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排行榜折射结构倒挂
税收乃一国公众享受公共福利之源,税收意味着福利,税收意味着责任,应该说,公布纳税榜应该是一件让公众感到快乐的事情-可面对这样一份纳税榜,公众真不知道如何快乐得起来,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郁闷和悲哀。
先看看,纳税榜延续了往年国有企业占据大半壁江山的状况-仔细辨认一下,这些国有企业是什么样的国有企业?大多是国家垄断行业所属企业。他们为何纳税多?因为他们利润丰厚;为何利润丰厚,很大程度上源于垄断优势-垄断的身份能使他们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从而获取垄断利润。而又是谁为这种垄断利润埋单呢?显然是无数个分散的消费者。
也就是说,垄断企业因为“掠夺”消费者福利获得垄断利润而高居纳税榜首,而企业纳税是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最终为了公众的集体福利。问题的症结也正在于此:垄断企业通过“掠夺公众福利”而成“奉献福利”的纳税大户,公众从企业纳税中享受到的福利源于被垄断企业好几十倍的“掠夺”,右边口袋中得到的1元福利,源于左边口袋种被掏走的100元 -垄断企业占纳税榜大半壁江山,实质折射的是社会之痛而非公民之福。面对如此纳税榜,公众能高兴得起来吗?
回忆一下诸种版本的富豪榜,显然,这份“国有企业占大半江山的纳税榜”与“私营企业老总占主体的富豪榜”非常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延续了前几年“进富豪榜的任何企业未进纳税榜”的尴尬:只有12家2004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富豪旗下的企业进入这次私营企业纳税100强。
“进富豪榜的人和企业未进纳税榜”折射是我们纳税结构的倒挂:国有经济已经不是经济主体了,但其仍然是税源的主体;非国有经济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其在全部的税收贡献中,则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税制调整的滞后导致了这种倒挂:我们已经鼓励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了,但在税制上仍依赖于过去向国有企业征税的办法-私营企业占着经济结构的大半,却承担着很小部分的纳税,这隐含着“富人寡税”的制度特征。吸纳了社会相当部分财富,却纳很少部分的税,这会很大地伤害社会公平,加剧公众的被剥夺感。
外企纳税前100强企业纳税额出现零增长,入榜门槛不升反降-这种状况也让公众感到悲哀。我们整天喊着 “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引资第一大国”,整日出台着各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可外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税收应是衡量收益实实在在的指标,可我们迎来的是“外资纳税额出现零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及其它优势差不多被外资白白地使用了。
上一篇: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思考
下一篇:个税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