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中国中铁的资金集中管理

来源: 互联网 编辑: 2010/12/15 16:51:50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是一台发动机,那么,资金就是“发电机”的电源,而财务部门则是企业的“变压器或配电站”。它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筹集、收拨、聚散、安排、调剂各个项目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使用,以保证 “发电机”的正常运转,减少或杜绝有息负债,降低企业和工程项目的运营成本,以提升企业的创效能力。

  自2009以来,我们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集团公司资金池的建立,加大资金集中及调剂力度,在充分保证集团公司经营承揽,支持项目资金周转的同时,资金中心共实现收入8,967万元,实现净收益5,538万元,全集团杜绝了有息负债,完成了贷款零余额的目标,货币资金存量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00%,并大幅度提高了全集团的整体收益水平,2009年产值收益率由2006年的1.37%提高到8.2%,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占股份公司年度计划的147.3%,企业财务状况明显改善,被股份公司评为2009年度资金集中管理先进单位。

  一、积极探索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充分彰显集中管理的“聚财”效应 ,为实现规模经济奠定基本框架

  这几年来,尽管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发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下,许多建筑企业的施工规模呈现急剧扩张之势,但部分建筑企业却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有的单位甚至出现“产值越来越高,产值收益率越来越低;施工规模越来越大,银行贷款越来越多;算来有米、煮来无饭,辛辛苦苦为银行打工”的现象。

  经过反复深入的总结分析,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之所以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大规模生产,小作坊管理”的管理模式,使得各个项目各自为战、各行其是、自主经营、自我循环。这就必然形成项目经理个人的管理能力决定项目盈利能力的状况。导致有些项目出现漏洞百出、效益流失现象。

  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虽然企业曾出台了诸多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中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多,强化“法人管项目”的办法少;着眼于微观或某些方面管理的措施多,着眼于系统化、规模化、精益化管理的办法少;加强“节流”工作的措施多,加强“开源”的措施少;强调项目经理管理职责的措施多,发挥企业机关控制工程成本职能的办法少。

  由于管理规模不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滞后,致使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当前随着施工规模的扩展,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总部管控能力,扩大管理规模、管理范围,实现更高层次的集约化经营,实施资金的集中调度,物资设备的集中采购,人力资源的集中调配,成为提升规模效益唯一的发展趋势和正确方向。

  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点多、线长、分布广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创效能力、施工环境的不平衡是种常态。有的项目可能资金比较充裕;有的则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捉襟见肘……资金富裕的,把大量资金滞留在项目上,导致资金流动的停滞,造成资源浪费。而资金紧张的,则必须依靠贷款维持经营,这样必然会加重项目负担。如果企业能够建立资金池,通过银行系统实施资金的集中归集(归集范围必须扩大到工程公司项目部一级),将分散在各地、各银行系统的项目部帐户纳入企业资金池,改变资金多级分散、难以有效利用的状况,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调剂,以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率,促使资金快速流转,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效益最大的化。

  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全集团共集中资金240,060万元(不含在股份公司上存58755万元),其中资金池集中资金40,222万元,原模式(银行网银与预算相结合)集中资金199,838万元。较年初上存款93,636万元增长146424万元,增幅达到156.38%。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扁平化,有效地提高了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率,使我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了一次质的跨越。

  二、严格把握资金集中管理的关节点,充分彰显集中管理的“生财”效应,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资金集中管理的目的就是创造“钱生钱”的效应,从企业的流动资产角度来说,资金的集中管理加速了资金周转循环,实现物资设备的集中采购,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可使货币资金存量大幅度增长,以将这些资金用于收益较高的长期投资,增加企业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承揽能力和投资创效能力。

