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风险及控制对策

来源: 黑龙江财会·梁钰 樊兆民 王成林 编辑: 2006/03/31 00:00:00  字体:

  近年来各地对领导干部离任普遍开展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这项工作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督促离任者廉洁自律、建全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起了很大的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离任审计项目涉及面广、时效性强,要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困难很多,风险也很大。

  一、商任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内在风险。在审计过程中离任者及所在单位存在侥幸心理,不积极配合,提供虚假资料或资料提供不全面,使审计人员不能全面发现离任者的个人问题而作出错误判断;离任者所在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或是由于核算方法不当而出现财务核算错误,或是财务人员故意徇私舞弊,导致财务涨落反映失真和管理混乱;离任者所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或名存实亡,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处于无控制状态,这些内在因素的影响,都会形成审计风险。二是环境风险。一方面,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离任者进行工作业绩的评价和经济责任的划分,往往会牵扯到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复杂关系,审计人员在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定性和处理时难以彻底摆脱其干扰,会出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问题,使审计评价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历任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时间跨度大,问题较复杂,经验也相对不足,使审计经费的开支相应增大。而审计经费的紧张又将导致—些外调工作无法进行,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三是检查风险。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证据全面、准确、充分、合法,但由于离任审计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由于审计程序不合规。

  审计技术方法不恰当而造成审计证据的收集有时不全、不足和不充分,影响证据的综合证明力,形成审计的检查风险。

  二、控制离任经济责任风险的对策

  1.完善监督机制,审查结合,审用挂钩。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完善监督机制,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只由审计部门唱“独角戏”,难以奏效。要统一组织,划分重点。实际工作中必须区别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划清有关责任。要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操作程序。坚持法人代表自查和审计相结合;审计与调查相结合;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审计与组织人事考核和行政监察纪检办案相结合。使审计、考察、处理同步进行,审查结合,审用挂钩,切实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考察任用干部挂起钩来,把审计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章立制,使离任审计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为提高审计效率,进一步降低风险,还可建立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以便调阅查询历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把握审计重点,讲究审计方法,量化指标。合格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并恰当地评价证据;分配审计资源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确保识别所有的重大差错和非法事项;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审查制度;出具格当的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时的情况,谨慎地做出审计结论。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注意量化考核经济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运用科学的标准进行最后总括性的评价。还要将离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经常性审计、专项审计相互出台,做到成果共享。在审计内容上,还要查看家底,注意国有资产的增减状况;查看财政财务收支,注意有无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查者债权债务情况,注意有无虚列记记问题;查看管理制度情况,注意有无资产流失和损失浪费问题;查看前后任移交情况,注意有无转移。隐匿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又做到了审计内容的相互完善,使审计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较大突破,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离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公正客观地进行审计评价。离任审计内容复杂,责任较大。审计时必须选派业务能手较强、作风正派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要制定好审计工作方案,严把审计质量关,审计报告必须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客观因素,认真听取离任者的意见,把责任的性质分析清楚,防止片面性。尤其要考虑离任者在接任时该单位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划清范围,明确责任,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把审计风险控制在最低,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深化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促进反腐倡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真正发挥其作用。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