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现在看来有些地方的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的地方没有安排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怕审出问题,伤了和气,不好收场;二是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怕揭了“疮疤”,丢了“面子”,没了“威信”等等。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怕出问题,就躲审计;更不能因为怕丢“面子”,就讳疾忌医,不愿接受审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经济秩序,防止和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从机制和源 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依法行政的一项有效措施,有利于建立一支人民群众信赖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这绝不是权宜之计,要长期坚持下去。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正常的工作,既是“消防队”,更是“安全阀”,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爱护。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解决,争取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如果等问题出来了,临时抱佛脚,忙于救火,工作必然被动。“蝼蚁之穴”不堵,必然酿成“溃堤之灾”。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依靠审计,筑起堵塞工作漏洞的坚固防线。希望每一位领导同志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要把审计作为自己搞好工作、树立良好形象的大事来对待,积极主动地配合审计机关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突出重点 加大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审计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朱总理指示,全面领会,按照王忠禹国务委员的要求,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把总理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当前,特别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第一个环节,审计对象的选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家知道,凡是有国有资产、国有资金的单位,都是审计的对象。全省审计人员只有3000多人,怎么能审得过来呢?今年,我省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任中审计,二是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审计。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程序,逐步形成制度。审计对象不宜多,要有代表性。今年,省本级安排10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各市、地也要本着少而精、精而细、细而深的原则安排任务。第二个环节,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重点,要放在发现和解剖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上。要加强综合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着力于从制度上、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逐步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再度发生。对于加入WTO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未雨绸缪,做好各种防范应对工作。第三个环节,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案件,要善于抓典型,解剖麻雀,把查处案件、处理人员与促进改革结合起来。
加强检查 务求实效
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主要就在于发挥警示作用,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审计决定”的跟踪、检查和落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场审计结束了,审计报告提交了,不能说工作就完成了。要采取措施,逐步建立起案件移交、查处等跟踪机制。比如,对那些移交纪检、司法部门处理的案件,要看立案了没有,查处了没有?如果没有处理,原因是什么?如果“审计决定”错了,要及时纠正,如果“审计决定”正确,就一定要落实。审计厅每年要向省政府写两次报告,年中一次,年末一次,一一列出跟踪检查结果。尤其对党政领导有重要批示的问题,一定要跟踪落实。同时,要建立审计公告制度。这是检查督促审计结果执行的一个重要途径。公告必须事实确凿,还要考虑政策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可根据实际,经过必要程序,先对一些综合性的专项资金审计进行公告试点,然后逐步推开。
强化领导 全面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加强工作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配备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必需的经费。要积极支持审计部门依法行使职责,给审计人员撑腰壮胆,决不允许发生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事件。
对今后两三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各级政府要进行全面规划,理出重点,分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多,层次较高,开展审计必须深入细致,防止和避免简单化。各级审计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审计资料库,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要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企业工委、审计等六部门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监督机制,把经济责任审计纳入日常干部管理监督程序。