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风险管理暂缺“内动力”

来源: 《新财经》 编辑: 2011/03/28 10:42:25  字体:

  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常常纠结于定义风险术语、设定风险管理程序、以及如何证明风险管理的价值,深陷于建立共识,而非具体实施。

  德勤中国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显示,很多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管理者更加关注企业发展中面对的机会风险,也时时关注着外部政策、竞争和人才环境为企业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然而很多企业对于如何全方位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却知之甚少,能够将以创新性的思考为起点并把对危机的应对转变成一次又一次的机遇的所谓“风险智能型”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三大风险共识

  为了深入分析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组于2010年8-9月组织了一次风险管理问卷调查,就风险管理环境、驱动因素、风险管理工作的挑战及一些风险管理具体实务问题等展开了调查。

  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宏观经济、竞争及人才是企业普遍认为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

  首先,宏观经济风险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当前的经济状况等。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各地的经济状况受到严重威胁,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出口下降、商品价格波动等都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情况。在金融危机特殊的宏观环境下,政府出台的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信贷投放、刺激经济的政府投资以及利率调整都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而目前经济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旧存在隐患,所以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企业将其视为未来三年的影响风险之一也毫无意外。

  其次,多数行业都处于高度竞争状态,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竞争风险仍旧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风险。

  第三,人才风险被视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三大风险之一,这很大程度上也源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以及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转变观念,将人力从成本转成资源看待,在招聘环节和后期培训中均投入越来越高的成本。而现今的年轻员工(主要为80年代后出生)普遍表现出的对于工作岗位缺乏专一性,也直接导致了高离职率的出现,从而使得企业面临无法获取或保留优秀人才的尴尬境地。

  针对以上的各类重大风险,超过半数企业认为,本企业建立了应对重大风险的基本流程,运行较有效,但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风险管理实务工作中,企业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则是缺乏对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的深入理解,其次是企业内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足,排在第三位的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风险量化的难度大。大多数情况下,尽管企业明白风险管理工作的不足可能导致损失,但对于风险管理到底有什么益处还不明确——这一点与德勤针对美洲和欧洲企业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风险管理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工具,而并不仅仅是管理“风险”,通过实施系统的风险智能方法,风险管理才能成为有价值的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

  危险的忽视

  对于风险管理工作推动和问责,不同企业内部的情况也相差甚远。

  近六成企业确认每年至少一次在董事会与高管会议上讨论风险管理程序,做不到和不知道的企业分别约占两成。而一旦发生重大或紧急的风险事件,仅有一成的企业认为自己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管理,超过五成的企业对于大部分的重大风险都能实时采取适当的响应措施,另外三成左右的企业仅针对部分重要流程建立了监督与报告程序。此外,两成多的企业确认管理层会定期检查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效果,有超过五成的企业确认在某种程度上如此,另外有两成企业否认有这方面的制度。

  调查还显示,近三成中国企业是由分管副职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回答由CEO负责的企业约占两成半,由董事长、CFO、审计委员会负责的分别占一成半,另有超过一成企业未指定最高责任人。

  关于风险管理问责制,仅一成多企业表示较为完善并与绩效挂钩,能够有效的促进各项重大风险应对的进展,三成左右的企业确认基本建立了问责制,但存在改进空间,约有六成企业确认未建立或后续的监督不足。

  针对上述调研结果,德勤中国认为: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最高领导参与风险管理的工作略显不足,而风险管理理应是“一把手”工程,缺乏最高领导的重视可能导致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即将到来的“进攻性”风险管理时代

  在企业里,通常最积极推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其次是内审部门,再次则是高管。

  由于高管们的薪酬与价值创造更加息息相关,因此,在没有外在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对价值创造的兴趣往往大于对现有资产的保护——调查显示,那些声称自身风险管理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大多集中在行业监管比较严格的电信业和制药业。

  很多企业的高管希望能够直观地了解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但悖谬的是,通常只有在遇到大灾大难时,风险管理的价值才会显现。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常常纠结于风险管理的概念,如何定义风险术语、设定风险管理程序,如何启动相关工作,以及如何证明风险管理的价值等等,将精力投入在建立共识,而非具体实施。

  风险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人们不理解风险管理的益处,很多企业实施风险管理项目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而不是真正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好处而自发地进行。

  对比美洲和欧洲企业,中国企业对价值创造有关的风险更加重视。原因之一是中国企业发展迅速,各行业结构尚未稳定,企业对于新兴市场开拓、兼并收购等活动较为重视,在风险管理上偏向于“进攻性管理”,即较为重视机会风险。

  在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主管合伙人刘伟杰看来,企业领导者应当将从一个更广泛的贯穿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观察风险,以承担战略风险的方式来实现增长。“风险管理分为几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是强制性的风险管理流程,出于资产保全的目的(无回报风险);再高的层次可以实现跨组织跨部门的协作和整合;最高境界是能够智能地全方位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包括无回报的风险和与未来成长相关的风险(潜在有回报风险),也称之为风险智能。”

  在德勤推出的首届中国企业“风险智能榜”评选中,三一重工、上海复星高科技、中国化工集团、中海油、中国铝业、招商局国际、神州数码、泰康人寿、新东方、碧桂园等25家企业入选,成为了标杆实践。

  尽管自认为能够做到智能地管理风险的企业是凤毛麟角,但为了倡导企业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工作,刘伟杰希望该报告的推出能够推动中国企业了解风险智能,迈向风险智能。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雨非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