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在即,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既面临难得机遇,更面临重大挑战。必须尽快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健全治理机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会管理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尽快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强化管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本文拟对国有商业银行改进和加强财会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财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会数据真实性差强人意。传统的银行财会工作一直具有铁账、铁款、铁制度的“三铁”美誉。但深入分析当前的银行财会工作却发现,对负债的会计管理确实很规范、要求很高,而对债权的会计管理就要稍逊一筹,贷款本息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的问题并非罕见。至于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不良资产、财务收支、产品成本、经营结果等的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则相当突出,其管理水平甚至不及工商企业。乱列账、乱调账、乱报报表的“会计三乱”问题虽经近年来治理整顿有所好转,但仍然比较普遍,财会数据真实性比较差。由于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使财务计划的科学性、财会管理的严肃性缺乏必要的基础。
(二)财会数据的实用性与管理要求相差甚远。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财会数据主要满足于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需要,而对管理上所需要的大量的数据却无法提供,在这方面与国际上先进银行相比差距甚远。以贷款管理所需重要数据为例,对贷款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合同期限结构、剩余期限结构、信用种类信用放款、担保放款、抵押放款、质押放款等结构、利率种类固定利率、不同期限的浮动利率结构、质量档次结构、不良资产的地区分布、不良资产的行业分布、最大贷款户或最大若干家贷款户贷款总额、最大不良贷款户或若干家不良贷款户贷款总额等数据,目前我们还难以准确提供。再比如,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所必需的资产与负债剩余期限结构、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的利率水平结构、资产与负债再定价期限结构等数据,目前我们更是无法准确提供。内部分部门核算、分产品核算、对客户的综合分析数据等也同样如此。
(三)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财务制度存在偏差。一方面,从国有企业财会工作的最高管理层——财政部门来看,为便于对众多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最多只能按行业制订财务制度,而不可能逐个企业制订有差别性的财务制度。同时,由于财政部门既是国家税收的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者,为简化工作,也只能将税法与财务制度相结合,使财务制度成为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国有企业财务制度由于过分统一而影响其对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譬如,国有企业人员的收入、差旅费的标准、劳动保护的规定、固定资产包括办公楼、宿舍、交通车辆等的购建等等,往往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多大关系,基本上都是统一的,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没有多大差距。由于过分强调各项开支的管理,相应弱化了对企业最重要的指标——利润的管理和考核,使企业职工的个人利益没有很好地与企业的效益挂钩,不能充分调动职工关心企业、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更倾向于行政管理,而缺乏企业管理的成分。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处理所有者、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往往不是将所有者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是更注重企业、特别是职工利益,往往为解决企业的问题和职工的福利而想方设法突破财务制度规定,截留收入、虚列费用搞小金库,超标准搞基建、搞福利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财务计划的科学性和财务管理的严肃性不到位。目前国有银行财务计划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费用开支计划和利润计划三大部分。由于前面所述原因,国有银行在编制财务计划时,往往简单地根据主管部门或领导确定的目标,以及所辖各行以往两年或三年的账面数字作一定的调整,即确定为各行的财务计划。在计划管理中,机械地要求固定资产、费用、利润等指标必须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超出计划指标则不予批准、不得列账。因此,超出批准的标准和规模购建固定资产或费用超支只能自行解决资金来源或予以挂账;批准的计划指标用不完则虚列固定资产或费用挤占指标以避免今后指标缩减,利润完成得好或不好则通过调账增加或减少收入、支出使账面利润与计划指标保持一致等。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普遍。这样,表面上看各项计划完成很好计划准,完成好,实际上掩盖了很多问题,甚至是严峻的问题,使计划管理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改进和加强财会管理的思路
(一)切实提高财会数据的真实性。真实、准确、全面、完整的财会数据是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决策层准确决策的重要基础。因此,当前必须把财会数据的拨乱反正作为财会管理的头等大事,甚至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摸清家底,切实提高财会数据的真实性。
在这方面,一要充分认识财会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认识到计划指标超额完成或完不成都是可能的,关键是要对完成或没完成计划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准确评价完成或没完成计划的合理性。只有如实反映并作深入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改进计划工作,准确评价计划执行者的业绩。简单地强调指标管理只能是掩盖问题、推卸责任,对改进工作、加强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弄虚作假比不严格执行计划或突破控制指标危害更加严重。二要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各级行的真实性检查,尽快掌握真实情况。其中包括:1.对固定资产,包括营业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电脑设备、各种车辆等,不论账内、账外全面进行核查登记,彻底弄清各单位实际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面积、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产权关系、使用状况等,并进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2.对各项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准确性进行全面深入的核查,认真清理虚增、虚减收入,乱摊乱挤费用或费用挂账的情况,保证损益结果的准确性。3.对各级行的人员进行核查登记。人员的配置是各项资源配置的基础和起点,有人就要配备办公设备和用品,就要支付工资及其他人事费用,就要有营业办公场所和宿舍等,人员控制不好,费用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就要受到影响。由于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在进人用人方面控制不严,目前实际人数包括正式职工、储蓄代办员、临时工不够真实,各行、各部门“三定”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对各级行的人员情况要认真进行核查登记,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好“三定”工作。三要将真实性检查制度化、常规化,明确检查的要求和工作纪律,加强检查人员队伍建设,加大违规违纪、弄虚作假问题的查处力度,准确考核各级行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从而为今后保持财会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证。
(二)加强财务计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在摸清情况、提高财会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切实强化财务计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一是财务管理要坚持以利润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准确测算损益结果的数据模型,测算各行应该实现的利润数,以此作为各行的利润目标和进行检查的依据。数据模型要充分考虑各类生息资产的规模和一般利率水平、贷款收息率,呆坏账准备金应提取数,各类付息负债的规模和一般利率水平,“三定”人数和相应的人事费用,固定资产应提折旧等主要收入、支出项目的情况。检查时,如实际数达与测算应达数有较大出入,则要求其申明理由,确实合理的予以认可,否则要深入分析原因,发现问题要追究责任。在确定利润目标后,要根据利润的大小包括其变动情况确定其固定资产和费用投入,特别是要努力将人事费用的投入与利润挂钩,使职工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紧密相连。二是要进一步健全财会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明确违反规定的处罚办法。同时切实加强财会制度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按规定严肃处理,上级行检查监督不力对下级行违规越权、弄虚作假问题没有发现、纠正和处理的,也要追究管理责任。各项处罚必须落实到人,从而强化管理的严肃性,有效遏制违规越权、弄虚作假行为。
(三)依靠科技手段,充分利用财会信息资源,切实提高财会数据的可加工性和实用性。要按照管理的需要重新审视和科学规划信息系统,将客户信息系统、交易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目前三者还是相对独立的,各自系统也不够健全,确定科学的银行数据模型和统一的信息标准,划细信息单元并充分扩大信息来源,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灵活加工基础信息,准确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指标数据,加强财务分析,提高数据利用率。同时,要加强电脑网络建设,努力实现全系统信息集中处理,加快系统内部信息传递速度和内部往来的销账速度,加大上级行对下级行账务处理和经营结果的监督力度,消除内部往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财会工作在规范化、科学化方面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