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需要及时、全面的经济信息来支持其对内部经营业务的有效控制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以赢得竞争优势。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子系统,由于实现了与分销、生产、库存等业务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使财务管理的控制覆盖面延伸到了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和一致性,满足了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但财务与生产业务的集成一直是!"#系统实施的难点,尤其制造企业生产业务的复杂性及强烈的个性化使其更加困难。本文在此就财务与生产业务的集成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财务管理子系统与生产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原理
1.集成原理。财务管理子系统与生产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可分为静态集成和动态集成。静态集成是指在生产开始前,财务管理子系统根据物料清单(BOM)提供的产品结构信息和工艺路线提供的工艺流程信息,结合采购件标准成本、人工和设备标准费率等基础数据,采用滚加法得出自制件的标准成本。动态集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财务管理子系统自动采集生产业务数据,以车间任务为核算对象,根据事务处理逐步核算出实际成本,进行实时的会计处理。实现财务与生产业务的动态集成,首先必须设置好财务集成参数,即与事务处理对应的会计科目(包括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及会计科目上的借贷关系,然后打开财务与生产业务集成开关。这样,生产管理子系统进行事务处理时,财务管理子系统就能根据财务集成参数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信息。
2.集成业务的实现。通过财务与生产业务的静态集成,ERP系统制定出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结合生产计划,进行成本计划和预测。通过动态集成,ERP系统实时地将生产领料、工序加工、完工入库等业务集成到财务以核算实际成本,并与产品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揭示出生产偏离目标成本的量差,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实现成本的事中控制。产品入库后,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各项差异进行事后分析,为未来的成本管理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方向。
二、财务与生产业务集成的关键问题
1.基础数据的管理。ERP系统的信息集成是通过数据共享来实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的,因此,只有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才能保证财务与生产业务集成的有效性。然而,以下几方面因素往往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基础数据准备的难度。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的市场环境,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企业产品规格品种多、标准化程度低,因而BOM、工艺路线、物料主文件等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量非常大。虽然产品数据管理(PDM)与ERP系统的集成能实现部分数据的自动传递,但仍有大量数据需要手工输入(如物料主文件、设备费率、人工费率等)。同时,产品极短的交货期和分散的数据来源也加大了数据准备工作的难度。
(2)基础管理薄弱。在手工管理方式下,由于工作效率低下、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等原因,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如设计部门与编码部门沟通不畅所造成的一物多码现象),引起基础数据混乱或无据可依等问题。
(3)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基础数据准备是一项工作量巨大又极端复杂的工程,然而,很多企业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造成基础数据准确性低、准备工作进展缓慢,直接影响了工作进度和效果。
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完整是财务与生产业务集成,甚至是ERP系统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①贯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优先准备标准件和畅销产品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非标准件数据,以保证系统的实施进度;②对于缺乏依据的数据,可先由相关部门人员凭经验协商确定,再不断调整完善;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从制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③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数据沟通与信息反馈,以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
2.非标准业务的处理。对于标准业务,财务管理子系统根据财务集成参数生成符合企业管理需求的财务信息,而对于体现企业生产个性化的非标准业务,系统未提供标准处理流程和财务集成参数,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支持,采用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形成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
(1)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往往会因为工艺参数的变化、设备状态的不稳定或人为失误等原因而出现质量问题,也就存在返工和报废这两种处理流程的权衡选择问题:
一是,返工处理流程。Oracle软件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可以细化到工序,甚至是工序的各工步(每道工序包括排队、运行、移动、报废等工步,排队工步表示产品等待该工序加工,运行工步表示产品正在进行该工序加工,移动工步表示产品已完成该工序加工,报废工步则表示产品因该工序出现问题而报废),实现了财务与生产业务更高效的同步,为企业更精细的管理提供了条件。对出现问题的工序进行返工修补会额外占用工时、台时或物料,这需要在成本上有所反映。根据企业生产业务需要采用如下返工处理流程:将不合格产品从移动工步退回到该工序的排队工步,系统自动冲销该工序已产生的成本信息,然后将额外占用工时、台时与返工前该工序已用工时、台时之和作为实际用时,重新对该工序作“工序移动”事务处理;如需额外用料,由仓库管理员针对该任务追加发料。财务管理子系统由“工序移动”、“领用物料”事务处理驱动,自动进行会计处理,返工的费用被累加进实际成本中。
二是,报废处理流程。对于报废产品的处理流程如下:将报废产品从移动工步移至该工序的报废工步并输入废料账户。财务管理子系统根据输入的废料账户,自动进行会计处理,从任务实际成本中扣除报废产品的各项标准成本。对于技术上可修复的产品,企业需要在判断其是否具有经济可修复性(即返工处理后单位产品的实际成本是否低于报废后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再作出处理决策。通过财务与生产业务的集成,分别对返工和报废处理流程进行模拟,得出采用这两种处理流程所形成的最终合格产品的单位成本,以便企业以经济盈利为基础,综合技术、客户需求等因素选择较合理的处理流程。
(2)外协加工的处理。在传统成本核算方式下,外协加工费通过手工分摊方式归集到任务,容易导致成本信息扭曲、成本管理粗放等问题。通过对外协加工业务管理需求的研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案来实现对外协加工业务的有效管理:①将外协加工作为一项特殊的采购业务,当移动到外协加工工序时,系统自动产生外协加工采购申请,由采购员创建采购外协加工服务的采购订单,最后由车间进行加工物料的接收处理。这样,财务管理子系统就能自动将外协加工费归集到具体任务上。②车间领出加工物料,由采购员拿出去外协加工,加工结束后,由车间进行接收处理。收到发票后,直接在财务管理子系统上手工进行应付账款处理,按任务分摊外协加工费。方案!处理思路新颖,能够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细化管理,但操作步骤复杂,对最终用户要求高,适用于ERP实施后期的完善阶段或外协加工业务比重大、可分批结算(即外协加工厂家能提供每批业务所占用的实际工时)等情况。而方案②操作流程简便且符合手工习惯,但其只是单纯模仿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未能实现财务与外协加工业务的集成,无法反映出外协加工费与任务的对应关系,适用于ERP实施初期或外协加工业务比重小、不可分批结算、分批处理不经济(因外协加工业务固定费用高,多批任务合并加工更经济)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