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 要:文章指出,会计信息生产的垄断性、会计信息的外部效应公共物品性和会计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性是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主要经济学原因。政府的介入可以解决会计信息市场失灵,达到“帕累托改进”。但政府的角色是制定与监督各种“博弈规则”,管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和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管制的目标应该是“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会计信息市场 市场失灵 财务舞弊 市场管制
透明、充分的会计信息不仅是各种交易,特别是投资交易所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宏观上也具有严重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独特的生产成本的补偿、消费的支付方式以及中介机构市场角色构成会计信息商品独特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循环。因此,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市场特殊性并采取正确的监管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商品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商品价值关系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只要一种劳动能创造某种使用价值,那么,无论这种劳动凝结于什么形式的产品上,它都可以与其他劳动作等价的交换。
1.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会计是按照一定的计量规则和方法对经济活动耗费和所得过程的总结,它传递一个企业有关资产及其这些资产来源、收入及其与这些收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提供关于投资者权益以及根据上述信息进一步加工形成的新信息。会计信息在未被使用前,其使用价值蕴含在其载体———凭证、账簿、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生产是有成本的,企业生产会计信息所耗的资源需要获得补偿,这种补偿必须通过交换实现其使用价值才得以实现。会计的产品———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决策信息,当会计信息被利用后,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这些信息了解企业过去所发生经济活动过程的财富流动及存量,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从而制定有关投资、信贷和其他决策,而这些决策的结果最终将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与财富分配。此时,会计信息潜在的使用价值因而就变成现实的使用价值。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一种产品,要变为商品,这个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移到另一个把它当作使用价值来用的人手里。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消费者首先表现为投资者(企业业主或所有者),会计信息的生产费用最终是由投资者来承担的。也就是说,投资者为了获得会计信息,愿意承担这些费用,并从他们应获得的利益中扣除。会计信息的生产费用从投资者那里获得补偿,体现了交换价格。会计信息在这两个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商品交换行为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商品属性。其次,与一般的商品交易不同,会计信息的交换价格是以成本补偿所体现出来的,而不是直接通过货币来交换,因此,会计信息的交换价格更主要的是体现一种交换关系。
当然,对会计信息是否是一种商品,一直存在争论。一般地讲,技术性、应用性信息作为一种劳动产品,为了保持它的流通、使用与再生产,就必须依照价值法则,使信息生产者及使用者在交换中得到对等的经济补偿。也就是说,技术性、应用性信息在它的生产者、传递者与消费者之间流通时,遵循商品货币形式与等价交换的原则。与信息的使用价值相比较,信息的交换价值具有不同的特点,使用价值主要在于信息的有用性,是信息所固有的,而交换价值则是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产生的特定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性、应用性信息都会被商品化。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脑力劳动的产物,具有交换价值,因而是一种商品。
2.会计信息商品的特殊性。会计信息商品不仅有商品共性特征,而且还有个别特殊性。不仅表现在会计信息生产的垄断性,还表现在会计信息商品在流通过程遵循W→(C+V) →W价值规律,只转移使用权,而不转移所有权等方面。
一般商品的流通过程是W→G→W,也就是都要通过货币作为中介。在W→G阶段,让渡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换得一定量的货币,然后在G→W阶段再用货币去换得另一种使用价值。而会计信息商品的流通与再生产有其特殊性。会计信息商品的流通是遵循W→(C+V) →W的过程,其中(C+V)是会计信息的生产成本。企业所有者愿意从剩余价值中划出一部分,作为补偿会计信息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管理当局可以进行会计信息的再生产。这种分析与马克思将簿记成本作为一项流通费用看待是一致的。国家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也需要使用会计信息。国家各职能部门有权要求企业向其提供会计信息,并允许让会计信息成本作为一项所得税的抵减项目,因此,会计信息成本的所得税扣除额可视为国家使用会计信息而付出的代价。
一般商品在完成交换之后,商品的所有权会随着商品的使用权的转移而转移,而会计信息产品在交换中只转让其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归企业所有。企业外部集团从交换中获得会计信息,只需获得会计信息的使用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决策行为。因此,在会计信息的交换中,只发生使用权的转移,而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二、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内因性分析
会计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的特征,这些特性会导致市场功能的失灵。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人们区分效益良莠的企业,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的趋利性流动,最终达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反之,经过粉饰和操纵的会计信息,可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市场关闭。
1.会计信息市场的运行过程及市场角色。在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是一种有需求又有供给的物品,需求来自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使用价值的诱使,而供给是出于生产者利益的驱动。会计信息市场运行过程是:企业生产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中介机构加工)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作出投资决策企业获得新的资本进入下一个循环。
在会计信息市场中市场角色有三个: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供给者的企业。二是股东和其他投资者是公司对外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既包括分散的个别投资者,又包括实力雄厚的大型投资机构或控股公司以及基金会等。还有向企业提供贷款或持有企业债券的个人或组织的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三是审计与财务信息等中介机构。
审计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的存在是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换行为赖以正常进行的保证,是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重要机制。为满足广大投资者对决策相关信息的需求,各种财务中介机构(如信息咨询公司、投资理财公司等)以信息生产、加工和销售作为营运手段,通过取得企业公开披露信息和其他渠道的信息,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加工,将以受托责任信息为主的公开披露信息加工成为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中介机构也是会计信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中介主体。
会计信息的供需双方都需要中介机构的存在。如果会计信息被看作是具有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的功能,审计机构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信息质量的担保,以证明企业的实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在市场的声誉;如果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计量与会计信息相关,在存在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经营者要心安理得地获得企业剩余,他们便有动机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2.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会计信息生产的垄断性、会计信息的外部效应、公共物品性和会计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性,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主要经济学原因。
