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职能审计个案研究

来源: 不详 编辑: 2009/07/23 08:50:59  字体:

  【摘要管理审计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某上市公司管理职能审计工作的梳理,阐述了管理职能审计的方法程序,总结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管理职能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职能审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与日俱增。为了在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注重内部管理效率,大力推行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企业规模日趋扩大,管理层次不断增加,企业组织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治理结构和程序。内部审计因其在企业中拥有的地位和条件,将在促进和改善组织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非财务管理审计的发展,不仅开拓了内部审计职业的领域,更使之成为现代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工具。

  一、管理职能审计的概念及可行性分析

  1、管理职能审计的概念

  早在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就对管理审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倡导以职能部门的评价和业绩评价为核心的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的延伸,是内部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管理职能是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功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一个分支,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及地方法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规定,对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组织业务活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及所管理系统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规划目标及执行情况,管理控制点的控制状况,管理机能发挥状况等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

  2、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职能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其受托责任表现的更加充分。首先,组织的最高管理当局是一个委托人,其要将总体受托责任按标准分配给下属各级部门,下属各级部门作为受托人应定期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对所担责任的履行情况。其次,最高管理当局是受托人,其要定期向外部委托人报告所担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上市公司开展管理职能审计工作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此外,由于存在着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信息的真实性、缓解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还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效绩、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上市公司开展管理职能审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某上市公司为配合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力实施“做细市场、做优渠道、做精服务、做好物流、做强团队、做大企业”的公司发展战略,于2007年在公司内部开展了管理职能审计工作。本次审计内容主要是审查企业是否实施了管理的基本职能,实施的过程中有无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计划和目标是否可以计量和考核,是否符合内外部条件,是否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是否合理等。

  二、实施管理职能审计的具体程序

  1、选择和确定管理审计项目

  选择和确定管理审计项目就是要在充分考虑内审机构有限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审计战略。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预计审计效果、资金规模、管理风险、影响力、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此外,还考虑了本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管理要求、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率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贯性等相关因素,选择并确立了四个管理审计项目即计划管理项目、价格管理项目、销售管理项目、综合管理项目,并分别制定了具体项目审计方案。

  2、项目研究前的准备

  通常,项目审计前的主要工作有:调查了解被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及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编制审计方案等。

  (1)调查了解被审计事项。目的在于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进度安排、预算及为达到项目审计目标而设计的控制措施等。

  (2)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一个好的管理审计项目需要确定正确的审计目标、恰当的审计范围和重点,从而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最优化地实现审计目标。

  (3)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将强制性标准和单位自行制定的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以集团公司政策和制度为导向,以被审计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为依据,形成三个层次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4)设计审计方式方法。结合公司现实状况和审计部门人力资源实际情况,选择实施以直接审查项目结果为基础的审计方法模式,即通过对已经取得的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直接比较,形成审计结论。

  (5)编制项目审计方案。通过设计方案中对于审计目标、审计评价标准、审计证据来源和审计步骤的规划,为审计人员的行为提供指南,使审计人员低成本、高效率地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

  3、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获取的用以支持审计意见和结论的证明材料。收集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是管理审计现场工作的核心内容。根据确定的审计目标和审前调查确定的审计评价标准,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有:审阅法、访谈法和分析法。在确定证据的充分性时,尽量保证有足够的证据说服理性的人相信审计结果的有效性;确定相关性时,要确保审计证据与审计具体目标相关联;确定可靠性时,着重考虑证据是否确凿、有说服力、有时效等。

  三、管理职能审计成果分析

  本次审计工作在帮助企业揭示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改进管理、完善控制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共发现并揭露出的问题达143个,其中业务层面49个,综合管理层面94个;提出审计建议66条,整改106条;补充完善各项制度、规定14个,下发督办卡、函28个。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开展管理审计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致使本次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应用先进的管理审计理论指导工作十分重要,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是搞活管理职能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数据的采集、资料的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如果单一,可能会影响审计意见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第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结构对从事管理职能审计、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非常重要。而当前从事管理职能审计的多为财务人员出身,管理职能审计又涉及到公司方方面面的问题和领域,工作中难免存在局限性,因此,审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管理职能审计范围较为宽泛,形成的审计意见亦较为零散,审计成本偏高,因此对审计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有效配置的要求很高。

  第四,在审计内容上,管理职能审计既要对相关计划、制度及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又要对计划、制度、程序本身的可行性、有效性、适当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五,管理职能审计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产物,而单纯的事后审计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及时、准确的评价。因此,管理职能审计强调的不只是事后的监督和检查,还有事前的预防与事中的控制。

  四、管理职能审计工作的完善对策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1、管理职能审计必须在财务审计工作基础上开展

  财务审计工作没搞好,管理审计工作也搞不好。因此,内部审计应从基础工作做起。

  2、公司要从以检查、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符合性审计向以改善机构运行状况和推动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职能审计转变 审计部门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更应成为改革的推动者。要从管理的角度不断拓宽审计的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构改革、业务创新、机制创新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可以重点围绕公司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涉及面相对较窄的项目开展管理审计。管理审计工作不得片面追求大而全,点多面广反而使审计工作无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审计意义十分重大。

  3、推进先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的运用

  我国管理审计采用的技术与方法落后,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审计工作的风险无法量化。而国外自20世纪中期以来,开发出了多种审计抽样方法和选样技术方法,大量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通过建立各种审计风险模型,减少自身工作风险。在实际开展管理审计的时候,会遇到缺乏相应的审计准则、审计标准的情况,或者没有一个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此时则需要加快管理审计理论研讨,逐步建立管理审计操作指南,构建较为完善可行的审计评价指标。

  4、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单一,不适应管理职能审计广泛、深入地开展

  应高度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审计业务培训,通过建立专业人才储备库和专家咨询网络,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熟练的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还必须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素质和技能,同时需了解信息技术、企业管理、计量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使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多元化,可聘请多学科人才来扩充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比如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数学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从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着手,建设一支执业水平高、专业知识全面、具有判断和识别风险的能力、能够深层地发现问题的队伍,使审计人员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从而加大管理审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5、结合风险管理,提升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促进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的贯彻执行

  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它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管理审计的责任就是独立、公正地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风险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它不仅指审计风险,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发现风险和舞弊风险,对内审人员来说其直接表现都来源于企业的管理风险。风险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应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时时关注,在分析、确定风险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为企业的发展扫除障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这也是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及价值所在。

  6、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事前审计重点是对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进行审计,同时做出风险评估;事中审计侧重于对项目的管理进行审计,并对项目阶段性效益进行认定;事后审计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考核与评价。在内部业务的各个阶段实施审计工作,从头到尾地进行监督,可及时发现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尹维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 邢俊芳等: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阿郎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