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真实传奇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

来源: 曹一方 编辑: 2010/06/07 15:03:19  字体:

  导读:2010年3月末,吉利收购沃尔沃引得举世瞩目,一直站在背后支持吉利的罗斯柴尔德,终于以吉利财务顾问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低调而神秘的面纱由此被揭开

  很难想象,这个听起来很遥远的传奇,神秘、古老、强大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一直离我们如此之近。      

  早在100多年以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来到中国,与清末重臣李鸿章结下深厚的交情。1994年罗斯柴尔德在上海设立办事处。至今,他们极为隐秘地参与了“联通并购网通”、“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等重大项目,其客户还包括联想、海尔、中远、中石化、阿里巴巴等巨头。

  罗斯柴尔德一如既往地延续着低调的家族风格

  但是,2010年3月末,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引得举世瞩目,这层面纱终被揭开——低调而隐秘的罗斯柴尔德,突然以吉利财务顾问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罗斯柴尔德银行,造访其位于上海恒隆广场的办事处,对话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女士,感知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帝国,以及在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过程中,追溯他们推动进程的关键身影。

  真实的传奇

  采访罗斯柴尔德银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体验,其过程如同品鉴一幅传世名画,考证传说中种种细节的真实。

  走进罗斯柴尔德的办公室,记者立刻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家族历史与荣耀——门口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关于家族的文献书籍;过道的墙上挂着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画像,以及罗斯柴尔德与拿破仑见面的历史油画;会议室挂着李鸿章的画像和他写给家族的一封书信。

  这个办公场地并不大,员工总共只有10多人。加上北京和香港办事处,罗斯柴尔德大中华区的员工总数仅40多人。比起花旗、摩根等华尔街巨头动辄上千人的团队,这确实有些寒碜。但在2000年~2009年的中国并购业务排名中,罗斯柴尔德位居第四,把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等甩在了身后。

  原因很简单,兵贵精锐。罗斯柴尔德大中华区近40名资深投资银行家,经验丰富、精通双语,平均每位拥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

  其中,总裁俞丽萍在罗斯柴尔德任职7年,之前曾在法国百富勤银行和新加坡大华银行担任高管。她与政界交情匪浅。在她办公室的一个柜子上,专门摆着很多照片,大多都是她与各国政要的合影,有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

  这正贴合了罗斯柴尔德注重政界关系的家族传统。有一句家族祖训是:“我们一定要与国王一起散步。”家族最近的一次婚礼就设宴白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双双出席。

  下午3点,俞丽萍如约准时来到办公室,坐在记者面前接受专访。

  起初,回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漫长过程,对她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投行界紧张的工作节奏,使她完成一个项目后,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下一个项目。

  她确实很忙。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她的出差行程几乎环绕了地球一圈——先是从上海飞往伦敦总部,再从伦敦直飞澳洲,推进光明集团对澳洲最大的糖业公司的收购项目,而后再回到上海。

  随着对话的深入,她逐渐回到了当初在“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中那种充满激情的状态:“无论是对于吉利,还是对于罗斯柴尔德,这次收购都是一场赌上名声的荣誉之战!”

  英雄相惜

  英雄相惜,不是指成功者之间的相互吹捧,而是奋进者彼此欣赏对方的雄心壮志。

  最初,在外界的一片嘲讽与质疑中,把李书福和吉利视为英雄,或许只有罗斯柴尔德才具有这样胆色与眼光。

  2007年,罗斯柴尔德团队初次接触李书福,向其推荐了诸如沃尔沃、萨博等多个可供关注的收购项目。李书福的回答令他深感震撼:“我只要沃尔沃,不要其他。我已经关注沃尔沃很久了。”

  俞丽萍说:海外并购过程复杂而艰巨,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统帅的决心当是首要条件

  其实,2006年上汽收购罗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鼓舞了李书福的信念。而恰巧的是,在那次收购中,上汽的财务顾问正是罗斯柴尔德。

  与罗斯柴尔德初次接触后不久,李书福便飞往伦敦,考察合适的财务顾问人选,为将来可能的海外竞购早作准备。

  有趣的是,李书福先拜访了一家全球银行,并受到了贵宾级礼遇。其CEO亲自接待了李书福,并于当晚设宴款待,这让李书福觉得深受重视。

  而后,罗斯柴尔德伦敦总部仅仅简单地与李书福谈了一会儿,让李书福领教一下英国人的傲慢。“伦敦总部很多人都不知道吉利,认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要收购沃尔沃,太不可思议。”俞丽萍对于伦敦总部最初的态度也有些无奈。

  但是,李书福反倒认为,罗斯柴尔德果然如外界传言一样实力不凡,所以才会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加之罗斯柴尔德成功帮助上汽收购罗孚,李书福最终向罗斯柴尔德抛出了橄榄枝。

  2008年初,俞丽萍赴杭州第一次会见了李书福。“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一旦想好要去做一件事,其他人就很难影响到他的主见。”俞丽萍如此评价李书福给她留下的第一印象。最初,她曾问过李书福:如果遭遇挫折,会不会退出?李书福的回答了四个字——勇往直前。