传统的会计研究一般认为,由于市场(资本市场或职业经理市场)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才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能够减少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市场的有效运作。然而,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前提下,由于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上存在差异,导致使用者与企业经理人或者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对企业经济活动认识的偏差,这种偏差会造成一系列的经济后果。
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信息生产的不可分割性,造成了企业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垄断行为。会计信息垄断供给意味着企业对会计信息生产的控制,包括会计政策选择和披露政策的控制。这样企业可以自由定价,由于无竞争的价格不能调节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机制不可能对企业构成一种约束力。市场机制与垄断是相悖的,造成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功能失灵。
在理想的自由市场环境下,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由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会计信息市场不是一个独立和完整的市场,会计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依附于资本市场、职业经理市场等而存在的,如果资本市场不发达,或者职业经理市场还没有建立,那么会计信息市场就更加不完善。
三、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必须借助于外部的力量予以纠正。从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历史来看,罗斯福新政、SEC对市场适度干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公认会计原则的不断完善以及《S—O法案,2002》都是政府这只手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干预和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1.会计信息市场的生产消费模型。在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由企业生产,通过市场形成使用价值并获得回报(使股票增值或减少筹资成本)。或者说,会计信息商品的交换价格不是简单地用货币来直接表现的,而是迂回地通过会计信息如何影响交换双方经济利益来实现的。会计信息既可能是一种“私人物品”,又可能是一种“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消费是排他的,也即谁付费谁使用,经济学上称这种物品具有“硬”的产权特征;而公共物品相对而言具有“软”的产权特征。
用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会计信息主体间的交换行为,企业高管人员总会利用其生产的垄断性采取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必然对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侵害。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最终将使市场机制失去调节作用。用经济学中的“信号传递理论”和“寻找理论”来分析企业自愿披露信息的动机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搜索行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由于资本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有建立在机会主义行为基础上的自愿披露信息的动机,这种信息披露是不充分和不完善,甚至可能是误导和欺诈,这导致市场博弈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博弈的结果是企业选择低质量的披露政策,投资者不参与市场,导致市场关闭。
为解决市场的缺陷,防止市场失灵,必须对会计信息市场进行管制,即通过政府干预,制定公共披露契约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促使企业诚实规范地披露会计信息。外部干预的结果,使市场出现新的均衡。
2.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市场形势变化的有效的监管体系。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是一种制度安排,受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影响。作为规范市场的一项经济制度,必须符合会计信息市场的状况,适度和有效是作出何种制度安排的核心。
《S—O法案,2002》不仅对《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许多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而且还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审计独立性、财务信息披露、公司责任、证券分析师行为、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权利和职责,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作了新的规定。
———会计行业的监管权由注册会计师协会移交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建立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法人组织
———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实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会计行业的监管权由行业自律组织转向行业外的独立机构。
———会计准则的制定由以“规则”为基础转向以“原则”为基础。法案规定会计准则机构制定的所有会计原则都必须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认可,而且必须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决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否有能力改进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否有能力协助证券交易委员会实现其监管要求等。
———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强化和非审计服务业务的限制。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也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法案对审计独立性作了专门而详细的规定。
———扩大审计委员会的会计监管权,明确财务报告编制的责任主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为此,法案大大扩大了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内部会计监管上的权力,同时,明确了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的责任主体等问题。
———提高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及时性。
———明确责任和对违法行为严厉惩罚。法案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或者担任相同职务的人员)应当对定期财务报告作出保证。对违法行为,法案规定了明确而且严厉的处罚措施。
我国无论是在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经济运行管理体制有很大的不同,证券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市场体系还不完备。尽管证券监管机构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每年仍要发生诸如“蓝田”、“银广夏”等证券欺诈案。也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安然事件”发生没有几天,2001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开上市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为会计信息进入市场增设了一道质量检查关,同时投资者也增加了一笔成本,这笔成本换来了一份安全。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会计信息市场环境,会计管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和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会计信息市场管制的目标应是“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市场监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会计研究,2002(10)
3.黄世忠,陈建明。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会计研究,2002(10)
上一篇:论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