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快考试了!为了让各位考生有所获益,小编吐血整理了众考生们在《中级会计实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疑问,并将网校老师的答疑整理给大家,供大家探讨学习,直至考试当天截至,祝大家备考愉快!
提问:老师您好,每每做到金融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 长期股权投资时的题目时都区分不清,能帮忙做个对比吗?
对比内容有 债券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应付债券、以上类别的 初始计量、交易费用是否计入入账成本 、公允价值波动、发放股利、母公司实现净利润、出售时的分录、出售时其他综合收益是否转入投资收益,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虽然罗列的内容有点多,但是方便我们在考试前进行复习和对比,未列的事项还请老师帮忙补充,最好列个表格,这样清晰一些,谢谢。
解答:
1.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债权投资 |
其他债权投资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
交易费用 |
投资收益 |
资产成本 |
资产成本 |
资产成本 |
后续计量 |
公允价值 |
摊余成本 |
公允价值 |
公允价值 |
实际利率 |
— |
应用 |
应用 |
— |
公允价值变动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 |
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综合收益 |
是否计提减值 |
不计提减值 |
计提减值 |
计提减值 |
不计提减值 |
处置损益 |
投资收益 |
投资收益 |
投资收益 同时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
留存收益 同时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 |
2.长期股权投资
一次交易 |
多次交易 |
||
形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持股比例>50%) |
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持股比例 |
金融资产、权益法增资到成本法: 入账价值=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持股比例 |
|
初始投资成本与付出的账面对价【或原股权账面价值+新付出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倒挤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则依次冲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
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持股比例>50%) |
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付出的公允对价 |
金融资产增资到成本法 入账价值=原金融资产在当日的公允价值+新股权付出的公允对价 |
|
权益法增资到成本法 入账价值=原股权的账面价值+新股权付出的公允对价 |
|||
不形成企业合并(20≤持股比例≤50%) |
初始投资成本=付出的公允对价 |
金融资产增资到权益法: 初始投资成本=原金融资产在当日的公允价值+新股权付出的公允对价 |
|
入账价值为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中的较高者 |
业务 |
成本法 |
权益法 |
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
× (不编制会计分录) |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
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 |
×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
被投资方发生超额亏损 |
× |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应收款 预计负债 |
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
被投资方宣告分配股票股利 |
× |
× |
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增加 |
× |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
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利润分配外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 |
× |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 |
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 |
投资性房地产 |
||
成本模式 |
公允价值模式 |
|||
初始计量 |
处理原则一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处理均计入资产成本 |
|||
折旧或摊销 |
动产或不动产性质:当月增加下月折旧;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折旧 无形资产性质:当月增加当月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摊销 |
× |
||
计提减值 |
√ |
√ |
√ |
× |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
× |
× |
× |
√ |
处置或报废 |
处置: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报废: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营业外收支核算 |
售价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账面价值结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
售价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账面价值结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同时持有期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综合收益需结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
其他的建议自己动手总结一下~
注:以上答疑精华来源于正保会计网校答疑板,网校老师会针对已购课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网校答疑板使用攻略)
中级会计职称模考开始预约了,点击了解详情>>
编辑推荐:吐血整理!中级会计实务答疑精华90问汇总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