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互联网 编辑: 2010/11/22 15:58:56  字体: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1.资金来源多样化。主要指其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这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比较复杂,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需要有不同的财务制度加以管理。

  2.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

  3.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

  4.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导致了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监管不如对企业的严格有效,另外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不必自负盈亏,导致了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动力也不及企业。加之,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年度任务的完成和考核的过关,很容易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经费使用等环节缺乏有效测算。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例如,预算设计与预算落实相脱离现象很严重,导致财政支出跑、冒、滴、漏现象极为严重,并伴有大量的资金浪费,财务账目在审计部门的印象也不尽完善,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等。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执行单一会计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财政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一套账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一种单一的会计制度,不能有效的核算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反映单位的经营成果。

  (2)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能准确核算和反映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由于省地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县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往来增多,如行政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按比例上缴,上级单位也有可能对下级行政单位进行经费补助,而目前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缴上级支出以及上级补助收入这样的科目来反映这两类款项往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上述业务时,运用会计科目混乱,不能正确反映其资金动向。

  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完善

  现行的零基预算办法缺乏对预算单位和人员的有效控制,缺乏编制预算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缺乏对现有数据真实性、合理性的有效鉴定手段,缺乏对经费定额确认的科学手段;预算的审批与资源配置具有主观性,影响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预算科目属于粗放型模式,编制不规范,预算批复不及时以及年度预算调整频繁;预算模式过于陈旧,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预算透明度模糊。而企业有相对专业的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估、监督和信息采集团队,这一点是事业单位所不及的。因此极易造成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则性等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经常脱离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4.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健全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应付未付的负债并未反映,对于已付但应由各期分摊的费用一次性的计入了费用支出,影响当期利润。

  (2)对经营性产生的应收款不计提坏账准备金,易于产生虚增利润现象。

  (3)固定资产损耗得不到反映。事业单位虽设立了修购基金,但其并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难以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更新。另一方面折旧数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净值,从而导致资产和净资产虚增。

  (4)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机、沙发、简易木器具等物品的价值越来越低,且这类物品易损坏,如果将其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难免牵强,也使得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加大。

  (5)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重新对资产处置收入作了新的规定。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已与此不相适应。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1)实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解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核算存在的许多弊端。一是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核算中心可以从社会上选拔出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担任会计,从而在较大程序上改善会计人员素质状况;二是有效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会计人员能在没有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利于加速会计电算化步伐。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目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将这类收入和支出融入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当中;二是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补助支出两个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应,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这类收入和支出。

  2.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要重视预算管理,按照“综合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编制单位内部经费执行预算,加强经费执行实时控制,通过对比分析预算与实际支出,及时预警经费超支,加强对单位经费执行情况的考核,将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在预算经费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限额经费、尽量减少计划外专项经费,从而加强经费管理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应参照企业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设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经营性收入应采用谨慎性原则提取坏账准备金;资产设置应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在批量购进或零星采购单位价值小、易损耗的物品时,采用分次摊销或直接列支;固定资产核算应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编制会计报表时,折旧项目作固定资产原值的抵减项目,真实反映单位资产状况。建立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相适应的国有资产使用、处置核算制度,并设置相应科目,以适应新形式下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4.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及二级单位按专项项目资金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单位整理归类专项项目资金,如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良种补贴资金就要归为良种补贴资金一类等,并收集整理现有的制度,对没有具体规章制度的,单位就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良种补贴资金国家已有《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对良种补贴资金的补贴范围和方式等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单位一般就不需要再制定这一类管理制度,而是认真执行。只要规章制度覆盖了整个专项资金,单位就在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整合、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也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cheery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