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审计界才真正开始相关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并在借鉴了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了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但目前尚无认可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绩效审计模式。对此,笔者结合多年审计工作实践,对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内涵及如何开展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审计理论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讨研究经济效益审计(或称绩效审计)相关事宜,并在1984年提出了“试审”,但90年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到90年代末,我国审计界才真正开始相关绩效审计的试点和探索。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
从国际审计发展历史来看,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也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快速发展的阶段,而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近年来,政府审计机关在实践中已逐渐开始了对相关行业审计调查、专项基金审计及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探索。深圳市审计机关是我国探索政府绩效审计较早的地方审计机关,2002年深圳政府绩效审计取得初步成效之后,政府绩效审计在全国许多审计机关得到了有益尝试。从尝试的情况看,在对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真实性分析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的检查和评价。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及其特征
1、绩效审计的涵义。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 eness)进行的评价。
2、绩效审计的特征。绩效审计的特征是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就是要求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效率性是指在资源投入或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力争取得最大产出,或者是在产出一定时使所需投入或消耗的资源最少;效果性是指既定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1、政府绩效审计是当今世界审计界的主流。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工作的重心,有的占其年度总工作量的80%以上,如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和美国的绩效审计等。
2、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方向。审计不仅要实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更应当实行绩效审计,审计本来就应该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方面,我国审计界对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2002年,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绩效审计’是世界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在效益审计方面进行探索”。
3、政府绩效审计兴起将推动我国政府审计事业的发展。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还进一步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通过立法修规建立健全有关审计制度,规范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行为,从而实现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水平。
二、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对我国审计界的启示
西方审计学者认为,在政府审计史上,绩效审计的实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催化剂,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
(一)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萌芽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真正现代意义的绩效审计形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各国法律赋予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的职责为标志,瑞典、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先后确立了本国的绩效审计模式。目前,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其中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审计机关总结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绩效审计方法和规律。据资料显示,目前英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的绩效审计已经占其审计资源的 60%到80%,美国则达到85%以上。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与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区别
(1)审计范围不同
西方国家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是迫于外界压力和自身生存发展需要,而我国是法律直接赋予审机机构这种权力。我国更侧重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对行政单位的绩效审计刚刚起步。
(2)审计标准不同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亦较为完善,大都制定有详细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如美国会计总署的出版物《政府组织、项目和职能部门审计准则》。而我国除《审计法》中提到效益审计概念外,均未涉及绩效审计,只是审计组审计时临时制订一些行业标准、先进水平等作标准。
(3)审计方法不同
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中十分重视质量分析方法及决策模型研究,广泛利用各方面专家的工作。审计手段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十分普遍,而我国实践应用中仍大量采用传统方法如统计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图表法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绩效审计。
(三)国外绩效审计经验对我国审计界的启示
1986年4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十二届大会,对绩效审计等三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以下简称《悉尼总声明》),对绩效审计的定义、目标和局限性,绩效审计的技术和报告及人力资源利用审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这一项声明有助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我国审计机关应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体制、制度和管理水平的问题及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等问题加快绩效审计实践。在推进绩效审计的实践过程中,要处理好微观局部与宏观全局、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资金使用绩效与政府行政效能、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与专项资金调查审计及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等六方面之间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制度、方法。
三、中国特色绩政府效审计的内涵及其模式
针对绩效审计模式研究的重点,我们应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借鉴国外审计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抄搬国外的模式,在试点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积累和提高,努力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
(一)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
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是指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为目的,紧紧围绕中国的发展战略,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资源使用的效率性、达到目标的效果性进行的审计,着力解决体制建设、制度建设和管理建设等层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研究应以绩效审计项目选择原则与程序、绩效审计审前调查的步骤与方法、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及绩效审计的报告框架、结果沟通与后续跟踪等为重点,准确理解、把握我国效益审计的定位,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二)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的模式
1、构建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为目标的宏观绩效审计模式。在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正确处理好微观局部与宏观全局的关系,做到从微观项目入手,从宏观全局分析问题,同时要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配置情况及其效果进行宏观分析,及时揭示执行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分析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要抓住关键和重点,加大审计力度,为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提供参考,发挥审计的经济卫士的作用。
