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7税务师备考倒计时,你的备考进度如何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巩固学习效果,正保会计网校特整理了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科目的重要知识点及其配套练习,练习题均来自网校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
【知识点详解】
一、非贴现法
1.投资回收期法
(1)计算方法:
①若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现金净流量
②若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投资回收期=n+第n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n+1年的现金净流量
(2)评价标准: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能超过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的一半,多个方案中则以投资回收期最短者为优。
2.投资回报率法
(1)计算方法:投资回报率=年均现金净流量÷投资总额
(2)评价标准: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投资回报率,选择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方案。
二、贴现法
1.净现值法
(1)计算方法:净现值=项目投资后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现值=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2)评价标准:净现值为正数或零的方案是可取的,否则是不可取的;多个方案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投资。
2.年金净流量
(1)计算方法:年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总现(终)值/年金现(终)值系数
(2)评价标准:①年金净流量指标的结果大于零,说明每年平均的现金流入能抵补现金流出,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方案可行;②在寿命期不同的投资方案比较时,年金净流量越大,方案越好。
3.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从计算角度看,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
(1)计算方法:
满足上述公式的r就是内含报酬率。
(2)评价标准: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资本成本)的方案为可行方案;多个方案中,应选择内含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现值指数法
(1)计算方法:现值指数=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现值
(2)评价标准:现值指数大于或者等于1的方案是可取的;否则不可取。在现值指数大于1的诸多方案中,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特殊应用
1.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差额内含报酬率法
(1)计算方法:差额内含报酬率法是指在两个原始投资额不同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的基础上,计算出差额内部收益率(△IRR),并与基准折现率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方案孰优孰劣的方法。
(2)评价标准:当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少的方案为优。
2.原始投资不相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1)计算方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NA)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回收系数=该方案净现值×1/年金现值系数
(2)评价标准: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为优。
四、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
1.独立投资方案:一般采用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比较决策。
2.互斥投资方案:(1)如果寿命期相同,则选择净现值较大的项目;(2)如果寿命期不同,则选择年金净流量大的项目。
3.固定资产更新决策:(1)如果新旧设备寿命期相同,则选择现金流出总现值小的方案;(2)如果新旧设备寿命期不同,则选择年金成本小的方案。
【经典习题】
1.(《经典题解》第5章P52)甲公司购买一台新设备进行旧设备更新。新设备购买价为36000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与最终报废残值一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与税法要求一致),每年营运成本为8000元,假设当期贴现率为10%。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新设备的年等额成本为()元。[已知(P/A,10%,10)=6.1446]
A.10807.82B.11545.82
C.11607.82D.13607.82
【答案】A
【解析】每年折旧抵税=(36000-4000)/10×25%=800(元),每年税后营业成本=8000×(1-25%)=6000(元),新设备的年等额成本=(36000-4000)/(P/A,10%,10)+4000×10%+6000-800=10807.82(元)。
2.(《应试指南》第5章P62)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对原始投资额不同且项目计算期也不同的多方案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净现值法B.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C.投资回收额法D.差额内部收益率法
【答案】B
【解析】对于原始投资额不相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适宜采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D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但是项目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决策。
本文是正保会计网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正保会计网校。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