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0 苹果版本:8.7.3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出口退税新政的产业贸易影响分析

来源: 邵桂兰 编辑: 2008/07/21 11:44:29  字体:

  一、引言

  我国对于出口退税 问题 的全面 研究 始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1994年我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增值税制度,国家税务总局于同年2月19日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规定把增值税的名义税率作为出口退税的退税率。从此,对出口退税问题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内对于出口退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上:出口退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出口退税率的合理确定;出口退税的 经济 效应;出口退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出口骗退税的防范机制以及出口退税的管理机制等。

  近五年,人们比较关注出口退税的调整对国际贸易、国民经济增长的 影响 问题。隆国强在《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 分析 》(1998年)一文中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出口退税对出口成本、GDP、税收总额的积极作用。俞剑平在其《出口退税机制经济效益分析》(2001年)一文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出口退税有扩大出口创汇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效益。此外,马典祥(《WTO准入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分析》,2001年)、曾康华(《出口退税的经济分析》,2003年)、郑桂环<《新出口退税政策对 中国 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一事件分析法的一个新 应用 》,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分析》,2004年)都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侧重对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实施一年来的外贸走势进行分析,以揭示出口退税的调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出口退税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出口退税,是指用已征收进口税的货物作原料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的商品及按原状出口的进口货物,在出口时海关向货主退还已交纳的关税和在进口环节所征收的平衡税。对某些在国内制造的出口商品不论是否使用了进口原料,在出口时退还其已征的国内税。出口退税,是一个WTO所允许,而又非常有效的鼓励出口的手段。

  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是1985年建立的。自1985年以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共进行过三次调整:1996年,由于财政原因,中国政府将退税率分别降为3%、5%和9%;1998年后逐渐将出口退税率调高。其中,1985年至1987年,中央外贸 企业 和工贸企业的出口退税退中央库,地方外贸企业和工贸企业的出口退税退地方库。1988年以后实行彻底的退税政策,对实行产品税的出口产品核定综合退税率,根据产品所含税款情况,退还以前所有环节的流转税。从出口退税的负担来看,1988年所有的出口退税负担改为全退中央库。1994年,税制改革又规定,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政策,税制改革后,出口退税率大幅提高,出口退税成为我国影响出口的最重要的一种补贴制度。1995年又通过调整退税率,来缓解征少退多的矛盾。1994年至1995年下半年,出口退税率一度下调。但为应对1998年亚洲 金融 危机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巨大冲击,政府分次分批分产品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

  2003年10月,中央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一次结构性调整。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二是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增量的新机制。2004年开始,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承担75%,地方财政承担25%;三是新增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四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五是累计拖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解决。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这是继前三次之后中央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第四次大的调整。

  三、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背景及目的

  1.退税政策调整的背景

  (1)改革前退税政策存在制度与管理模式上的诸多问题,给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出口退税政策自1985年来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贡献很大,但同时也使中央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改革前的退税体制下,退税额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出口退税规模严格受预算安排控制。而其安排的是否合适,主要取决于计划安排的外贸出口增长规模是否合适。如果规模安排过于保守,就会出现退税缺口。外贸出口的实际增长主要受难以准确估量的国际市场的影响,因此外贸出口规模安排总是不够准确。近几年,由于外贸出口连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使预算安排的出口退税指标与实际发生的出口应退税数额发生较大的差距,导致了大量出口欠退税款。截至2003年年底,中央政府拖欠的应退未退税款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欠退税直接导致大量外贸企业周转资金短缺,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严重影响企业正常出口业务,打击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2)我国外贸 发展 战略的政策导向存在弊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鼓励出口的国策为中国经济贡献了很大力量。虽然10年前中国提出要寻求“新的出口增长方式”,可至今出口鼓励政策还是不分行业、不分产品,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战略一直是单一的数量扩张型,企业利润一再减少,中国的宏观外贸条件也逐步恶化。同时,近年来中国每出台一项出口鼓励政策,之后都伴随着外国企业要求中国出口商降价的浪潮。而我国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使中国政府给予本国企业的优惠转手让给了外国商人。

