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经营者理财的八大矛盾及其协调

来源: 会计研究·汤谷良 李苹莉 编辑: 2002/05/01 10:16:50  字体:
    经营者财务是企业财务的精髓。它主要着眼于长期战略性财务决策与财务协调。从操作性的角度分析,应该明确长期战略性财务决策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经营者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财务协调。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我们认为,经营者理财主要应该关注对下列八大矛盾性问题的思考。

  一、会计利润与财务实力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经济效益的提高应该表现为利润的增加和财务实力的增加。在多数情况下,两者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利润尤其是会计账面利润与财务实力(主要体现在现金流转规模与速度)又存在彼此消长的关系,原因是复杂的。第一,会计上的利润概念是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上的现金流转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前提。按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应税利润也遵循权责发生制,对以非现金销售为主的企业来说,会计利润的增加有可能减低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第二,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折旧政策、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开办费的处置办法,会计稳健性的利用程度都会导致企业会计利润的金额与现金流量的规模朝反向变化。第三,不少企业通过股权置换、资产重组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可能致使会计利润的提高,但是如果不能产生更多的现金流量,可能因为增加会计利润要多纳税与多分配利润而降低财务实力。对会计利润和财务实力两者的权衡,会使经营者处于两难境地,经营者应该考虑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有关市场环境等因素作出选择。 

  二、企业投资经营定位:一业为主与多样化经营的选择 

  投资的基本议题是收益与风险的均衡。在投资理论与投资运作实践中存在着注重追求最佳效益的“规模投资”或“主业经营”和注重分散风险的“多样化投资经营”两种投资定位战略设计。在不同的投资战略下,我国企业在投资定位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一业为主,零售为本、兼营其他投资发展的方针”(参见《中国证券报》1994年3月24日,第十四版)。这是一个坚持主业经营,追求规模效益的例子。三九集团坚持多元化、多产业的发展方针,形成拥有制药、农业、汽车、食品、酒、旅游、商业、房地产等八大产业的跨国集团。(参见《经济日报》1996年3月9日第四版)。可以说这是多元化投资、综合经营的范例。 

  企业各种不同的投资策略到底孰优孰劣,难下结论。但事实上,不少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经营,其效果主营业务弱化、淡化和泛化。理由是“多元化”投资经营策略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扩大企业投资领域来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但是其众多的弊病是不容否定的:(1)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在多种产业、多个项目上, 造成企业资金分散,必然削弱企业主营业务。而从财务分析上看,现在投资者大都十分看重企业的主营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并把它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2)不同的行业,投资性质、 管理模式不完全一致,多样化投资,管理难度加大。总之,多样化投资经营完全可能不仅不能弱化投资风险,反而使投资风险加剧。(3)多元化投资经营后,企业将面临各个不同行业的不同市场状况,将会受到自身知识、经验、信息等的种种约束,这使得企业难对其经营状况作一个准确的预测和判断,相应增加了经营的难度。

  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运作充分表明,坚持追求主业经营和投资规模效益的投资战略,能在企业内引起成本降低从而收益增加,提高投资的边际收益率。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合资引进,无论是宏观计划还是微观经营,在投资战略上都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摆脱蜂拥而上,遍地开花,规模偏小、效益低下的局面。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特别提倡主业经营和规模投资,但不是一概地完全否定“多元化”策略,例如国外不少成功的企业,其业务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不少是实行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而且往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仍然值得指出的是,国外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大都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资金实力、经营管理水平、社会知名度、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才开始。而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变过来的国有企业而言,如果一开始就强调“多元化”发展战略,则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相反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企业多角经营有技术相关、市场相关、技术市场相关及非相关四种形式。 企业采取何种形式, 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说,企业是否实行多角经营战略以及如何实行、何时实行,是由企业所处的各种客观环境和条件决定的,在作决定时虽然表现为人们的主观意志,但其本质上是客观的。因此,敏锐地、客观地、准确地分析判断企业所处的内外市场环境,及时地引导企业走上多角经营之路,是当代有作为的经营者的使命所在。 

