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内容提要:从会计的性质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来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协调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这种要求更加突出。因此,应采用适当的模式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协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以免使我国在国际会计舞台上失去地位。 |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效应越来越明显,推动会计的国际化就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是一对矛盾,前者强调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可比,后者则强调会计准则在某一国的特性。从长远来看,二者应该是协调的。本文分别从协调的动因、手段加以分析,并提出我国应建立的会计准则模式。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意化协调的动因
(一)会计的社会属性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相协调
会计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会计的技术属性是指会计运用技术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生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决定了会计准则在国际间应是协调的。会计的社会属性则是指会计的技术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社会形态加以取舍,以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决定了会计准则应具有本土特色。会计的技术性和社会性的矛盾,说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国家化存在着矛盾。“而在技术性和社会性双方合力作用下,鉴于会计的技术属性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会计的社会属性又非一成不变,在社会发生变革和会计技术属性国际化要求十分迫切的情况下,它也会趋向某种程度的国际协调。”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相协调
世界贸易组织(WTO)目前有140多个国家,其贸易额占全球的90%以上。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加入WTO后,将融入世界贸易范围,世界经济将更显一体化特征。这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各国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共同语言”。会计准则作为经济事项的处理规则当然也应与国际惯例协调,这种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
1.跨国公司的出现所引起的对内和对外的会计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企业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也会涌入我国。这种错综复杂的贸易关系,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会计问题。对内的会计问题包括结转价格、外汇风险管理和预算等,对外的会计问题包括合并报表、外币折算和通货膨胀会计等。跨国公司会计核算所涉及到的国家之间的差异,需要多国公司会计报告的协调。
2.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将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购销双方都需要利用财务信息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如果双方提供会计信息所依赖的会计准则不能相互协调,必然会给双方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带来障碍。
3.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如今的国际金融市场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巴林银行倒闭案”殃及整个欧洲,东南亚金融危机震荡了整个世界。各国需要联手抵御金融风险,沟通和协调各国的会计准则就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协调的手段
如何才能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协调起来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双向协调的问题。
(一)以积极姿态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由于世间的事物都是在矛盾与协调中发展的,所以协调是永远需要的。加入WTO以后,我国会计准则更应积极与国际准则相协调。事实上,为了推进会计的国际化,我国在理论准备、人员培训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自1981年起就开始在《会计研究》上翻译、介绍国际会计准则。1982年我国加入了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派人出国学习。1997年我国加入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委员会,并在国内颁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今后,我国仍应继续缩小与国际准则间的差异。
(二)努力发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成为国际惯例
目前,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些国际性的组织进行的。这些组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欧共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另一类是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组成的国际组织,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其中,第二类组织由于是民间职业团体,它更多地体现了会计职业“独立”的特性,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问题上更显激进。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应尽可能倡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我国的某些会计做法,因为会计的国际协调不仅仅是个技术范畴,更是个政治程序,世界各国都在利用制定会计准则进行利益争夺。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起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质疑。这与美国国会敦促证券交易委员尽可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核心准则的制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在这套准则的制定机构理事会及其推动和审查机构中美国已居于显要的地位,但政治利益的驱动仍使美国做出上述反应。再如,前些时候,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成的四国集团,实质上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利益之争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理应在国际会计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把自己改革开放的成果融入会计准则的制定中,进而对国际会计产生重要影响,这是更高层次的与国际准则的协调。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模式分析
会计准则是会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其1973年建立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按其制定的目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企业主导型会计准则
这类会计准则是为满足企业管理而制定的,在会计方法选择上给企业很大的余地。北欧国家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二)私人投资主导型会计准则
这类会计准则强调为投资者服务,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对其的直接干预较小,准则一般由民间组织制定和发布。英国、美国是这类会计准则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国家财政主导型会计准则
这类会计准则强调为国家税收服务,不允许纳税申报数据与财务报告严重脱节,以满足税收管理的需要,准则一般由政府制定。典型的代表是德国、法国和日本。
(四)宏观管理主导型会计准则
这类会计准则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会计方法的统一性,一般由政府通过规章制度或法令的形式颁布。典型的代表是社会主义国家。
入世后,我国会计准则究竟应采用什么模式才能使其既具有本土特色,又满足国际惯例的要求呢?首先,我们不能采用发达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模式。因为它们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这些国家大都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商品市场比较发达,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私营经济构成国民经济的主体,会计信息主要为私人投资者服务,同时也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其次,我国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我国企业面临的资金相对不足、举债金额巨大、债权人风险加剧等,都是长期性的问题。尽管通过公司上市发行股票、资产重组和债务重整等措施已使问题有所缓解,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压力。向债权人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在我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要求为目的的会计准则,即采用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三重主导型的模式,并以成文法形式进行规范。
在会计准则与国际协调方面,我们应当树立两种正确的观念。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有许多内容和方法是科学的,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们不但不能放弃,而且应尽可能使之成为国际惯例中的内容。当然,对存在的缺陷应当借鉴国际惯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我国正处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主要表现为对国外会计的吸收和借鉴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会计准则既要慎重选择国家样本,又要注意不能照搬。
总之,入世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协调是必然的,在协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以免使我国在国际会计舞台上失去地位。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