  (3)我国 经济 发展 面临外部压力。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首先,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使得我们的市场风险过分集中。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相同的东南亚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 目前 ,与之形成了在纺织品、服装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方面的激烈竞争。在中高级产品的出口方面,据有关统计 分析 数据显示,从1991年至今高新技术产品的净出口与GDP增长不显著相关的结论表明我国缺乏国际竞争力。其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近几年 中国 的出口猛增,但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也在不断上升。中国至今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这样的商品和生产环节进入的门槛不高,质量相对容易控制而差异不大,竞争通常只能在成本上做文章,容易导致价格战。进而引发反倾销 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直是反倾销的最大受灾国。

  (4)现阶段已具备了退税政策改革的条件。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外贸呈现增长的趋势。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明显回升,世界经济加速回升,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从2003年开始,有关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的言论激烈交锋,国家有关部门也随之展开调研并广泛征求 企业 意见,出口退税的政策调整拉开序幕。

  2.退税政策调整的目的

  (1)缓解财政赤字的压力。新政规定,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解决旧账,不欠新帐,以此来缓解中央逐年增长的财政赤字的压力。

  (2)配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这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基本上体现了我国产业引导的政策和精神。如对汽车及零部件、光通讯设备、航空航天器等17类产品,仍维持17%的税率不变,表明了国家鼓励、扶持这些行业发展的坚定态度;对部分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食品等传统出口大类产品,则降低了出口退税率。此次取消退税的是部分资源性产品,大多属于当前国内也比较紧缺的资源,国家并不鼓励甚至开始限制这些行业的出口。

  (3)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从出口退税率的有升有降中不难看出政府升级出口结构的用心。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生产企业更加关心生产,加强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关注国内外同类产品、相似产品或替代产品的生产与更新,不断改变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花色等,促进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市场多变的需要。

  (4)缓解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国际借贷说的 理论 出发,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关系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决定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而引起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这一学说中的所谓国际债权债务,实际是指国际收支。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若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顺差缩小,逆差增大,该国货币就对外贬值。降低出口退税,对出口必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有专家称,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效果相当于人民币升值。因此,取消或者削减出口退税将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新政实施一年的外贸走势分析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高达115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净增3037亿美元,当年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5000亿美元,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3.8亿美元,增长36%,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

  2004年外贸运行呈现如下特点:(1)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除1月份增长18%外,其余月份增速均超过27%.贸易逆差从5月份开始逐月减少,到9月份首次转为顺差。(2)在出口商品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分别达到42.3%和50.2%,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4.5%和27.9%.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产品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3)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猛, 工业 制成品进口增速出现回落,资源性产品进口明显增加。2004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增长61.2%,增速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同期,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30.6%,比上年回落7.7个百分点。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铁矿砂、原油、食用植物油进口快速增长。(4)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进出两旺。2004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918.2亿美元,增长33%.加工贸易进出口5497.2亿美元,增长35.9%.(5)对主要市场进出口全面增长,主要贸易伙伴位次发生变化。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其次是美国、日本。(6)东部地区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中西部部分省区市高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共有12个省区市进出口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增速达到66%.

  出口退税新政实施之前,有关专家做出测算,平均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依此算来,2004年的出口增长率将会下降至15%左右。但是从2004年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来看,对外贸易非但没有出现15%的下降,反而出现了快速增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内 政治 经济形势稳定、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等。当然,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也功不可没。

  第一,大力度的出口退税是出口高速增长不可忽略的原因。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完成了96%以上的清理欠退税计划,自2000年以来累计的2000亿无出口退税欠款已基本还清,累计3000多亿元应退税款将于2004年年底前全部还清。上千亿资金退还给企业,大幅缩减了企业的财务成本,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第二,出口退税率结构性调整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引领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基本达到了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的目的。

  第三,新政使得贸易方式发生变化。出口退税率下调,使得一般贸易出口需要全额承担征退税率差,而进料加工出口只需承担国产料件及加工增值部分的征退税率差,来料加工因实施免税,基本上不受退税率下调的 影响 .所以,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贸易增长加快。在第一季度,取消出口退税率的产品来料加工出口同比增长124.7%,占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由28%上升到59%,而进料加工占加工贸易的比重由72%下降为41%.

  第四,新政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有利于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分税制下的出口退税实际上造成了对发达地区的隐性转移支付。十强省市占有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2%,也就占有了全国退税总额的绝大部分,即,通过退税从中央财政中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新政规定中央、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这样,大大缓解了中央财政的压力。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