2、构建以揭露问题为抓手的制度建设绩效审计模式。在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真正把重大损失浪费、影响国家安全和政策目标实现的问题揭示出来,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深化改革,严肃揭露和查处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问题,保障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从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及运营体制等宏观制度方面提出审计建议,发挥审计的反腐战士的作用。
3、构建以关注民生为导向的社会效益绩效审计模式。在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要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积极开展民生审计。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民生、民享、民用项目的审计。以结果为导向,不断丰富和完善绩效审计的实践形式,为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4、构建以资金使用效能为基础的行政绩效审计模式。在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资金使用绩效与政府行政效能的关系,把评价资金使用绩效与评价政府行政效能统一起来。政府绩效审计应以各类政府性资金为主要目标,通过审查分析政府性资金使用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审计系统监督、管理作用。
5、构建以专项资金调查为方式的调查绩效审计模式。在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与专项资金调查审计的关系。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三农”、环境、能源及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重点对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执行情况及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查,揭示有关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为促进社会稳定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6、构建以建设项目效益为内容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模式。在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关系。以完善投资管理体制,促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为目标,开展对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投资项目以绩效审计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投资项目的效益,查处违法违规问题,重点揭露影响投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主要问题,为促进建设资金有效使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三)实践政府绩效审计的三大原则
实践政府绩效审计的三大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重点选择群众关心、人大关注、政府重视、财政投入大的项目;二是实效性原则,重点选择与当前中心工作相关而且容易成为热点话题的项目;三是可行性原则,重点选择审计机关力所能及而且能够获得被审计单位接受、支持配合的项目,即易于操作、增值空间大的项目。
四、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模式
(一)影响构建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制约因素
1、民众对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绩效审计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还比较陌生,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绩效问题不是违法问题,审计机关无须介入。甚至一些人认为绩效审计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现有审计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再去搞这种东西,似乎意义不大。
2、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绩效审计理论和制度。目前,我国关于绩效审计方面的文献大部分是介绍国外绩效审计的先进经验及做法,国内尚无系统的理论经验,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绩效审计试点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多是一些探讨性的理论研究,少有明确定性的内容。国内绩效审计的法律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国内关于绩效审计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及相应制度。
3、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尚需提高。财务数据资料真实、合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国外的绩效审计在财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公共管理需要才出现了政府绩效审计。但是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财务数据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尚不够,绩效审计环境不佳。原审计长李金华也认为中国绩效审计没有开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当前国内政府混乱现象较多。
(二)构建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模式的措施
1、审计机关的法律授权必须明确。目前我们开展绩效审计,虽然有审计法作为法律依据,但是现有法律的规定还不够具体和明确,审计法只是提出了对有关“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尚无绩效审计相关定义。
2、积极推动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绩效审计的开展,当前我国正在探索绩效预算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对政府支出提出相对明确的绩效要求与考核标准,为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审计条件。
3、积极促进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绩效审计归根到底是对政府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而监督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政府及其部门(单位、项目)应有一个事先确定的责任目标,如果没有一个事先明确的责任目标,事后的审计监督也就难以进行,也只有在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绩效审计才会有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开展绩效才会更具意义。
(三)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标准体系
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就必须构建有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个系统工程,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客体涉及面很广,绩效审计指标应按审计客体不同分别设立指标体系。政府绩效的评价标准一般可分为政府总体绩效标准、政府公共部门绩效标准和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及行业绩效评价标准四个层次。
五、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个人建议
开展绩效审计,对于促进政府部门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刚刚起步,需要在实践中不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模式,笔者略提一些个人想法和建议。
(一)尽快完善审计法律体系
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宪法的发展变化是紧密相联的,笔者认为,开展绩效审计必须以国家法律授权为依据,在法律上明确绩效审计的地位,同时授权最高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绩效审计的普遍做法。修改《审计法》,建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完善审计法律体系,明确审计机关绩效审计职责。
(二)尽快建立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在绩效审计试点阶段,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共同探索政府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项目试点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加入审计小组,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为特约审计员,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以解决急需建立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问题。
(三)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由于绩效审计涉及面广、专业技术含量高,开展绩效审计,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传统的财务审计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适应绩效审计需要的若干专业技能。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培养适应绩效审计工作需要的多领域综合性人才,同时着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
上一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研究
下一篇:政府审计成本控制探析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