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

来源: 孔凡勤 编辑: 2009/03/13 09:04:14  字体: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为工程审计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降低各类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工程跟踪审计;应用研究

  1 引言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引领了欧美发达国家审计的潮流。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思路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的审计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相对独立的工程审计来说,更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有其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目前基本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现状,寻找风险导向审计与跟踪审计二者最佳融合点,把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到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风险导向审计,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2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基础

  审计理念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审计行为模式的高度概括。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以风险理论为基础,在审计各个阶段都利用审计模型,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与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计划和指导审计工作,从而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全部审计任务,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带来各类审计风险。在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现状下,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推行科学而高效率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值。

  3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3.1 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3.2 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和审计人员对自身职业上认识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工程审计中涉及审计行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审计始终无法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公众期望审计人员应毫无遗漏地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的舞弊行为,但在正常的审计程序中,即使最敬业的审计人员也会被管理方的舞弊或第三方的欺诈所蒙蔽。审计担负着监督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使得审计人员不得不以积极的态度,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的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恰恰适应了这一需求。

  3.3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往往是以全面控制为依据进行审计资源的配置,忽略了建设项目重点风险控制点,这就会造成审计资源在不同的审计风险领域得不到恰当的配置,使得审计效率降低。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4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局限性

  4.1 有限的法律责任会引起跟踪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纵观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审计人员所承担的法律风险极低。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条件是法律风险的约束,法律风险越高,对审计人员的约束就越大。因此,在法律风险有限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当法律风险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审计风险损失时,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就不会重视,减少风险控制点,甚至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问题视而不见。这样会引起严重的审计人员道德风险问题,并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因此,有限的法律责任降低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4.2 风险导向审计会产生审计成本与效益的矛盾。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库的支持,针对建设项目的整体环境和不同的风险阶段、风险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以满足审计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流程、风险评估、业绩衡量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期投入较大。随着成熟项目的增多,会逐渐分摊前期成本,逐步解决前期投入与审计效益之间的矛盾。

  4.3 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会影响到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控制环节多、跟踪审计环境复杂,在建设项目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有较高的风险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人员需要关注整个建设过程,审计范围没有边界从而导致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没有边界。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影响到项目风险的正确评估以及对评估风险所采取的个性化审计程序,从而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效果。

  5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要点

  5.1 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工程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跟踪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都是将审计关口前移,对工程建设进行双重把关,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5.2 社会公众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及其结果有合理预期。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环境做出风险预测。这就会导致审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项不完全一致,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到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对建设过程的审计事项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风险导向审计不是万能的,应建立合理的预期审计目标,恰当地计划指导审计工作,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既定任务,以促进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健康的应用和发展。

  5.3 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责任意识。前些年,由于我国的法律环境较为宽松,审计违规成本较低,审计人员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以接受,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就可以终止审计实施阶段并出具审计报告。法律责任的缺失致使审计人员甘冒审计失败的风险。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也成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因素。通过实施审计风险准则,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来制约其审计行为,将建设过程中的审计风险转移成为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将对提高风险导向审计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5.4 提高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准则制订的再详细、再具体,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都是风险导向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因此,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风险导向审计开展,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

  6 结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缩小社会期望差异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一方面,在理论上要不断发展创新,找到跟踪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最佳融合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11):69-70.

  [2]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4,(4):64-65.

  [3]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9-10.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