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2年的10月,我们还在备战考试,在热切的期盼中,成绩终于全部公布下来,得知成绩的这一刻,有欢笑有泪水,但是那些日夜奋笔疾书的日子,那些听视频课件、看讲义学习的日子,那些为练习题绞尽脑汁、苦苦思索的日子,恍如电影般清晰的在脑海中播放……
此时此刻,请把这一路的心情记录下来,来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辛酸和收获,相信:无论是满载而归还是失落而回,考试一定给你带来了成长和收获。
我是非会计专业毕业,工作3年后才遵从自己的兴趣下决心转行做财务工作的,在2012年复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之前,我的基础情况只是考过了会计证,对会计基础有所了解而已,希望我的学习心得能对同样非专业出身的考生有所帮助。
我在中级职称考试延期后又报名了注册会计师的会计科目,复习的时间大约六成花在会计上(注会及中级),两成时间复习经济法,两成时间复习财务管理。
我从6月份开始复习考试,正好因多方面原因辞职了,所以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和集中。一开始我听的是中级会计实务的课程,但学了几章之后注会的教材到手了,发现两个会计科目的考试内容是大致相同的,甚至多数章节难度也接近,而且两个考试的时间只相差两周,于是我决定先学习注会的会计课程,至于中级职称的会计教材中有而注会会计不考的个别章节,所占分值很小,可以在考完注会的两周内复习。
我在6月份先把中级职称的经济法和财务管理过了一遍,主要听的是游文丽和陈华亭老师的基础班课程,并且把两门课程的应试指南的习题也做了一遍。
7、8两个月的时间主要复习注会的会计,当时因为基础比较差,会计的内容又比较多,有听不懂的地方就会失去信心,于是就去干别的事情了,导致学习进度很慢。后来我慢慢调整对学习的预期,不能追求一遍就听懂,觉得不太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做习题来加强理解,如果还觉得不理解或不太会做题,也应该继续学下面的内容,等全部内容都学了一遍之后,从学习第2、第3遍的时候就可以把知识点按照重要程度和理解程度来分别对待了。总之,不能被一些难点吓倒,遇到障碍也要打起精神继续学习,哪怕暂且绕过,也不要影响学习的进度和信心。
在第2、3遍复习时,对于已经理解的内容,主要是加强记忆和熟悉度,并且看看做错过的题;而对于不太理解的知识点或章节,以及有难度的或很重要的章节,建议听听郭建华老师的强化班和习题班,因为郭老师的讲课思路重点很突出,可以帮助我们融会贯通,并提高我们的应试解题能力;另外,多去答疑板查询和提问也是很有帮助的;有时间的话,可以把经典题解的题目做一遍,如果时间不充裕,我认为可以只把经典题解中的主观题做了,因为应试指南以及郭老师的习题班的题目已经基本涵盖了考点,所以与其不断做新题,不如先加深对基本习题的理解。我一开始先听基础班再听强化班,事后总结,我觉得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先比较基础班和强化班的讲义有没有差别,然后整合在一起,再看相应的内容的讲课视频,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其中财务报告这一章,可以直接听郭老师的提高班,因为郭老师讲的合并报表的步骤是经过他自己的整理的,比教材的好理解,并且可以直接用于考试解题,提高正确率。
在复习过会计之后,9月份我又把中级的经济法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复习了一遍,因为这两门课程都有比较多的要记忆的内容,经济法是各项法规,特别是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这几章,内容很细很杂,最好将几章放在一起,将知识点对比记忆。而财务管理主要是理解和记忆公式。因此第二遍复习要达到的效果时,要记忆的内容要基本熟练,并且掌握做错过的题目,再做一定量的习题。我个人认为,如果只是要通过中级职称考试的话,可以不做经典题解的题目,或者只做主观题,而重点掌握应试指南的练习题。在复习这一遍的时候,我又看了一下强化班的讲义,把基础班里没讲到的内容看一下,特别是有些对知识点的总结是非常有帮助的。
注会临考前三周的时间,我把重点放在注会的财务报告和合并报表章节,因为这两章难度较大,不好理解,又容易遇到大题。同时,听考前串讲非常重要,徐经长老师的串讲班,把各章节再次梳理一遍,我们可以比较老师提到的知识点,看看自己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重点的复习。而郭建华老师的串讲班我认为非常重要,他会把各章容易出主观题的考点讲解一遍,并且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跨章节的联系和对比,有助于考生加强记忆,查漏补缺。
考前几周建议安排出时间,把每门课程近几年的试题做一遍,体验一下考试的难度,再做几套模拟题,可以发现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
最后,感谢正保会计网校的各位主讲老师和答疑老师们,你们帮我找回自己的学习状态,帮助我这样一个没有基础的考生高分通过考试,竖立了我对考试的信心。特别感谢郭建华老师、徐经长老师、陈华亭老师、游文丽老师,谢谢你们的敬业的授课,你们的教学不仅帮我通过考试,也使我对财务工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信心。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