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来源: 刘昭明 韦巧燕 编辑: 2010/12/02 11:25:18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方式,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论述了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创新人才培养应处理好个性化培养与批量化培养的关系、课程体系与知识能力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 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创新教育就是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 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意识,这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 生界定和分析问题的素质、不断提出不同的独到见解的强烈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实践和探索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等。同时,几百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往往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良好的个性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爱好、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创新人才模式涉及培养机制、课程设置、实验训练、课堂教学及考核制度等多个环节。

  2 改革教育教学理念

  只有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制,才能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因此,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专业,推行学分制,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几百年来世界高等教育 的实践表明,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往往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有赖于高水平大学的特色教育。个性 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个性倾向性是指人表现出来的需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它决定着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决定着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意志特征、情感特征、理智特征。大学就是要强调个性教育,促进人才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超越性的个体;同时培养他们强烈的创造动机、顽强的创造意志和健康的创造情感。促进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因材施教。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实践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创新能力形成的原理来看,实践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又是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还是检验人的创新活动成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系统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等。

  (3)突出创新能力,建立新的评价方法。针对大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特点,创新能力评价应该包括: 创新思维、心理素质和知识能力三个层面。从宏观上讲,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点要放在一个精神、一种能力、一种机制和一个系统上,并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触类旁通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和考核。通过制定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根据标准实施规范化科学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用人单位、教师、 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外质量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评价制度。

  3 创新人才培养应处理好的问题

  (1)个性化培养与批量化培养的关系。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完整人格,激发个性潜能,并最终推动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充分体现个性化。但是,学校的培养方式总是面向学生群体的批量化培养,关注的是培 养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这就可能与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生错位,从而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批量化的培养方式下实现个性化培养。学校就要为学生提供自主的选择权,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选择学科专业、专业方向、课程、研究项目、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等教学资源,自己决定成长 成才的方向。

  (2)课程体系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能力主要源自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源自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兼顾学科专业的共性需求与社会实际需求,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因此,改变人才培养的现状要从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做起。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通常以阐述、推理、演绎、归纳的方法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创新 思维和创新意识。实践教学通常以调查、实验、实训、实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 理论教学的巩固与升华。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研究性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往往过于强调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教学体系被固化,教学活动注重知识传播,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强化“两个课堂”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从解决社会或企业实际问题人手,以提高综合训练的实践效果出发,做好综合设计(论文)工作的选题和过程管理。

  (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高分低能“人才”说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还有偏颇。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知识的掌握不等于能力的拥有。不管是科学研究创新还是实际应用创新,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平衡。一是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要变“授”为“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问解答,营造思考的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并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团队协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体验、文献阅读、社会调查、讨论研究,提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授之予渔而得益终生。二是通过完善学习质量评价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中,要重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分配合理的权重。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除了平时作业情况外,要将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信息。同时改革目标考核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笔试、口试、开卷考试、一页开卷考试等形式,或采用课程综合设计、课程论文的质量来评价,使学业成绩评价充分体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并重,做到公正、全面、客观。

  参考文献

  [1]程光旭.突破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31-33.

  [2]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4-27.

  [3]方志梅,冯志敏.正确处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56-57.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老A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