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沿用20年的商业银行存贷比取消后将会发生什么

来源: 中国会计报 编辑: 2015/07/08 11:53:54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解除存贷比的束缚,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素有银行业信贷投放“紧箍咒”之称的“存贷比”,在我国沿用20年之后,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就意味着,存贷比作为银行业信贷投放监管工具的20年历史将终结。

从会计角度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取消存贷比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与利润有何影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及融资成本又有何影响?

重构银行资产负债表

简言之,“存贷比”就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比为75%,即银行每吸收100元的存款,最多只能放出75元的贷款,剩下的25元要留存下来,以对抗流动性风险。

显而易见,取消存贷比,势必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影响。

“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体现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表现形式,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同业存款、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列为资产端;吸收存款、央行借款、同业借款、拆入资金等列入负债端。”九三学社委员、东亚银行北京分行雅宝路支行副行长闫言分析说,取消存贷比75%的红线,从负债率来看,不会出现特别恶化的局面。

她认为,从短期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率不太可能出现井喷式爆发。

除了存贷比,商业银行还有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政策的监管指标,而且在短期内,各家商业银行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也绝非易事。所以,除了部分银行会精选部分优质表外资产小幅度纳入表内,大部分银行不会贸然释放过多的信贷投放规模,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款项结构将只会出现小幅调整。

从中长期来看,取消75%红线将是商业银行差异化的分水岭和导向标。商业银行将根据各自偏好自主选择创新方向,金融行业会出现多元化的竞争局面。

“这些预计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所表现。”闫言说,短期内,银行主动负债的规模占比会加重,网点扩张的速度将趋于稳定,也将有一些银行因出色的资产管理能力而获得更多利润;长期看,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和积极性会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得到足够的增长空间,在资产负债表上则体现为更多的表内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

从利润角度分析,放开了资产端和负债端束缚的银行业,其资产配置结构将进一步调整,高息的信贷资产将替代其他低息的资产,净息差回升,进而将会影响到银行的利润表,促使其不断提高盈利能力。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是为实体经济“输血”的主力机构,取消存贷比显然会对资金供给量及企业融资成本带来影响。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万思宁表示,存贷比由监管指标变为检测指标,预计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以下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存贷比的取消有利于完善金融传导机制,推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这将直接给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释放出更多空间,同时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制定适合自身特点及发展战略的资产负债管理政策。

另一方面,存贷比的取消有利于推动规范企业融资渠道。过去,严格的存贷比考核和信贷规模控制,使巨额存量信贷资源无法通过正常的信贷渠道发放。为规避监管指标,部分银行衍生出一些通道类“影子银行”或“资金池”业务。一些同业、信托和理财等所谓的“创新业务”,掩盖了期限错配、信用违约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将表内敞口表外化,增加了监管难度。

新的监管要求实施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这可能也会对目前的资产管理行业产生冲击,加剧“大资管”领域的市场竞争。

“最重要的是,取消存贷比还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万思宁表示,“以前,受到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影响,一些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往往通过私募股权或者其他资管产品融资,而其中某些类型的产品架构复杂,增加了企业融资的环节和成本。

如今,银行在存贷比松绑之后,资金供给增加,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周期,更加有利于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薛贵对上述观点也表示认可,在他看来,取消存贷比使银行少了硬指标的限制,最直观的好处就是使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得以释放,刺激信贷增长,进而对”三农“、小微企业、优质企业的资金提供支持力度。(来源:中国会计报记者屈涛)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泥巴姐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