  一是把握好资金的归集点,提高资金的集中率。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不仅涉及到各个项目部的利益,也牵扯到金融系统和建设单位的利益。地方银行担心利益受损,建设单位顾及影响项目资金的使用。因此,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和疏导工作,积极争取金融系统和建设单位的支持,妥善解决阻碍资金池运作的障碍,确保银行账户全部纳入资金体系。以账户的集中推进资金的集中率,以资金的集中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009年,资金中心把“资金池”的建立作为资金集中工作的重点。先后与农行、建行、工行签订协议,将124个账户纳入资金池,集中比例分别为76.3%和47.3%,共集中就结算资金近240亿元。今年,我们仍以账户的管理为抓手,使全集团95%以上的银行账户纳入资金池管理体系。

  二是把握好资金的使用结算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归集目的在于合理使用。为保证资金的及时、高效上收与拨付,财务部门对所有资金使用,都要严格按照申请、评估、决策等程序,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并签订调剂协议,确保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调剂既不影响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和项目部的资金使用,又能充分保证集团公司经营承揽,支持项目资金周转。2008年,武(汉)咸(宁)城际铁路试验段上马,铁道部要求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工,但建设单位资金一时不能到位,集团公司资金中心调剂7个亿的资金,保证试验段正常施工,向建设单位交出了快速、高效的优质工程。受到铁道部领导的高度赞扬。

  仅去年以来,财务部资金池就先后为各单位办理投标保证金、设备购置款等调剂业务51笔,调剂资金近20亿元,节约开支7600多万元;集中招标采购物资968次,计110多亿元,仅材料成本就节约2.33亿元。

  三是把握好资金的账务管理点,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为保证资金的及时、高效上收与合理使用,公司财务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集团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结算的通知》、《关于推广票据结算业务的通知》等7项有关管理措施。同时,为确保资金集中管理的预期效果,切实加强了资金的账务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对各个项目部的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物资存货、所需流动资金、短期投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等一一搞清楚,以管好用好资金,寻求合理的资金结构,做好资金的安排和调剂。

  三,积极探索资金集中管理的周转模式,充分彰显集中管理的“节财”效应,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管理费用

  资金的集中管理从企业的流动负债角度来说,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各个项目的资金筹措集中,充分满足项目的日常运作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的项目来说,规避有息负债经营,彰显“节财”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采取模拟竞价的资金周转模式,降低各银行的信用使用成本。为降低各银行的信用使用成本,我们对各类保函、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采取了模拟竞价的方式,以成本决定对各银行的合作内容及份额,现在集团公司所有保函、银承都免保证金,大幅度降低了财务成本和管理费用。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银行信用使用台账管理制度。对各类银行信用的审批、类别、履约期限、费率、受益人、承办人等内容建立台账,对信用使用及时清理,对各类银行收费专人复核,对银行信用使用建立了清晰的责任制度。

  二是采取银行银行承兑汇票周转模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我们对项目部发生的大额购货款项,统一由公司财务采取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把项目的等额资金集中以作为周转金,加强内部资金调剂,从而大幅度降低或杜绝了银行利息支出和有息负债,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金成本近9000万元,实现净收益5500多万元,而且使货币资金存量大幅度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承揽能力和创效能力。

  三是采取内部存蓄调剂、市场运作付息的周转模式,鼓励各工程公司和各个项目部主动上缴。为了推动各单位高效使用调剂款,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周转规则,我们采取了内部存蓄调剂、市场运作付息的周转模式。各单位在资金中心存款除鼓励定期存款外,活期存款自由使用,并按银行同期活期利率高零点五个百分点计息(包括资金池自动上划资金)奖励。

  2009年,资金中心共拿出277万元用于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奖励,占全年收益的5%。截止到12月31日,各单位在资金中心的调剂款余额达到193834万元,较年初增加42595万元,增幅达到了28.16%。增长较快的单位有:襄渝二线增长12595万元,三公司增长10352万元,城轨公司增长5803万元,一公司增长4500万元。增长的调剂款主要用于项目用款、设备购置及投标保证金用款,为企业的经营承揽、施工生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资金保证。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cheery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