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比价的计算与增值税筹划
由于营业税与销售有关,而与采购无关。采购总支出就是成本,所以营业税阶段的采购策略就是“谁的售价低就买谁的货”。不过实行增值税制之后,就不一样了。增值税制下,我们的采购支出,将会被分为不含税采购成本和进项税额,因此,在采购总支出一定的情况下,能不能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拿到了多少进项税额?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增值税负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采购成本,影响到企业利润的多少。
刚接触增值税,容易产生的误区是仅关注增值税的多少,仅关注税负。其实我们应该关心的是营改增后的“利润”,而不是“税负”。因为税负是销项减进项算出来的,进项你给了上家,销项你从下家那要过来了,差额交上去就是了,它压根就是“体外运行”的。所以只要能从下游企业要来足够的销项,就行了。把重点放在营改增后的“利润”指标上吧。
话题再回来,比如从不同的材料供应商处采购,取得的进项税额不一样,不仅会导致增值税负不同,也会导致采购成本差异,以及附加税费不同。既然“利润”才是我们的目标,那我们找一下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采购比价的利润平衡点。
假设一般纳税人(税率17%)含税售价X,附加税费率为10%(含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影响利润的因素有“增加的采购成本X/1.17”、“少缴的附加税及附加0.1*0.17*X/1.17”;假设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3%)含税售价Y,附加税费率为10%(含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影响利润的因素有“增加的采购成本Y/1.03”、“少缴的附加税及附加0.1*0.03*Y/1.03”。令成本因素相等,找出它们平衡点的比价:
X/1.17-0.1*0.17*X/1.17=Y/1.03-0.1*0.03*Y/1.03
Y/X=0.86798
没发票的情况下,会导致多交企业所得税,需要考虑。
以此类推,从一般纳税人(11%、6%)采购时的比价也可以计算出来。
材料采购策略比价表
11%服务采购策略比价表
6%服务采购策略比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