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钱粮”岂能安邦
清末道光年间,封建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十分没落的阶段,当时的吏治可用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就是说,官员的所得,主要来源于贿赂;王者犯法,只要有钱,可以不与庶民同罪。朝廷的腐朽堕落,致使民不聊生;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老百姓不仅得不到朝廷的扶持与宽容,相反,还要以各种名义摊丁加税,老百姓不堪重负。
为了推翻没落的封建制度,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发动了历时14年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武装起义。1853年,起义军攻克南京,号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并改称天京,先后颁布了太平天国的施政大纲——《天朝田亩制》和《百姓条例》,在这些施政纲领中,一个倍让人们关注并且心跳的口号便是“不要钱粮”。在太平军起义初期,真的做到了“不要钱粮”,老百姓一片欢腾,纷纷投入到太平天国起义的队伍之中。
随着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国家机构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农民起义军队伍日益壮大,官兵将士日众,维持政权运转的财政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武器无钱铸造,训练无法保障,就连太平军吃饭、穿衣就难以补给。严峻的财政危机,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军心,危及着太平天国的政权。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1854年,太平军三大将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名向洪秀全写了一个《奏请准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本章》,里面说:“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策军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晚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对此,洪秀全非常重视,先后深入实际考证,自感交粮纳税问题非解决不可,并当即写下批示:“御昭:胞等建议是也,即遣左将施行。”
洪秀全批准在统治区恢复纳税问题时,思想上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太平军起义之初,洪秀全曾许下愿,并以“不要钱粮”作为金田起义的口号之一。太平军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高呼万岁。现在话音刚落,又须邮购“御昭”,要老百姓“照旧交粮纳税”,岂不违背天朝施政士纲,自食其言吗?
随着太平天国的建立,洪秀全对交粮纳税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要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必须不断扩充军队;要为百姓办事,使之安居乐业,必须建立必要的地方政权。而这些,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作保障,而靠打天下缴下的钱粮,没多长时间就消耗掉了,长期靠太平军开荒种地供给钱粮,也只是权宜之计。至此,洪秀全认识到,打天下要钱粮,巩固天下更要钱粮,没有足够的钱粮,政权难以巩固,军队、中央及地方政权难以行使职能,必须要向老百姓征税纳粮。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地交粮纳税呢?洪秀全用一条妙计赢得了老百姓的许可。
1855年春节刚过,洪秀全急召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要他们三人分赵安徽、湖广、江西等地,赶在“三月三”办庙会之前,每个地方先择两、三个有影响的庙宇,买通算卦先生,教算卦先生给人看相算命时,一定要把交粮纳税的事加进去,如在说某某要“添财加寿”时,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不如实交粮纳税,不仅不能如愿以偿,反而还要“短寿失财”!再如在说某某可能会遇上灾乱时,要给人们“出谋导向”:“你是不是没有交粮纳税?要是没有就赶快交纳一下,这个不能拖欠,不然的话,很可能有灭顶之灾!”从庙会这天起凡在这些地方庙宇的算命看相的人都被告之要交粮纳税,在当时情况下,老百姓十分迷信,对这些影响大的庙宇算卦先生讲的话深信不疑,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几天时间,这三个地方的老百姓都知道要交粮纳税了。加上太平军纷纷派人下到各地组织征粮纳税,老百姓耻就没有追究洪秀全的食言,向天朝交税一事也就默认了。
从太平天国初期的“不要钱粮”作为号召人民起义的口号,到巩固政权时的“照旧义粮纳税”,这实际上反映了任何一个国家政权在建立以后都离不开税收,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转的保障;洪秀全从反对捐税始,到重建税收终,实际上是反映了税收与政府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个政权是需要也离不开税收这个“奶娘”的。同时,洪秀全借用老百姓迷信,运用传奇方式扫清他们交粮纳税人思想障碍,说明老百姓其实还是懂得有国必有税这一基本道理的,这也说明早在太平天国时期,老百姓就懂得了税收与国家的本质联系。
上一篇:“取暖费”纳个税需分情况来判定
下一篇:林则徐扬州堵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