  三、集权与分权财务体制的设计 

  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集权式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结构,如直线制结构、职能制结构、直线职能结构;另一类是以分权式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管理组织结构,如事业部制结构、矩阵式结构、多维制结构。如何把握好分权和控制的力度,历来是企业经营者最头疼的难题。分权不到位,所属的企业容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活力;分权过度,缺乏必要的控制力,总体上又形不成1+1>2的效果。对此,我们的主张包括: 

  第一,集权型管理是首选,尤其是对下列企业来说:新设企业;坚持主业经营的企业;连锁店企业;财会人员数量和质量有限的企业。 

  第二,实行分权管理,也应该推行从集权向分权的逐步过渡。如果反向设计,必将增加协调的难度,产生不必要的上下摩擦。 

  第三,实行分权管理,必须以规范的监控措施作保障。财务监控应该是多要素、多形式的, 包括:(1)母公司设置专门职能机构、部门具体行使母公司权力。(2)母公司委派子公司的财务主管。(3)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的增加或减少、设立孙公司或向其他公司投资、新的事业计划和设备投资、年度预算和决策、公司章程的变更、重大合同的签订等重大资产经营活动实行严格的产权控制。(4) 母公司与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一体化。母公司通过各种专业化分工,把子公司经营活动纳入母公司经营活动之中,通过生产、销售、供应等经营环节的调控,实现企业对分部、子公司的监控。缺乏必要监控的分权管理,其结果必须是企业分散。

  第四,特别关注协调、分解企业或集团的几项重大权利。确定母子公司权利的统分程度,最关键是要明确几项主要的权利划分。(1)投资决策权。对子公司的投资决策权问题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集团公司中,子公司基本上没有投资决策权,只有在简单再生产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的权利;有的集团规定,子公司有限额投资权;有的集团公司以子公司自有资本的一定比例确定投资权,在一定时期内,无论投资项目多大或多少,只要投资总计不超过比例,子公司都可以投资,超过比例无论项目大小都不能再投资。现在看来,如果不给予子公司任何投资决策权,尽管母公司有很强的控制力,但不到于子公司的自我发展。如果按一定限额控制子公司的投资决策权,这种办法简便易行,但各子公司规模不同,统一限额会造成“一刀切”。 (2)收益分配权。子公司有权按《公司法》规定,先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和弥补上一年度亏损的利润,然后才能在可分配利润中进行分配。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是否要保证子公司有不断发展的利润留成,还是由母公司统一支配、调度;是否对盈利的全资子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可以采取上缴利润定额包干、递增包干、超收按比例分成等政策或对亏损的全资子公司实行减亏包干、定额补贴的政策,以鼓励子公司开拓经营,不断提高盈利能力。(3) 人事管理权。 母公司按出资比例任免派驻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或直接任免董事长、 总经理。在一些企业集团中,子公司员工的进人权由母公司掌握,使用权和辞退权由子公司具体行使。(4)工资、资金分配权。可由公司制定集团内的工资、奖金分配原则,子公司在不违背分配原则的前提下自行决定工资总额和分配形式。(5)资产处置权。我们认为子公司的关键设备、成套设备、 重要建筑物和限额以上资产的处置必须报经母公司审批,其余资产处置可由子公司自主决定。 

  第五,母公司对子公司应该建立一整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应该包括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分析。这些指标既考核各关联公司本身的经营指标,也考核他们对母公司的贡献。 

  第六,分权与控制力这对矛盾,在企业组织成长的不同阶段,其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经营者采取的对策也不应该一致。(1)初创阶段中规律性的问题: 企业组织不正规。经营者必须通过集权型管理使企业从无序走向有序。(2)定向发展阶段中规律性的问题,低层管理者要求更多的自主权。经营者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及时提出并实施适当的“权力分散化”。(3) 分权发展阶段中规律性的问题,因分权形成多个利润中心,协调、控制问题日益突出。经营者通过股权安排、财务战略、商品经销权、技术纽带等对策,保证“允许各自为战,不容许各自为政”,确保企业财务经营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整体性。

