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认识的提高,要求组织人事工作应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改进、创新。“立”、“实”、“新”应上组织人事工作应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改进、创新趋势和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所以,组织人事工作应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改进、创新。
1 解放思想中改进组织人事工作始于“立”
1.1“立”要求加强学习
组织人事工作解放思想要在“学”字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组织人事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公务员之家。其工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效率的优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而其工作性质的本身,政策性强、程序环节要求严,所以,组工人事干部必须树立学习的意识,把学习政策,研究政策、掌握政策放在首位,要在解放思想上走在前列,做好模范。
一方面,必须处理好“工”、“学”矛盾,在工作之余,安排足够的时间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理论和业务规章制度,这是提高认识、寻找差距的基础。只有业务政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上去,才能在业务操作中不出错,不延误。
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通过学习,围绕建设“三个之家”目标,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把解放思想贯穿组工人事干部队伍建设始终,突出抓好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组工文化建设,增强组织人事部门和组工人事干部的执行力。
1.2“立”要求加强能力培养
组织人事工作要求的能力包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可能一夜形成,必须要长期的培训和实践锻炼。
一是科学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好党校培训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分行业、分系统、分岗位培训党员干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搞好调训、多途径培训,大力实施专题培训、专题调研、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加强干部能力的提升。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造就大批“眼界宽、胸襟阔、思路新”的干部。要根据干部的实际情况,从提高思想解放程度和增强实际工作才干出发,强化实践锻炼。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干部,在关键岗位上锻炼干部,在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中锻炼干部。
1.3“立”要求加队伍建设
根据组织人事工作的发展目标,突出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利在当代,惠及长远。各级党组织、组织人事部门要用全局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组织人事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二是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公务员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
三是转换用人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尤其要加大对组织人事管理人才、社会管理人才、市场管理人才、城市管理人才等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
五是是深入做好职称评审、职称考试、继续教育考试等工作。
六是是做好人事信息、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2 解放思想中改进组织人事工作贵在“实”
2.1 培养务实作风
一是尊重客观规律。做好组织人事工作依靠的是熟练掌握和科学运用人的成长、发展、流动、竞争等各种规律,正确理解人的自我价值体系与组织系统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实尊重客观规律,自觉强化规律意识,真正用规律指导组织人事工作实践,使人才适得其所,才能得其所用,组织事业的兴旺方能保证。
二是发扬政治民主。党的执政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扬民主,尤其是政治民主。体现到组织人事观念中,就是重视人才、尊重群众。要给予人才和群众充分发言的权利,开辟人才和群众发挥民主作用的途径,提高组织人事工作的质量。比如,对待一项新的决策,鼓励人才参与决策,提出意见;对待重要岗位,支持人才公平竞争,积极表现;允许人才犯有可以谅解的错误,并给予他申诉辩解和纠正的机会;广开渠道,让群众参与提出对人才使用、评价和考核等意见,释放民意对干部工作的积极影响;动员群众对组织人事工作进行监督,认真对待和处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定政策措施中注重张扬人性化内涵,在刚性制度中贯彻人本精神,提供人才自由选择成才的机遇和条件,破除各种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性弊端,体现组织人事事业对个人价值创造和人的发展的关注,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从事具体的组织人事工作业务时,组织人事工作者应加强修养,自觉养成服务观念,淡化“管理者”意识,把人力资源真正当作“第一资源”看待。
四是崇尚求真务实。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在求真务实作风上坚持得好,事业就一定发展,一旦扭曲,事业就很受挫。从今天的现实环境看,求真务实不但包含“实事求是”的基本定义,还兼具“科学管理”的新内涵。组织人事工作同党的其他政治工作一样,坚持基本原则和创新发展之间没有任何矛盾,理应随时代进步,增强科学性,促进合理化,使组织人事部门成为一个懂得讲究科学、善于运用科学的高效率工作部门。
2.2 优化工作环境
建立与工作机制良性互动的工作环境,是人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提高人才待遇水平,营造了的创业氛围。
一是改善硬环境。绿化美化环境,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改善办公条件。开展文体活动,调节生活节奏,让职工保持身心舒适健康。提供大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服务,开展医疗保健,提供免费体检。
二是提高待遇水平。对引进组织人事管理和人才管理的特殊人才和高级人才,给予较大数额的安家费和生活补贴。兑现驻地政府在住房、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行低职高聘,解决职称与岗位之间的矛盾,切实兑现人才待遇。
三是加大表彰力度。对在组织人事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事业发展有较大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同时,宣传优秀人才的突出贡献,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职工向他们学习。
2.3 注重实际效果
政策的落实关键在制度的执行效果,注重实际效果要求从制度建设向制度落实转变。我们应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了与政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范人事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 解放思想中改进组织人事工作成于“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对于组织人事工作更是如此,要做好解放思想的模范,就要创新组织人事工作方式方法,建立更加开放,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3.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组织人事工作的动力,观念创新尤为重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观念创新,工作创新就迈不开步子,体制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观念创新,首先要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来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破除“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确立“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发展观念;破除“人事制度改革不是硬任务”的认识误区,确立“深化改革是形势所逼,使命所系”的大局观念。当前,要实现新的思想解放,最根本的就是要组织广大人事干部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不仅要学习十六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把握报告中贯穿的与时俱进的理沦品质和创新精神,为进行观念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人事人才业务工作,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及时了解掌握当今时代新兴的各种新学科,新领域,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为实现观念创新提供新的理论基石。
3.2 转变管理方式
一方面,尊重个性,解放个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目标,提供人才成长的机遇和条件,破除各种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性弊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肯定人才做出的工作业绩,让人才在工作中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为解放人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我们转变管理方式,弱化行政意识,最大限度地做到“少管闲事”,把精力主要用于协调和监督,把“金字塔式”管理方式变为“偏平式”的做事平台,扩大中层负责人和项目主持人对人、财、物、事的自主决定权,让他们成为干事创业的主体。
另一方面,调整管理方式,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我们按照“简化领导层次,精干管理部门,强化业务部门,分离经营活动,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明确人才结构的具体目标和比例,对原有机构和岗位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以岗位需要为目标开展人员的聘用、考核、分配、培训等一系列组织人事工作,建立了岗位管理的模式。
3.3 创新管理机制
对于组织人事工作而言,创新管理机制要求在创新人事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创新用人机制、创新人才配置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争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拓宽人事管理与服务新领域上取得新突破。其的重心在于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第一,考核要以执政效果评定为主要内容。第二,评价指标设计要科学。第三,廓清评价主体,改进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史和平.以创新举措提升组织人事工作整体水平[J].人事管理,2003(3):4-5.
[2] 吴美丽.与时俱进推动组织人事工作改革创新[J].发展月刊,2003(11):52.
[3] 潘坤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组织人事工作[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3):46-48.
上一篇:水管单位如何有效实施绩效考核
下一篇:“80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现象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