经营情况”,因为这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年报文字内容,也是西方学者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样本抽取对象。
③根据大众传播学理论,兴趣和经验可以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陈少华。1998.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199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马英麟、王俊生、肖镜元。1995.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研究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