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渗透到了实体经济,对全球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作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型发展中国家,中国不能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独善其身。在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救市政策的时候,中国也在关键时刻重磅出击,紧急出台了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该计划一出台,立刻引起业内人士的一些争议。争议的重点在于这4万亿元究竟该如何使用,如何保证其使用效率以及投资的重点该放在哪里等几个方面。如何保证这项计划有效实施,除了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以外,相应的制度跟进也是必要的。作为经济监督的主体,审计部门应该在此次扩内需政策的执行中发挥应有的监督、评价的作用。
一、政策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政策绩效审计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果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其目的在于取得有关政策的信息,以此作为判定政策变化、改进和废止的依据,是政策得以改进的动力来源。许多政策在制定以后,由于对目标群体本质判断出现了偏差、或者是因为政策方案设计得不合理、又或者因为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预期的政策效果得不到实现,有时甚至引发出更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为此,对政策的制定依据、执行力、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审计、评估,是当前国家审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策绩效评估,不仅能够克服内部评估的缺陷,而且也能够弥补其他一般性评估机构的不足,更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诱惑而丧失独立性。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者比较,审计机关具有独立的地位,独立性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策绩效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现阶段政策评估主体缺失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我国此次扩内需政策规模空前,因此必须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同时必须警惕扩内需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资金被违规违法使用,出现各种隐蔽的形式截留、挪用、贪污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政策绩效审计就要在扩内需经济政策中充分发挥监督、评价的职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扩内需政策绩效审计
(一)评估内容
审计机关的行政执法必须依法进行,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其职责是对法律规定的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因此此次扩内需政策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政策的执行、政策的效果两方面。对政策的制定,可以适当关注,但不予评估。
政策执行评估的核心是通过绩效审计,反映经济政策实施过程和方法是否与政策规定的目标保持一致,是否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评估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经济政策的实施状况;二是政策资源的投入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政策实施中的环境变化评估,要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制等宏观环境的变化。
政策效果评估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济政策投入方面,包括政策活动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第二,经济政策产出方面,主要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结果。经济政策的效率评估内容侧重于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是对整个过程的评估。
经济政策的效应评估。主要是对经济政策实施后对社会发展、社会公正、社会回应影响的大小进行评估。具体内容首先是生产力,其次是社会公正,第三是公众的回应
(二)评估标准
从政策绩效审计的标准的实践来看,在操作过程中,目前人们比较认同的政策评估标准主要有效果标准、效率标准、效应标准三类。政策的效率必须首先建立在政策的效果上,没有效果的效率是无用的。所谓效应标准是以政策实施后对社会发展、社会公正、社会回应影响的大小作为评估政策的标准,这是最高层次的评估标准。
此次我国的扩内需经济政策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目前,各项政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假电下乡”、售后服务跟不上、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普遍存在。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影响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制定扩内需政策绩效评价指标时除了常规的财政绩效指标以外,应针对在政策执行中已经出问题或容易出问题的方面设置专项指标,来监督、防止问题的发生。
(三)审计形式
政策绩效审计的形式是政策监督内容的外在体现,政策监督的内容决定政策监督的形式。根据国家审计对经济政策监督的性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监督形式:1.日常监督。日常监督是指国家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政策运用所进行的实时监督。2.专项监督。专项监督是由国家审计针对被审计单位某项特定政策问题而进行的监督。3.专案监督。专案监督是国家审计根据相关线索对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政策运用问题开展的专门监督。
(四)审计方法
政策绩效审计过程就是评估人员得出结论、实现评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评估证据的收集,还是评估证据的分析研究,均需要采用恰当的技术方法。政策绩效审计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审阅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性复核、文献研究法研讨会、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证据分析等九种技术方法。
上一篇:浅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