  这非常符合她自己的行事风格。

  大质疑

  在罗斯柴尔德伦敦总部来看,这是一个相当奇妙的组合——罗斯柴尔德拥有200多年历史和尊崇的声誉,而吉利只有13年历史,且名不见经传。

  面对这样的现实,罗斯柴尔德远没有传奇中的那种气定神闲,而掀起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质疑。毕竟,如果收购沦为一场闹剧,吉利可以轻松爬起来,拍掉身上的尘土,而罗斯柴尔德则会在世人面前落下笑柄。

  当时,在全球范围,关注沃尔沃的车企不止吉利一家。法国雷诺和几家著名的德国车企都找到当地的罗斯柴尔德分部,提出有意收购沃尔沃。但按照规定,面对同一收购目标,整个罗斯柴尔德集团只能选择一家收购方担任财务顾问。

  在罗斯柴尔德全球高管会议上,俞丽萍一提出“帮助吉利收购沃尔沃”,全场立刻一片哗然——

  “从来没听说过吉利,为什么要支持一只小老鼠去吞一头大象?”

  “况且吉利是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这几乎不可能成功。”

  “毫无疑问,世界著名的雷诺更有资格收购沃尔沃。”

  来自内部的大质疑铺天盖地而来。

  要知道,当时沃尔沃的估值为40亿美元,而吉利上市公司的市值还不到5亿美元。“他们认为这样一家中国民企,要去收购沃尔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俞丽萍遭遇到巨大的内部压力。

  为了平息内部的质疑,执着的俞丽萍多次专门到家族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的办公室与他商谈,“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一旦成功,将起到巨大样板效应,可巩固罗斯柴尔德在全球汽车业无可匹敌的地位。”大卫开始认真思考吉利的可能性。

  接着在2008年6月的全球高管会议上,俞丽萍又力排众议,层层反驳了内部的异议。

  “首先,金融危机之下,全球汽车业正在衰退,雷诺尚且自顾不暇,哪还有钱收购沃尔沃。这个买家只可能来自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中国市场。

  其次,在中国,吉利是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企,这是竞购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较之国有车企,吉利决策机制迅捷,更有利于瞬息万变的并购谈判。

  再者,李书福决心坚定,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和准备,并不是心血来潮。吉利的背后是稳健增长的中国经济,他们的收购一定会得到中国财团的支持。

  俞丽萍的坚持逐渐扭转了被动的局面,赢得了大卫•罗斯柴尔德和部分高管的认可。会后,大卫还亲自说服其他原先反对的高管。最终,“吉利收购沃尔沃”得以在罗斯柴尔德内部立项。

  从这一刻开始,在内外双重质疑的夹击之下,俞丽萍突然感到:罗斯柴尔德的名声已经和吉利绑在了一起,两家公司必须为了荣誉而战。无论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奋力跃起的吉利汽车,或者罗斯柴尔德家族,或者中国车企海外并购之路,这都将是一次伟大的实践证明。

  在记者面前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俞丽萍笑言:“从事投行以来,从未感觉如此崇高。”

  金融战士

  在罗斯柴尔德的联络下,2009年1月李书福飞往底特律福特总部,会见了福特CEO艾伦•穆拉利。

  穆拉利曾任波音公司CEO。会谈伊始,聪明的李书福大谈波音公司的管理理念,以及穆拉利带领波音取得的成就,这很快拉近了他与穆拉利的距离,进而赢得了穆拉利的赏识。

  李书福对穆拉利说:“我准备得很充分,顾问团队都请好了。”依照国际并购的游戏规则,只有花钱请了顾问团队,才能体现认真的态度。“不少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都希望谈到十拿九稳后,再花钱请财务顾问,这恰好颠倒了规则,”俞丽萍对记者说。而李书福这次符合游戏规则的拜访,给福特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甚至表示,一旦出售沃尔沃,将第一时间通知吉利。

  然而,会见穆拉利的顺利并没有延续下去,接下来的融资环节,俞丽萍遭遇了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吉利的民企草根身份和“蛇吞象”式的收购,投资者在洽谈中提出了各种质疑和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一些基金希望投上市公司,但这次收购主体是集团公司,并非上市公司,”对于类似诸多不合理的要求,俞丽萍感到非常无奈。更有一些投资者,一开始就表现出质疑的态度,甚至在洽谈中试图为中途撤资留下后路。

  而罗斯柴尔德却不得不在这纷繁复杂的质疑与要求中,为吉利选择一种最安全、最省成本的融资结构。俞丽萍坦言:“最初和最终的投资者结构差别很大,其中一些投资者中途撤资,这种令人无比郁闷的打击,我此前从来没有遇到过。”

  传奇中的金融之神罗斯柴尔德,在这样的困局中失去了神话的光环,纵然如此,现实中的他们,竟成了一群勇往直前的金融战士,为了心中的荣誉战斗到底。

  面对任何一个可能的投资者,罗斯柴尔德和吉利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可能性很小。

  一次在香港,俞丽萍和李书福在下榻酒店加班至凌晨两点。由于第二天将和一个潜在投资者草签一份协议,他们必须连夜草拟出来。但是酒店商务中心已经关闭,没法打印或传真文件。