  四、商品经营、货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协调发展 

  从内容上分析,现代企业经营财务应该是商品经营财务、货币经营财务和资本经营财务三个方面的统一。商品经营财务是关于商品、劳务等生产经营过程的财务运作;货币经营财务主要涉及到企业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进行证券、 外汇等经营的财务问题。 资本经营财务是资本所有者或其代表机构有目的地对资本进行流动、重组,如购并、转让、合资、托管、上市交易、分立等,使资本通过不同和物资形态、价值形态的转换而增值,以促进资本的快速集聚与集中。资本经营是加速资本集中、拓展商品经营领域的快捷、有效方式,资本经营最为复杂,风险最大。 

  从内容上,经营者理财的重点是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货币经营主要由财务经理完成。从原则上,经营者必须把握好资本经营、货币经营与商品经营的关系。三者应该和谐一致的,相得益彰,不应该顾此失彼。(1)商品经营始终是企业经营运作的基本形式,也是企业货币经营、资本经营的基础。商品经营支撑资本经营。没有高效率的商品经营,资本经营就没有生命力。资本是企业的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经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如果把商品经营视为低级形式,把资本运营视为高级形式,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资本经营而忽视商品经营。工商企业必须以商品经营为主业,资本经营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发生。 (2)货币经营既是商品经营的重要补充,也是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尺度。即企业的资金投于某一商品经营、资本经营项目所得到的利润应该比投于货币经营(如国债)用途可能得到的利润要多,否则这些项目是不可取的。货币经营的收益率是财务决策的基础。而在商品经营过程中,如果货币资金有一定结余,进行短期证券投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放弃或放松商品经营,而主攻货币经营是不可取的。(3) 资本运营也需要条件,存在极大的风险,必须严加防范。进行资本运营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具备可向相关领域转移的强有力的组织能力;一定的相对充裕的现金流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出色的经营队伍。在中国能成功驾驭资本经营这门高超艺术的经营者队伍并未形成,绝大部分是在资本经营的外延做文章。由此可见,有效的企业管理是成功的资本运营的基础和前提。(4)资本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不是要哗众取宠。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特点。对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资本经营形式。这些形式包括用收购合并、股权置换、资产重组、项目融资、托管、租赁、分立、技术入股、品牌输出等。灵活、快捷、高效是资本经营形式的决策原则。 

  五、财务风险与财务收益 

  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企业经营者在追求收益最大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因此带来的风险高低。我们的观点:

  第一,经营者分析把握企业风险的构成分类,除了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分类外,主要是:体制与法律风险、营运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其实,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相当复杂和广泛,作为企业本身都应谨慎对待,多谋善划,尽量降低、避免风险,把风险消灭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 

  第二,尽管理论上对于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有多种分类、但从经营者理财的角度,主要的风险是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而从两者的关系来说,筹资来自于投资对于资金的需求,而筹资风险也最终决定于投资风险。

  第三,在教科书中,关于度量风险的各种方法如概率分析法、财务杠杆分析法、经营杠杆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都是在种种理论假设条件下提出或能应用的,无疑其适应性较差。看来,对企业风险的估量更多的需要经营者的职业判断。 

  第四,从防范风险的对策上看,理论上的主要对策是探寻恰当的投资组合。然而,实际上,防范风险的能力首先取决于财务实力(现金流转能力)、规模经营和规范的管理。如上所述,过分关注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可能会招致更大的风险。 第五,高风险与高收益的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风险报酬是企业整个投资报酬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收益率只属于敢于向风险挑战的经营者。 