  情况紧急!凭着一种涌动的战斗精神,两人竟然继续熬夜,亲自提笔写在纸上,然后拿着整整十几页的手稿,打电话给同样加班至凌晨的杭州团队。电话这边的俞丽萍一字一句地念,电话那边的团队再一字一句地敲进电脑,最终在第二天会见投资者前,拟出了这份煞费心血的协议。

  俞丽萍对记者回忆说:“当时完全就像地下党秘密传递情报一样。”然而这个谈判却遗憾地半途夭折。

  面对记者的追问,她已经记不清,到底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半途谈崩,才渐渐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艰难地走出融资困局。

  2009年3月,在罗斯柴尔德的帮助下,吉利顺利拿到了发改委具有排他性的支持函,随即参与了第一轮竞标。

  变数

  2009年4月,大卫•罗斯柴尔德来华。在央视《对话》节目上,有嘉宾较为隐晦地问:“您此次来华是否与一家中国民营车企收购欧洲一家豪华汽车品牌有关?”

  大卫的回答睿智而风趣:“我想不是,我这次来只是为了给中国的员工鼓劲打气,他们确实很辛苦。但今天不是,也许明天就有可能是。”

  俞丽萍向记者证实,大卫那次来华确实是为了慰问员工,不过也顺便会见了一些客户,但其中并没有李书福。

  当时吉利虽然是可能性最大的买家,但前路仍然充满太多变数。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大卫在公众面前谨慎而遮掩的态度。

  果不其然,三个月后,在临近最后一次竞标之时,一家名为皇冠的美国公司和一家瑞典财团突然杀出,声称欲以2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更具威胁的是,这两家财团的组织者,都分别曾在福特和沃尔沃担任高管。

  突如其来的竞争者,使吉利和罗斯柴尔德的团队立刻紧张起来,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沃尔沃唯一的选择,这两个敌人必须引起重视。

  俞丽萍冷静地分析,这种逼近最后时刻才突然冒出来的现象,实在太不合常理。由于仓促上阵,这两家必定没有充分地准备,何况金融危机之下,筹到十几亿美元谈何容易

  罗斯柴尔德立即发起了一场微妙的心理战。俞丽萍估计,福特不敢轻易把沃尔沃交给这突然出现的“草台班子”,所以他们也害怕吉利真的退出竞标。

  罗斯柴尔德和吉利立即向福特交涉,要求福特绝不能为了突然出现的两家竞标者,而拖延递交标书的最后期限,否则就退出竞标。

  果然,福特并没有延迟期限。两家财团由于未能按时完成融资,都匆匆退出竞标。随着后来吉利尽职调查的深入,交易价格最终被确定为18亿美元。

  完胜哥德堡

  吉利的法律顾问、从业30多年的著名律师富尔德如此评价这场收购:“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复杂的并购案。”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针对知识产权的拉锯。俞丽萍告诉记者:“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在福特收购了沃尔沃以后,完全融合在一起了,需要从各个方面重新分拆出来。

  为此吉利向福特提问多达上千次,双方进行了上百次专家会议。“项目组经常早上6点起,晚上一两点睡。”仅仅尽职调查就覆盖了七种语言,资料打印出来竟有上千页。

  基本框架协议在2009年12月底已经完成,唯独知识产权在双方的拉锯中,留到了正式签约的前一周。

  2010年3月28日,复杂而漫长的收购最终以一幕英雄剧的形式画上了句号。很多人都看到,在哥德堡的签约仪式上,李书福笑逐颜开,无比光鲜。但很少人知道,在此之前,他经历了怎样一种巨大的情绪释放。

  签约仪式前,李书福秘密地召开了一次吉利内部的电话会议,十几个来自吉利中国的越洋电话连接到了哥德堡的会场。俞丽萍受邀参加了这个会议。

  会议现场,李书福异常激动地告诉每一个吉利员工:“我们要签约了!”一种强大的情绪迅速感染了参与收购的每一个人。两年多来,他们不但面临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沉重地背负了来自外界的质疑与非议。李书福的一句话,使人们心中某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立刻释放了出来。

  “当时真不知该说些什么,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俞丽萍对此回忆道。

  当初,俞丽萍力排众议,将罗斯柴尔德的百年声誉赌在了这个“汽车狂人”上,后来她见识到了李书福的“疯狂”。比如,他会常常在两三点的凌晨或六七点清早,打电话给罗斯柴尔德团队,告诉他在半梦半醒中想到的谈判方式。他说他必须立即传达,不然一觉醒来很可能就忘了。

  这种“疯狂”正是俞丽萍下注的王牌——执着。如今,赌局翻开了最后一张牌——完胜!

  一些团队成员私下对记者说:“俞总和李总都是很执着,很有激情,又很能煽情的人,也许只有他们两个联手,才能完成这原本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冠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