  六、资本结构中各种比例关系的设计 

  我们认为,西方资本结构只是讨论了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从概念的内涵分析, 资本结构应该是企业资本问题诸组成要素、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与形式。 具体地说,资本结构的内涵包括资本结构的要素及其比例关系: (1)权益资本与负债筹资的比例关系,这无疑是资本结构的基本分类;(2) 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的比例关系,直接体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融资风险和偿债压力;(3)资本各种筹集方式的比例关系。企业筹资方式既有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之分, 又有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之分,不同的筹资方式及其结构比例,反映着不同的筹资机制、效率和筹资费用高低; (4)各有关投资者成员之间资本投入数额的比例关系,这种结构的变化会制约企业的产权结构、企业体制与权利分布。所以资本结构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集合而成的复合性系统。资本结构问题把不同资本要素、不同资本所有者主体、不同时间跨度、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元素或成分加以统合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资本结构是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作为经营者对于资本结构应该考虑的问题是: (1)根据下列因素抉择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企业未来销售的成长性与稳定性、投资项目的性质、资产使用结构、企业获利能力等。(2) 谨慎利用负债经营。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已经告诫我们。负责经营必须适度,尤其是对那些投资回收期长、 市场前景难以把握、风险高的项目。(3)要学会通过开源节流,提高资产营运能力,提高资本经营运作水平,提高资本结构的管理能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动态组合,现有的、合理的资本结构会因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演变为不合理结构。经营者理财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筹资、投资管理调整不合理资本结构使之趋于收益、风险、成本相配比的新的资本结构。 

  七、经营效益、管理效益、政策效益 

  企业效益的获取和保障程度来于三个方面: 经营、管理和政策。 经营效益主要是经营者面向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合理、及时决策所带来的对于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实力的影响。这种效益无疑也表现为商品经营效益、货币经营效益和资本经营效益。这无疑是经营者谋求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方面。管理效益来自于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构建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经营者财务的重要方面。通过内部控制的加强,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协调运作,减少内耗和消化外部市场的不利因素,保证经营效益的实现。显然,管理效益是经营效益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作,加强内部管理,经营者在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运作才有可靠的基础,才能保证经营者经营效益的实现和战略目标的达成。所以,经营者在关注各类市场运作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和运作。政策效益是由于利用各级政府一定时期的改革措施与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成本政策、折旧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优惠政策而带来的超出社会平均的经济效益。对于经营者来说,这是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有益补充,经营者应该善于合法地利用这些政策为企业谋求最大效益。这就要求经营者熟知各项最新的法律、法规、制度,并洞察其变动趋势,以在经营决策中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政策效益经常是一时性的,而不是永久的,将政策效益作为依靠是危险的。 

  八、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的统一和协调

  在出资人理财的要点上,我们首先要肯定是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份所占比重过大。由于国有资本出资人主体具有不确定性,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经营者阶层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损害股东(出资人)尤其是小股东的利益。为此,必须培植多种形式的出资人主体,以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给公司的经营者以适当的约束,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出资人的利益,并且在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时,有能力撤换不称职的经营者。 

  经营者财务在出资者的监控下,一方面要通过正确的决策保证企业资产的高效、有序运营,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协调,尽可能减少消除企业内部层次上的代理关系带来的代理成本,使组织系统的运转阻力最小;最后,使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三个层次的财务管理的协调运转是经营者理财的基本使命,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 

  而在财务经理财务层次上,我们强调财务经理财务是操作性财务,要有具体明确的着眼点和可操作的目标。如果以股东财富最大作为几个层次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专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对于现金流转的管理实现现金性收益的最大。 

  上述对经营者理财八大矛盾的分析,旨在探讨作为经营者应该就哪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承担经营责任。这八大矛盾也成为企业财务的宏观问题。这些矛盾从企业财务目标的把握,到投资方针、筹资结构,再到内部控制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分析,从财务基本观念到财务组织保证。这些矛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形成了一个经营者财务的矛盾体系。这些虽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经营者财务的全部问题,但是它从操作上进一步明确了经营者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也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财务架构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